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一语文灯教案

时间:2021-03-03 18:33:19 高一 我要投稿

高一语文灯教案

  教学目标:

高一语文灯教案

  1.学习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理解“灯”“灯光”的象征意义。

  2.学习本文作者展开联想,逐层深入地剖析事物内涵的写法。

  3.学习运用象征手法托物抒怀、表达感情的写法及文章“形散神聚”的特点。

  教学重点:

  理解“灯”“灯光”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运用象征手法托物抒怀、表达感情的.写作手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景知识介绍:

  1.请学生于课文结束处看到本文.写作时间: 1942.3

  2.你知道此时的中国是怎样的状况吗?学生分析这段时期的国内形势。

  3.教师补充。

  4.学生回忆学过的巴金的作品,简介巴金。

  巴金的经历需简介,着重点在于他背叛家庭,走向革命的勇气与热情,引导学生品读文字蕴含的力量。

  二、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形式:学生依次逐段朗读课文。听读者注意读者的情况,并思考如下问题:

  要求:

  (1)读罢全文,你能发现作者的感情变化吗?请用具体词语例证,是什么力量令其感情变化。

  (2)全文哪些段落写灯光?

  讨论明示:

  (1)作者情绪由低落悲观转为乐观高潮。第一段的“窒闷”,尾段的“微笑”,可以显示灯光令其感情变化。

  (2)3-12段写灯光。

  难点:2段到底有没有写灯光?应该说涉及了灯光,或说暗写侧写灯光,作者对于灯光已感觉到了。“漆黑一片”到“黑色逐渐谈”以至“终于分辨出来了”,这过程变化靠得是灯光,第3段的内容也恰恰是这一结论的注脚。

  三、讨论课文结构内容

  1.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形式在于其线索。本文线索是灯光。引导学生依课文内容.总结出本文的内容脉络。

  明确:眼前/现实灯光?回忆灯光?联想灯光?眼前/现实灯光

  2.如果我们写这篇文章,多会从回忆灯光后,便以议论抒情性的语言来剖析挖掘灯的内涵,可是作者却联想三个故事,继续实写灯,目的何在?

  导析:

  (1)请为三个小故事添加标题,概括其内容。

  (2)两个神话故事可否去掉一个?为什么?写第三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3)联想灯光的目的何在?

  明确:

  (1)a.哈里希岛的故事:长明灯,盼归之灯,姐姐点灯照亮渔人归途,长夜孤灯。B.爱之光、希洛与利安得尔的故事c.友人投江被救

  (2)不能去掉。

  因为第一个故事中的灯是指路的灯,第二个故事中的灯是精神的灯,灯中蕴含着勇气与希望。二灯光内涵不同,第二个故事中的灯不仅指路,更是精神依托,文意更加深入了。

  写第三个故事目的在于显示灯的力量是巨大的。友人投江,心已冷尽,但就是这垂死之人的心竟被灯光照亮,灯光为他带来了人间的温暖和美好的情谊,带来了生活的希望与信念,灯的内涵在这个故事中进一步被挖掘展示。

  (3)联想灯光,作者是借此来剖析挖掘灯的内涵,让人们在丰富的感性材料中认识灯的作用,这自然比用议论抒情的.方式来讲灯的内涵更形象,更能开阔人的思维。而且这几个故事很具有代表性,现实与理想,古代与现代,中国与外国,人们对于灯的感情都是一样的,灯的意义更明了了。

  四、小结

  1.思想内容的小结:

  归纳灯包含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感情倾向。

  2.艺术手法的小结:

  象征手法的运用。善于运用联想来感性地揭示文章内涵的写法。

  五、作业:

  以“灯”为题,用象征手法写一篇揭示“灯”燃烧自己,造福人类的品质的文章,600字左右

  灯(练习测试)

  一、给带黑的字注汉语拼音。

  ①袭击( ) ②泥泞( ) ③陷入( )

  ④捕鱼( ) ⑤回溯( ) ⑥泅过( )

  ⑦溺死( ) ⑧绝望( ) ⑨归路( )

  二、依拼音写汉字。

  (1)è( )梦 (2)zhì( )闷 (3)分biàn( )

  (4)孤jì( ) (5)模hú( ) (6)piāo( )浮

  (7)xùn( )情 (8)海xiá ( ) (9)bì( )竟

  (10)诚kěn( ) (11)摇huàng( )(12)m( )生

  三、判断下面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语意的转换

  C.表示语意的总括 D.表示声音的延长

  E.表示声音的中断

  1.灯光,不管是哪个人家的灯光,都可以给行人── 甚至像我这样的一个异乡人 ──指路。( )

