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时间:2021-01-07 16:40:18 四年级 我要投稿

【荐】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荐】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记两组词语,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词语的特点,激发学生积累并运用这些词语。

  2.认识一些俗语,知道它们的意思,在生活中能正确使用。

  3.通过读句子,体会关联词语的作用,并能在口头和书面中合理运用。

  4.按笔顺规则写几个本单元的生字,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5.阅读欣赏短文《恐龙》,了解恐龙的种类、生活习性、生存和灭绝的时间,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6.语文生活,通过融综合实践活动与写作为一体的社会调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写作能力,培养讲文明、讲卫生等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词语、俗语、关联词的学习重点在于运用。

  2.阅读欣赏短文,了解短文内容,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3.通过社会小调查及相应的习作练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写作能力,培养文明、卫生等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

  组织社会小调查,进行专题讨论,指导习作。

  教学准备

  投影、小黑板

  教学时数

  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读记记。

  1.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读一读。

  2.你发现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吗?

  第一组是ABB型叠词:油光光香喷喷圆溜溜甜津津

  第二组是AAB型叠词:软软的细细的湿湿的青青的

  3.照样子说几个这样的词语。

  例1:白花花金灿灿

  例2:高高的胖胖的

  4.选词填空。

  白茫茫甜津津灰蒙蒙

  ()的天空()的葡萄()的雪地

  清清的黏黏的韧韧的

  ()的柳条()的河水()棉花糖

  5.你能照样子说吗?

  如:胖乎乎的脸蛋黄黄的麦子

  二、词语超市(俗语)。

  1.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评议纠正,指导再读。

  3.认识俗语:群众中广泛流传的通俗而定型的语句,多是劳动人民从生活经验中创造出来的,简练而形象。

  4.说说你知道(本题中)哪个词语的意思,并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

  例:敲边鼓

  意思:比喻从旁帮腔,从旁助势。

  造句:小林是我的好朋友,很多事情我一出马,他就给我敲边鼓。

  5.你还知道哪些俗语?

  三、读读想想。

  1.投影出示句子,读一读。

  2.说说带点的词语有什么作用。

  学生说,老师补充,边读边议,认识关联词语的作用。

  “不但……而且……”和“不仅……还……”表示递进关系。

  “因为……所以……”表示因果关系。

  “尽管……还是……”表示转折关系。

  3.选用这些关联词语说话。

  4.你还学过哪些关联词,能用它说一句话吗?

  四、作业。

  搜集查找有关恐龙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写字板。

  1.提问:写字时要注意什么?

  (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田字格的位置、正确的执笔写字姿势、书写整洁等)

  2.认一认要求写的六个字:歇、剥、蝴、蝶、株、桩

  3.辨别字形,说说笔顺规则。

  4.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学生上黑板范写,大家评议。

  6.学生先描再写。

  二、阅读欣赏。

  1.谈话导入。

  太古洪荒年代,地球上曾居住着一群奇特生物,它们称霸地球,生存了一亿多年之久,大约在6500万年前,它们竟神奇地灭绝了。这种生物是什么?

  对,恐龙,今天我们就来阅读一篇关于恐龙的短文。

  2.你们都知道哪些关于恐龙的知识?

  学生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自由说一说。

  3.读短文,说说你又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4.检查。

  (1)分段读短文。

  注意纠正字音:沼泽、覆盖、卵生。

  积累词语:千奇百怪、庞然大物、望而生畏、展翅高飞。

  (2)汇报:说说你从短文中知道了什么。

  恐龙的种类、大小、食性…….

  (3)你还想知道什么?

  梳理问题:对于能解决的问题课内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课后查资料解决;有的问题至今无法解决的,激励学生通过学习长大后研究解决。

  5.启发质疑。

  大约一直到7000万年前,恐龙还是统治地球的霸主。然而在此后不到500万年之间——也就是6500万年前,它们全部绝灭了。而且,整个灭绝过程还很可能是在仅仅数月内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形,至今仍是一个谜。科学家曾提出各种不同理论,来解释这灭亡之谜,如陨石撞击地球说、大规模火山爆发说、疾病说或食物中毒说等。但任何解释恐龙灭绝的理论,必须能解释当时除恐龙外,其他许多动物种群同时灭绝的原因。恐龙灭亡之谜,至今科学家仍在继续研究中。

  希望同学们发奋学习,有朝一日,你们中也许会有人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老师讲述自己在银行取钱,目睹顾客自觉排队,员工热情耐心地为顾客换零钞的事。

  2.学生评议这种社会想象。

  3.小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社会的文明程度提高了,人们的综合素质提高了,那么相应的人们的文明卫生等习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一起讨论一下发生在我们身边这些的变化。板书:身边的变化。

  二、引导讨论,明确内容。

  1.同桌或邻桌互相讨论:你发现了身边的哪些变化?

