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一语文《师说》教案

时间:2021-03-22 19:09:13 高一 我要投稿

高一语文《师说》教案

  【教材依据】

高一语文《师说》教案

  《师说》是人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第四篇课文。这个单元属于古代议论性散文。“说”作为一种文体,阐述某种观点,学生初中学过《爱莲说》《马说》,对于此种问题有所接触。本单元也学过《过秦论》,从本质来说,具有相似性。学习这篇文章,重点之一,是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作者的议论艺术,学会清晰有力的表达思想和见解。

  一、 设计思路

  1、 指导思想

  语文学习,无论《课程标准》的规定,还是《考试大纲》的要求,归根结底就是要发展独立阅读能力,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品质,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师说》这篇文章,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关于“从师”阐述及“老师”的角色定位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计划用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以诵读为主,结合语境及注释,疏通词句,解决文言字词等问题。本课时即第二课时,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观点;从文本出发,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时代精神,并引导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和引导者,主要通过设置问题,激发学生质疑探究,表达交流。老师适时予以指导,点拨。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的观点,并赏析作者是如何围绕观点进行阐释论证的;

  借鉴文章的议论艺术,学习对比论证和说理论证方法;

  探究作者的写作背景,并进一步把握文章的现实意义和针对性。

  方法与途径:问题教学法,探究法

  情感与评价:学习作者“敢为人师”的精神;学习勇于从师善于向他人学习的品质。

  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

  ppt课件,呈现预设的问题,梳理的文章结构,补充的资料等

  3、 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作者的观点,把握作者是如何围绕观点阐释论证的。

  【设计依据】论说类文本,根据课程标准---“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这一理念,把握作者的观点,分析如何论证是教学的基本,也是重点。 基于这一设置,通过梳理文本内容,形成思维导图,予以突破。

  难点:把握文章的现实意义。

  【设计依据】文以载道,《师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文章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对今天的学习生活仍是很好的借鉴。从文本出发,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时代精神,并引导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把握文章的现实意义,很有必要,但有难度,故确定为教学难点。为突破这一教学难点,预设三个问题,激发兴趣,质疑探究,老师适时补充相关资料,力图达成目标。

  二、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论点,论据,论证,是论说文的三要素。《师说》是一篇阐述从师的必要性的论说文,也是千古传诵的名篇。这节课,我们就来赏析《师说》的论证之精妙,探究其千古传诵的原因。(ppt出示学习目标)

  (二) 梳理作者观点,分析论证方法

  1、 诵读课文,提取能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概括各段主旨。

  【设计意图】进一步熟悉文本内容,整体把握文章思路。

  2、 学生表达交流,师生点评。

  3、 结合具体文段,分析并交流作者是如何展开论证的。

  【设计意图】深入研读文本,赏析作者的说理论证(第一段)、正反对比论证(第二段)、及引用论证(第三段引用孔子从师的事例言论)等论证方法。

  4、小结:文章开宗明义,提出关于从师学习的两个观点,其一是“古之学者必有师”,作者从老师的作用以及从师的必要性予以简洁有力的阐述,接着又对从事学习的目的'或者说择师的标准进行探究,通过说理论证,从而归纳出第二个观点“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第二段运用三组对比,通过正反对比论证,揭露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行径,从批判方面现象中证明第一个观点。第三段,举事例从正面论证第二个观点。第四段交代写作原因并以李蟠“能行古道”即从师之道、择师之道,总结全文,呼应第一段中提出的两个观点。结构严谨,构思精巧。值得我们写作借鉴。(ppt出示行文结构)

  (三) 研读文本,疑难探究

  一代大儒朱熹曾说:“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梳理完文章的内容及结构,了解了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对文本内容有没有什么疑惑呢?请同学们质疑探讨。(ppt出示预设的三个问题)

  1“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我所为传其道解其惑者也”,这一句,如何理解?

  【设计意图】设置此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说的“传道”“受业”“解惑”的实质。韩愈所谓的“道”,就是儒家之道,是探讨自然与社会规律、法则的本质所在。 “师”掌握“道”,学生从师,就是从师之“道” ,而不是为了别的什么。如果教师只是从事简单的文字的教学,“习其句读”而已,不考虑“传道”的首要任务,那就不成其为师。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这和“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是否矛盾?

  【设计意图】设置此问题,目的在于探讨作者行文的现实针对性: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批判的对象是士大夫之族。

  3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学于余”,就是“作师说以贻之”的真正原因?一代文学宗师为什么要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写下这一篇流芳千古的名篇佳作——《师说》?

  【设计意图】结尾段,看似交代写作缘由,其实不仅仅如此,更重要的是作为正面论证。

  李氏子“不拘于时,学于余”真是当时社会难得一见的从师之古道,以作者的观点,“古道”,即是“古之学者必有师”“圣人无常师”,这正是作者所大力倡导的。

  (四) 文章的针对性及现实意义探讨

  文以载道,韩愈先生阐明了从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好的论说文,总是针砭时弊,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思考:你从这篇文章中能读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你认为我们现实生活中应当如何从师?

  学生表达交流,教师补充相关背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根据文本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等内容,揣摩写作背景;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尊师”“从师”的良好习惯。

  补充资料(ppt出示):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五)课堂小结

  韩愈先生针对当时社会上层士大夫之族不行古道,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深感痛心,有的放矢、旗帜鲜明的提出老师的作用为“传道授业解惑”,这一观点影响深远;主要通过说理论证及正反对比论证阐述了从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文严谨的结构,精巧的构思以及其人不顾流俗、勇于为师的精神,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设计意图】结合时代背景,认识韩愈“抗颜为师”的大无畏精神

  (六)作业布置:

  1、尝试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法写一段200字左右议论性的片段。

  2、孟子认为“人之患在好为人师。”阅读教辅《优化设计》拓展阅读---《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柳宗元),说说你如何看待韩愈的 “好为人师”的行为。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进一步理解韩愈其人勇于为师的精神,培养用于相互学习的良好习惯。

【高一语文《师说》教案】相关文章:

师说高一语文教案02-07

高一语文《师说》优秀教案10-15

高一语文师说教案10-04

高一语文教案:师说03-15

高一语文《师说》的教案设计04-24

高一语文课文《师说》教案11-25

语文版高一必修《师说》教案09-29

2017最新高一语文《师说》教案03-26

高一师说的语文教案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