  2.这些光都不是为我燃着的,可是连我也分到了它们的一点点恩泽── 一点光,一点热。( )

  3.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我想着,想着,不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 )

  4.你是──丁连长!( )

  5.人家在聊天,他却在读书;人家去跳舞,他却去图书馆了;人家看电视,他却写文章──他学习抓得很紧。( )

  6.她们走不上二三十步远,忽听得背后“哑──”的一声大叫。( )

  四、选择对标点符号(问号)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现在我站在廊上望山脚的灯光,那灯光跟好些年前的灯光不是同样的吗?①我看不出一点分别!为什么? ②我现在不是安安静静地站在自己楼房前面的廊上么? ③我并没有在雨中摸夜路但是看见灯光,我却忽然感到安慰,得到鼓舞。难道是我的心在黑夜里徘徊,它被噩梦引入了迷阵到这时才找到归路? ④是的,那边不是起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吗? ⑤谁从城里走回乡下来了?⑥

  A.②与⑥用法相同 ①与⑤用法相同

  B.②与⑥用法不相同 ①与③用法相同

  C.②与⑥用法相同 ④与⑤用法相同

  D. ②与⑥用法不相同 ③与④用法不相同

  答( )

  五、下面标点的打法,哪种是正确的?

  A.到了水中,他听见一声叫喊(“救人啊!”)

  B.到了水中,他听见一声叫喊(救人啊!)

  C.到了水中,他听见一声叫喊(“救人啊”)!

  D. 到了水中,他听见一声叫喊“(救人啊!)”

  答( )

  六、选择恰当的量词填入括号。

  ①一( )急促的脚步声 ②一( )豆大的灯光

  ③一( )长长的路 ④一( )叫喊

  ⑤一( )油灯 ⑥一( )确定的回答

  ⑦一( )不眠的人 ⑧一( )友人的故事

  段 盏 个 阵 点 些 声 位

  七、为每个句子选择一个恰当的词填入括号。

  1.生疏 陌生

  醒过来时他发觉自己躺在一个( )人的家中。

  2.飘浮 飘流

  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 ),要不是得着灯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底。

  3.照彻 照亮

  几盏灯甚或一盏灯的微光固然不能( )黑暗,可是它也会给寒夜里一些不眠的人带来一点勇气,一点温暖。

  4.赶走 驱散

  光( )了我心灵里的黑暗,热促成它的发育。

  八、注明下列各句中红色文字所充当的句子成份。

  1.在右边,傍山建筑的几处平房里射出来几点灯光,它们给我扫淡了黑暗的颜色。( )

  2.我应该感谢这些我不知道姓名的人家的灯光。( )

  3.前面那些灯光会显得是更明亮、更温暖罢。( )

  4.我对自己的这个疑问不能够给一个确定的回答。( )

  九、找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灯》的第二段写放眼望去的视觉变化,由近及远,由高到低,写出在黑暗中视觉逐渐清楚的过程。

  B.《灯》运用象征手法,细腻描述各色灯光,赞扬它给人光和热,给人指路,给人以希望、温暖、力量和胜利,表达了作者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对中国人民的胜利仍然充满希望的思想感情。

  C.《灯》的第六自然段有一句“我看不出一点分别”,这句话是对前面一句话内容的重复强调。

  D.《灯》的结尾有一句“我想着,想着,不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文中的“山”是一种象征,“山那边”指光明的抗日根据地延安。

  答( )

  十、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入春以来,接连下了(1)大雪。每次看到这一片白茫茫的世界,心头总涌出无限的欣喜,是的,这是八十年代第一个春天的雪啊!

  我生在北国,从小爱雪。少年熟诵“为嫌诗少幽燕气,故向冰天跃马行”的诗句,至今记忆犹新。鲁迅对北方和江南的雪,作了精细入微的描写:“江南的雪,可以滋润美艳之至了”,而“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它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不过我觉得这里写的北方的雪是冬雪。至于北方的春雪,我倒觉得颇有江南雪意呢!旧历正月初三那头(2)春雪不就是这样吗?我住在高楼上,从窗上望出去,阳台栏栅上堆积着厚绒绒一层雪,是那样湿润滋融,带来清新的春的消息。天晴气朗,从我这窗口,可一眼望到苍翠的西山。而这一天,北京城一片洁白,一望无际,鳞次栉比的积雪的屋脊,黑白相间,构成一幅十分bié( )zhì( )的画,好看极了。

  这春雪,引起我喜悦,引起我深思。我静静伫立窗前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