  要求:(1)真实;

  (2)具体,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的语言动作……

  2.推荐代表说。

  其他学生补充,老师概括板书:

  超市:文明购物排队付款

  车上:自觉投币主动让座

  校园:文明用语环境卫生

  书店:爱护书籍文明选购

  医院:讲究卫生(病人)态度热情(医生)

  …………

  3.学生列举这些事例的过程中,有可能谈及一些存在的问题,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说,但要注意导向。如果没有学生谈到,老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题,并讨论改进方法。

  如:菜市场乱丢垃圾乱设摊点

  街道张贴广告乱涂乱画

  车上不讲究公共卫生

  …………

  你认为应该怎样改进?

  (1)加强文明卫生的宣传;

  (2)提高人的素质。

  4.看到这些现象,你想到了什么?

  人们的文明卫生习惯正逐渐养成,但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

  三、布置任务,具体指导。

  1.明确任务。

  在我们的生活中,讲文明、讲卫生等好习惯在许多地方、许多人身上大量存在,但一些不良习惯也或多或少地存在。好的典型,我们要及时发现、表扬,不好的问题,我们更要及时发现、改进,所以老师现在布置大家一项社会调查任务,内容是——身边的变化。

  2.指导分组。

  8人一组,自由组合,老师协调。

  推荐负责人,明确其职责。

  3.发放调查表,指导填写。

  (1)说明:此表为样表,学生可根据实际进行修改,也可根据需要复制多份。一事一份,小组交流后整理一份综合表。

  (2)指导填写。

  4.强调注意事项。

  注意安全,加强自我保护;讲文明礼貌,树立红领巾新形象;全员参与,分工合作;及时记录整理资料等。

  四、小组讨论,做好调查准备。(调查时间为一周)

  附:“身边的变化”社会调查表

  组次

  负责人

  组员

  调查内容

  记载时间

  地点

  人物

  现象

  结论

  需改进的方面

  收获与思考

  第四课时

  一、汇报交流。

  1.导入。

  通过一周的调查,你们一定有了很多新的发现,现在请各小组负责人组织本组成员在小组内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

  2.分组整理,选取典型现象准备汇报。

  要求:有调查方法、有过程、有自己的思考。

  3.汇报交流。

  要求:汇报内容各异;汇报人态度大方,声音响亮。

  4.老师小结,引入习作。

  二、作文指导。

  1.明确习作任务。

  结合这次调查活动,整理调查资料,写一篇反映身边变化的习作。

  2.比较调查汇报材料与习作的异同。

  (1)学生自由说。

  (2)老师补充。

  同:都是调查所得的亲身体验,即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

  异:调查材料重现象,重结论,要求多、实;习作重具体场面、过程、细节的描写,如:环境、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情、心理活动……还重自己的思考,要求细、异,描写仔细,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3.学生独立思考,选择习作内容。

  4.小组内互相说。

  5.指名说,大家评议补充。

  可以从以下方面评议:

  内容恰当,描写具体;观点明确,态度明朗;语言通顺,条理清楚。

  6.老师小结。

  第五课时

  一、当堂习作。

  学生当堂习作,老师巡回指导:发现优秀习作,向大家展示学习;发现问题习作,及时给予辅导。

  二、修改作文。

  1.自读自改;

  2.同桌互读互批;

  3.个别学生的作文老师面批。

  三、誊写上交。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

  知识目标:

  1、学习本课“藉、蝠、蝙、霸、宙”等5个生字。

  2、学习用“……也许……也许……也许……”说话写话。

  能力目标:

  1、抓住“小小的天窗是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2、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训练学生自我感悟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天窗”看世界的情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的慰藉”,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唤起学生与课文共鸣。

  教学难点:

  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理解第八、九自然段中难懂的句子,体会“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教学准备:

  学生查阅矛盾的资料和作品;老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当阴雨天,我们出不去屋子的时候,有没有注意过窗外,你都看到过什么?那么矛盾在童年里看到的和你一样吗?这几我们来学习矛盾的散文《天窗》(板书课题)

  认识矛盾:出示矛盾的资料。

  二、检查预习

  1、认读本课生字、词、句子。

  2、小组内每人读一段,循环读完为止。

  3、指名按自然段朗读,纠正字音。

  4、说说课文内容。(课件出示)

  三、理清课文顺序

  本课为抒情散文,按内容,班内讨论。

  四、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默读课文,同时批注:

  1、读懂了哪些?不懂的有哪些?喜欢哪些内容,写出感受来。

  学生读课文后简单交流自己已经读懂的内容。结合学生的交流出示画面1,观看乡下房子顶上天窗的样子,板书:来历

  预设:

  (1)学生会读懂天窗是什么。

  (2)天窗是孩子们的慰藉,会表面理解。教师可适时引导深入的理解。

  (3)天窗是神奇的。

  2、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3、交流汇报。

  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

  (1)为什么说“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的慰藉。?

  (2)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3)“它会使你看见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想不起来的宇宙的秘密;它会使你想到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永远不会联想到的种种事情。”是什么意思?

  (4)为什么说天窗比他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更确切?(5)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呢?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产生疑问,引发思维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热情,顺学而导,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体会课文内容,为学习和悟情奠定良好基础。〕

  (二)深入研读,体会课文

  1、想一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重点学习课文的哪几部分内容?(第二、三部分)

  2、默读课文4-7自然段,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三)读读议议,感悟课文

  1、读中悟“的慰藉”(如学生能自己汇报出来,教师不用引导)

  (1)找一找,“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的慰藉。”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结合反馈,板书:阵雨来临、被逼上床)

  文章的哪些部分触动了你的心灵,反复阅读,体会为什么说天窗是孩子们的慰藉?板书:的慰藉。

  (2)“慰藉”是什么意思?(“慰藉”就是安慰的意思。)

  (3)为什么说天窗是的慰藉呢?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看到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分别用“——”和“~~”在文中找出。

  (4)交流汇报:明确孩子看到的和想到的内容。

  (5)引导学生抓住给自己留下感受最深的词、句、段落交流读后谈感受。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当孩子被大人唤回屋里,告别了疾风暴雨中的玩耍,告别了月光下草丛中的嬉戏,天窗成了他们惟一的心灵寄托,惟一的自我安慰。

  〔设计意图:反复读,交流读,抓住感受深处品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突破了难点,突出了重点。〕

  (6)交流“想到了什么”时通过反复诵读适时渗透写法指导,体会文章中的想象:通过“看到的”(仔细观察到的),在相关事物上、数量上、形状上甚至颜色上展开合理而丰富的想象。如看到了雨脚和闪电,想到雷和风;看到“一颗星”、“一朵云”想到“无数星”、“无数云”,看到“一朵云”想象到千姿百态的云,看到“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蝙蝠”,“夜莺”,“猫头鹰”……

  再次引导学生读下面一段话: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总之,美丽而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教师引导学生用“也许……也许……也许……”练习说话,出示一幅幼儿的图片启发学生造句)

  〔设计意图:读中悟写法,即时练写法,活学活用,把感悟、理解、运用、表达有机结合起来。〕

  (7)进而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孩子被唤回时的失落,(也可以结合自己类似的经历体会孩子们当时的心情)又从天窗中想象出无穷的情形、故事,从而找回了失去的快乐。

  教学过程中注意结合有感情的朗读指导。如从“到屋里来呀!”一句中体会大人的命令、不可违抗的气势。从“被关在了地洞似的屋里”体会孩子当时的无奈。孩子们的想象则应读得激动、神往而又快乐。

  (老师引读第4、6小节,带领学生齐读)

  〔下雨了或下雪了,透过玻璃窗,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同时出示图片)

  2、读中悟“神奇”

  (1)根据这些内容,我们再来思考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

  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他们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更确切?

  (2)出示:它会使你看见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想不起来的宇宙的秘密;它会使你想到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永远不会联想到的种种事情。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设计意图:在理解过程中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文中的典型词句进行感悟、品味,恰到好处地突破了文中的重难点,同时也教给了学生阅读的方法。〕

  3、读中悟文理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和同学交流一下。(思想性,文学性)

  (寂寞也是好事给想像以空间电视无意中剥夺了我们的想象力作者的语言和写作顺序)

  九、板书设计

  (本人原创加上网上借鉴,继续修改中——)

  反思与评价:设计上有些繁琐,没有放开。听者评价是,设计上该有的都有,训练比较全面,但是却忽视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名著”应该突出名家名篇要给学生哪些学习上的启发。比如遣词造句和布局谋篇上的。觉得说的比较中肯,可以接受。一堂课,如果过于全面,就丢失了语文本来的面目,找准重点,不用面面俱到。

  还有,学生的理解能力超出了我的预想,本来以为这可的重点句很难理解,但是有个姓高的孩子很容易的就回答出来了,看来相信小孩子,还是对的,他们的潜力真的是不可估量的。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习本课,认识生字7个,会写生字14个,掌握词语11个。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3、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并造句。

  4、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充分地与本文进行交流,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神鸟的聪明,并从神鸟讲的三个故事中得到启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神鸟以及狗、猫、乌鸦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2)、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明白“处理事情要经过仔细调查,否则会伤及无辜甚至会伤害忠良”的道理。

  教学重点:

  了解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难点:

  从神鸟讲的3个小故事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善良愿望表达出来的。

  教学方法:

  1、根据课文特点,朗读为主,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教学方法:

  阅读法、情感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

  2、教具准备:录音机小黑板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认识生字7个,会写生字14个,掌握词语11个。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写作顺序,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读准字音,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结构,理清课文写作顺序。

  一、解题,导入新课

  1、导语:我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有许许多多动人的民间传说故事。今天让我们走进内蒙古的山林里,去看看那美丽的“神鸟”,去听听那动人的故事。

  2、齐读课题

  3、揭示课题:“神鸟”“神”是什么意思?

  4、默读课文,神鸟神奇在哪儿呢?为什么称它为神鸟,说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生字

  1、汇报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同学间互相解决。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如“伶、淙”字的读音;区分多音字的读音。指导学生区分“燥、躁”“婉、碗”等相近字的用法。

  3、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句子中读一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字幕出示新词并出示含有新词的语句。)读词、读语句。

  4、小结:

  指导学生在理解词语意思时要注意把词语放在语言环境中去理解,不要就词解词。有的词语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意思。如“包袱”一词在本文中的意思是“用布包起的包。”而在“我们要放下包袱,轻装前进。”这句话中指思想负担,“抖包袱”又是指相声快书等曲艺中的笑料。因此,在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区别这些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意思,扩大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三、自读全文,理清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看全文有几个故事,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提出不懂的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

  3、小结:故事中有故事,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请在下节课和同学们交流。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积累新的词语

  2、带着课后思考题再次读课文。

  板书设计:

  生字(略)大故事小故事

  多音字(略)狗

  神鸟猫

  乌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2、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3、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并造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在蒙古族的山林里结识了一位新朋友,它就是——“神鸟”。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吗?

  1、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理清文章结构。

  二、读中感悟,体会情感

  1、指名读1—3自然段。

  (1)神鸟的神奇之处体现在哪儿?

  (2)想象着神鸟聪明伶俐的样子,自己读一读。

  2、默读4—16自然段,出示自学提示:

  3、全班汇报

  步骤一:解决自学提示第1题

  (1)小声读一读第4自然段

  (2)出示

  ①这句话写的是可汗的()活动。

  ②从“非??不可”这组关联词中你看出了什么?

  ③读出这种决心与信心。

  ④说一说这一自然段与下边内容的关系。

  步骤二:解决自学提示第2题

  (1)读相关段落请同学说一说,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逃脱的?

  (2)为什么神鸟能一次又一次地逃脱?

  要点:①两人有约定

  出示:

  A、自读语句,“既??也”这组关联词前后的意思有什么关系?

  B、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C、用“既??也”说一句话。

  ②故事中猫、狗、乌鸦被猎杀令人同情

  ③可汗富有同情心,被打动,叹了气,违背了约定

  步骤三:解决自学提示第3题

  (1)分别读3个小故事,画出故事中的人物、动物。

  出示:

  (2)请你谈谈对他们的看法?

  (3)为什么好人也会办错事?

  步骤四:解决自学提示第4题

  (1)表达的情感

  ①表达了对聪明伶俐的神鸟的喜爱之情。

  ②表达了对狗、猫、乌鸦忠于职守,勇于救人的品质的赞美之情。

  ③表达了对可汗富有同情心、善良之心的赞扬。

  以上内容就是文章要表达的美好心愿。

  (2)是怎么表达的

  通过故事情节的起伏变化,通过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来表达的。

  4、学习课文第17自然段

  (1)指名读第17自然段

  (2)可汗说“确实没办法捉它回家了”与课文开头中哪句话完全不同?为什么这么说?

  (3)能结合全文说说神鸟聪明在哪儿吗?

  回读课文,概括回答

  要点;①人们捉不到它②捉到后与人们的约定③用惨遭错杀的故事打动人心,使人违背约定④知道有同情心的人都会被打动,一定会叹息。

  三、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1、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受到什么教育?

  2、你怎么评价课文中的各种人物、动物?

  归纳板书:

  狗

  可汗捉神鸟讲猫

  乌鸦

  善良聪明忠于职守

  同情心智慧勇于救人

  3、总结:

  神鸟以其聪明才智,使得可汗不得不打消了捉它的念头。这是贯穿全文的大故事。而神鸟讲的3个小故事却是课文真正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种表达方式是我们应该学习借鉴的。

  4、请你向文中的人物说一句话。或赞美,或批评,或劝诫。

  四、布置作业:

  1、完成造句

  2、积累词语

  3、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4、小练笔:选择课文中的一个人物或动物进行评价。以ⅹⅹ我想对你说为题或自拟题目。板书设计:1神鸟

  狗

  可汗捉神鸟讲猫

  乌鸦

  善良聪明忠于职守

  同情心智慧勇于救人

  教学反思:

  2*格萨尔王的故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会认“酥”等七个生字。

  ⑵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格萨尔王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故事。⑶了解唱词中运用“比兴”的手法。

  ⑷搜索、阅读其他神话与传说故事。

  2、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自主探究,快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人为民除害、造福百姓。从唱词中了解亲情。并让学生说出对格萨尔王喜欢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感受格萨尔的勇敢、善良的英雄形象,赞扬他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精神。⑵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格萨渔产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故事。教学方法:

  阅读法、情感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具准备:小黑板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格萨尔王,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引入主人翁。介绍格萨尔王。

  2、教师谈话:格萨尔王原来是藏族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为人民做了些什么事,他是怎么对待自己的人民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学习要求

  ⑴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读课文。

  ⑵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格萨尔的什么故事?你喜欢他吗?为什么?⑶学生用自已的学习方法学习。

  三、学习反馈:

  (一)掌握生字

  1、出示生字词语,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丰富学生词汇,积累成语。

  2.了解同音字的“妙”。

  3.认真写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4.练写拟人句、排比句,加强想象、表达能力。

  5.进行阅读欣赏,提高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

  6.开展主题演讲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1.丰富学生词汇,积累成语。

  2.认真写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3.开展主题演讲活动,乐于表达,学会合作。

  教学难点:

  1.进行阅读欣赏,提高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

  2.开展主题演讲活动,乐于表达,学会合作。

  教学准备

  1.词语卡、田字格小黑板。

  2.《帆的襟怀》课件。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有趣的汉字。

  (一)读故事,了解同音字之“妙”。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说说张三和李四的对联对得妙不妙?妙在哪儿?

  2.学生自由汇报。

  3.出示对联。

  “两碟豆,一瓯油。”

  “两蝶斗,一鸥游。”

  “花间两蝶斗,水上一鸥游。”

  4.师:音同字异的现象在汉语中非常普遍。在汉语拼音方案中,字母有二十六个,声母有二十一个,韵母有三十五个,不同拼音的字有四百一十五个。但是,常用的汉字约三千个。1957版《新华字典》收入的汉字约一万一千多个。近年来出版的各种大字典,收入的汉字几乎都在两三万个左右,字多音少,必然造成汉字中多音字和同音字的普遍存在。

  (二)说同音字,再品对联,了解同音字之“趣”。

  1.你们能说几组同音字呢?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

  3.师:我国有一种民间文学形式,即利用同音字做成的谐趣绕口令对联,请看:

  “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

  4.此联中谁和谁谐音?

  (此联用“童子”谐“桐子”,“丫头”谐“鸭头”,“落”谐“乐”,“咸”谐“嫌”,妙趣天成,机智而幽默,应属巧对。)

  (三)试作对联,巧用同音字之“谐”。

  1.小组合作,能否利用黑板上的同音字也编一则一字联、二字联或三字联呢?

  2.交流。

  二、词语接龙。

  1.朗读词语。

  2.发现规律。(词语接龙)

  3.师:这些词语什么意思,或有什么渊源?大家一起来交流交流吧!

  3.学生交流汇报,不理解的可以提出来。

  4.检查:教师说一个词语意思,请学生说出此词语。

  5.词语接龙游戏:

  教师起头或学生起头。

  ①毛手毛脚→脚踏实地→地老天荒→荒诞不经→经纬万端→端倪可察→察言观色→色若死灰→灰头土面→面有菜色

  ②道听途说→说长道短→短兵相接→接踵而至→至死不变→变本加厉→厉行节约→约定俗成→成仁取义→义无反顾

  三、读读写写。

  1.指名读。

  2.出示第二句,引导想象。

  3.出示第三句,与第二句进行比较,说说发现了什么?补充第三句。

  4.出示第四句,小组合作,进行补充。

  5.把自己补充完整的这段话,自由地读一读。

  四、写字板

  1.出示六个字:凝、截、康、糙、激、爽。

  2.说说,你们在哪几篇课文里见过它们?仔细观察怎样把这些字写好。

  3.指导书写。

  “凝、糙、激”左中右结构,不要写得太宽。“凝”第十画的横撇与第十二画的横钩要区分清楚。

  “康、截”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避免出现重心偏离现象。“康”左上包右下,里边的竖钩写在田字格的竖中线上,最后一笔向右舒展。“截”右上包左下,戈字部的横就如同是肩膀,保持着整个字的平衡,被包围部分不能写得太松散,要紧凑一些。

  “爽”要写得四平八稳,“大”字的横要横平,撇从田字格的竖中线开始,两组撇、点上下对齐。

  (1)看清楚各字在田字格的占位后,动笔书写。

  (2)作业展示,共同评价。

  第二课时

  一、阅读欣赏。

  1.谈话引出: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一首诗《我是苹果》,你觉得应该向苹果学些什么呢?(博大的胸怀、乐于奉献的精神)

  2.揭示题目:今天,我们再来领略具有博大胸怀的“帆”的风采——《帆的襟怀》。

  3.范读。

  4.学习1-3节。

  (1)师:说说,在阳光下、风浪中、暗礁旁的帆像什么?教师相机板书:

  阳光下片片花瓣

  风浪中一把匕首

  暗礁旁坚定的旗帜

  (2)轻声朗读这三小节,你喜欢帆吗?为什么?(美丽、无畏、坚定)

  5.学习4-7节。

  (1)组内朗读。

  (2)读了这一部分,帆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哪句看出来的?

  (3)出示句子:“帆没有嘲笑……也没有嫉妒……更没有望着巨轮的背影甩出一连串的攻击……”

  (4)指导朗读,读这句话时,感情要一次比一次强烈。

  (5)对照“帆”反思一下自己,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的胸襟是怎样的?

  6.朗诵比赛:给三分钟的准备时间,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进行比赛。赛后大家评议。

  二、语文生活。

  (一)谈话引趣。

  师:本单元《永不放弃》一课中,蒙迪是怎么获得成功的?看到他用自己的坚韧和勇敢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你们是不是也产生了许多遐想,对未来充满了向往?说说你们的梦想。

  学生畅谈各自的愿望和理想。

  师:今天,咱们进行一场“放飞我们的梦想”主题演讲比赛。

  (二)小组合作。

  1.学生自愿组成小组,但不能多于8人,不能少于3人。

  2.小组商量演讲题目以演讲、执笔、道具准备等的分工,要求人人必须有任务。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汇报演讲题目及分工情况。

  (三)明确演讲要求。

  师:我们要从今天的活动中,选拔出“小小演说家”和“最佳演说辞”,这就希望大家在组内要分工合作,同心协力,不过,演讲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开头要有称呼语,如:各位老师,各位同学,结尾要有号召力。

  2.演讲内容要具体、清楚、明白。

  3.演讲时,语言要上口。尽量用口语和短句,少用书面语和长句。

  (四)准备演讲。

  1.小组讨论演讲提纲,由代表汇报演讲内容的构思,对有新意的演讲内容及时进行鼓励。

  2.小组商量选定演讲人,大家各抒己见,完善丰富演讲内容,并由执笔人记录。

  3.组内演讲,听者对演讲人的仪态、语气、动作、表情等进行评议,演讲者予以改进。

  其间,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第三、四课时

  一、演讲。

  1.组内选派代表参加演讲活动。

  2.大家进行评论。从演讲内容、演讲的准备及演讲者的表现等多方面进行评议。说说好在哪儿,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

  3.评出“小小演说家”,获此殊荣的小组所有成员均有奖励。

  二、习作。

  1.将组内演说内容进行修改和补充,自己确定题目,写一篇习作。

  2.教师巡回检查,二十分钟后,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3.大家评议,选出“最佳演说辞”。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文章所蕴涵的深意,感受作者情怀。

  2.领悟文章运用拟人及层层衬托塑造百合形象的写作手法。

  3.品味并积累作品中清新质朴、意味深长的语言。

  教学重点

  把握作品形象,品味文章语言。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设计一)

  在我国浩瀚灿烂的古诗词园地里,有许多描写花的诗句。请你从记忆的宝库里,找寻写花的诗句交流一下(丰富文学积累)。

  参考: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乱花渐欲迷人眼,小草才能没马蹄。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篇写百合花的散文。(板书课题)

  同学们读了这个题目,有什么感受或疑惑呢?(预计困惑:百合花为什么会开在心田上?)请同学们到书中找答案吧!

  (设计二)从题目入手,激发阅读兴趣:花儿大多开在园地里,田野里,有一株花儿却绽放在人的心田上,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品读林清玄的美文《心田上的百合花》。

  二、走马观花悟形象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交流:你在文中看到一个什么样的百合?用一个词来概括,并说明我在_____段中看到了一个__________的百合花。

  学生交流:

  我在第一段看到了一个执著的百合形象;我在第三段里看到了一个自信的百合形象;我在第六段里看到一个幸福的百合形象;我在第八段里看到了一个淡泊的百合形象。

  三、花团锦簇品语言

  1.自由勾画,评析喜欢的语句或段落。

  2.小组合作学习。

  3.交流。

  预期交流成果:

  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立地挺着胸膛。

  (方法指导:抓住关键词语品味,分析百合形象。如,努力地、深深地写出了百合与自然环境所做的顽强地抗争;从直立地、挺着能读出百合自信的神采。)

  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方法指导:可从排比修辞的角度,品读百合的自信与执着;还可引导学生从看似平淡的字里行间品读语言的深层内涵,如从不管有没有人欣赏里,读出百合的淡泊、沉静。)

  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

  (方法指导:运用联系语境的方法。联系上文,面对风言风语的打击,面对孤独与寂寞,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可以知道百合花的绽放,凭的是坚韧与执着的毅力,沉静的心态,艰辛的付出获得的。)

  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方法指导:抓住写作角度进行品味,了解文章层层衬托的写作手法。)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方法指导: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全心全意,紧扣上文百合努力开花时专心执着的特点;默默暗示百合不张扬、不炫耀的品质。)

  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

  (方法指导:分析对比手法的作用;用野草的讥讽和蜂蝶的嘲笑,更能衬托出百合坚忍和自信的形象。在此结合林清玄的成长经历进行点拨林清玄人生有很多转变,对于那些恶意攻击他转变的人,林清玄总是淡然一笑:他们给我一面镜子,他们也显露了他们自己。任何的成功都来之不易,从年轻到现在,我每天写作从不间断,这是我成功的原因,那些攻击我的人的努力程度都比不上我。林清玄就是靠自己的执着从一名非常优秀的年轻记者,成功转型为个性鲜明的作家。有人说,其文如莲花开落,荡漾一瓣幽香,滋润读者情怀。)

  4.读书要读出情感,带着我们刚才在品读中领悟的收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进一步思考:百合花开在山谷里,文章为什么取题为心田上的百合花开?

  5.交流。

  可从书上找到答案: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深入探讨:百合花带给作者的是心灵的震撼和人生的感悟。百合花的成功让作者意识到,在人生的道路上,只要不放弃,相信自己也会开出世界上最靓丽的花朵。

  四、百花齐放说感受

  有许多思想,会随时间变迁在生命里沉淀,在你的生命里是否也有生命的花点染了生命中的亮丽?

  你从______

  人(或物)中领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哲理。

  学生交流。(在此教师可穿插自己见过或亲身感受过的情感故事,或者从自己读的林清玄的作品里找到沟通的契合点)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心灵的土地都是湿润而肥沃的,只要你肯付出勤勉与努力,生命的百合花就会对你绽放。许多的努力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到结果,需要你耐心对待,辛勤付出,并坚持下去,相信你也会品尝成功的甜蜜。

  只要你能坚忍面对,相信你就能看到成功。

  师生一起朗读集中体现百合精神的句子。我要开花

  六、作业

  1.写自己心田上的百合花开的故事。

  2.比较阅读《丑小鸭》。

  3.选读林清玄的散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理解诗歌内容,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懂得保护环境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是谁给你生命,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呢?(妈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妈妈,可你们想过吗,我们人类有一个共同的妈妈,她孕育了世界万物,是生命的摇篮,她是谁呢?(地球)是啊,地球是我们的妈妈,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地球上,可你们对她又了解多少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地球妈妈。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新课教授

  1、理解课题:

  ①从课题中你了解到什么?

  ②为什么要强调只有一个?

  2、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小节):

  ①齐读第一小节,这一小节运用了什么手法?

  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课文第2部分(2-6小节):

  a、2、3、4小节

  ①自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些小节写了爱护地球要从保护环境做起?

  ②板书:保护环境。

  ③“在太阳和大地之间”“在南极和北极之间”是指什么?

  ④用自己的话说说“放飞美的希望”“栽下爱的花朵”的意思?

  ⑤齐读3、4小节,这两小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⑥读3、4小节时,你头脑中出现了什么画面?

  ⑦仿照3、4小节的句式说句子。

  b、5、6小节

  ①概括5、6小节的意思。(板书:和谐共处)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对5、6小节的理解。

  4、学习课文第3部分(7小节)

  ①“蓝的眼睛,黑的眼睛”是指什么?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节的意思。

  三、课堂小节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是一首优美的充满美好希望的抒情诗,每一个小节都是一个希望,一个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希望,老师希望你们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不要让水龙头白白流水,不在房间时,不开电灯、电视,不把没用完的毕节本扔进垃圾桶,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它的资源是有限的,这样做不仅是为我们自己着想,也是为我们的后代着想。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

  教材分析:

  《中彩那天》是一篇人文性很强的课文,主要记叙了“我”的父亲经受了道德考验,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一辆奔驰牌汽车还给了库伯先生,来反映父亲诚实、正直的品质。

  章叙述线索清晰,以汽车的得而复失和“我”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为线索展开,反映了一个普通工人的崇高的精神世界。它让我们懂得,诚实守信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为珍贵的道理。文章开头简洁地交代了“我”的家庭背景,还特别提到母亲经常用以安慰家里人的一句话,为下文的故事埋下伏笔,又照应了文章的结尾,使文章首尾相衔,结构严谨。作者运用精彩的语言抒发思想感情的方法也值得学习。这篇课文情节性强,十分适合朗读训练。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下面的词语:维持、财富、精湛、器重、属于、百货、情形、道德、号码、橡皮、拨电话、闷闷不乐、迷惑不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神态、动作表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3、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4、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体会。

  教学重难点:

  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诚实和守信的珍贵这是本文教学的重点,而对“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这句话的深刻领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大家见过彩票吗?如果所买奖券号码跟抽奖出的号码相同,可以获得奖金或奖品的就叫中彩。

  2、假如有一天你中彩了,你会怎么样?(生交流)课文中的主人公也“中彩”了,却给他带来了烦恼?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叫《中彩那天》(板书课题)

  3、出示课题:中彩那天 注意读准第一个字“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2)分节轮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给课文叙述的故事列出提纲。

  3、根据提纲学会复述课文内容。

  4、教师小结:对于叙事性的文章,可以采用抓住文章六要素的方法,进行课文的复述。

  三、学习课文1—2段。

  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发生在一户普通老百姓的家里,谁来告诉老师,主人公那时的生活情况怎样。(拮据),你从哪里看出来的?(1—2段)

  1、学生齐读课文,找出能体现人物生活拮据的词句。(我们家六口人就靠着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父亲对汽车的渴望(梦寐以求)

  2、再读课文,加深感受。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回顾。

  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

  2.复述课文。

  二、根据问题自学课文。

  1、中彩以后,“我”和父亲的心情一样吗?找出有关的词句。

  2、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是什么?

  3、为什么库伯派人把车开走后,父亲反而“显得特别高兴”?

  三、集体交流自学情况。

  1、体会父亲的反常表现。

  (1)默读课文4、5小节,用“—”划出描写父亲神态动作的语句。

  (2)中彩后应该高兴,可父亲一系列的神态、动作却很反常,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引读:“当我回家委屈地向母亲诉说的时候,母亲却安慰我说:“不要烦恼,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

  “难道我们中彩的道德汽车是不道德的吗?”我迷惑不解地问。

  2、过渡:难道中彩得到的汽车是不道德的吗?“我”迷惑不解。相信作者的迷惑也正是我们大家的迷惑。默读课文第6—8节,思考:究竟是怎样的道德难题?父亲是怎样处理的?

  “留车”的理由:

  (1)库伯是有钱人,而我们家生活拮据。

  (2)父亲梦寐以求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

  (3)库伯先生的彩票是父亲捎来的,父亲不说谁也不知道。

  (4)两人都把此事忘了。

  (5)彩票上的“k”字很容易擦去。

  “还车”的理由:

  (1)父亲在彩票上做了记号,说明父亲就很诚实。

  (2)不想让自己的良心受到谴责。

  (3)跟母亲常说的“一个人只要活得有骨气,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有关。

  3.为什么库伯派人把车开走后,父亲反而“显得特别高兴”?

  四、总结感悟,拓展延伸

  1.出示“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和课文最后一节,自由读。谈谈理解。

  2.教师总结:同学们,让我们像可敬的父亲一样,多一些诚实的面容,多一些守信的品质。我相信,每个人拥有了诚信,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加美丽;拥有诚信,我们的人生一定会充满欢笑。

  五、课堂练习,完成课后小练笔。

  提示:展开想象,把当时家里各人的想法、语言、神态等几个方面写成一段话。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认识“构、芍”等11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5个字,正确读写“屋檐、构成、装饰”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

  4、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构、芍”等11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5个字,正确读写“屋檐、构成、装饰”等17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理清课文层次,归纳课文描写的乡下生活的场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回顾古诗:同学们,乡村生活是美好的,像一幅画卷,一起回忆一下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清平乐村居》。

  2、导入新课:还有一位老人,他离开家乡几十年了,后来终于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当看到家乡的美丽景色,禁不住写下了这样一篇美文——《乡下人家》,请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遇到生字要借助拼音读一读。

  2、认读生字新词。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构、饰、蹲、率、倘、眠”。

  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指导,学生仿写。(“构”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勾”,不要写成“勺”。“蹲”是左右结构,右边“尊”中的短横一定不能忘记写。)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作者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眼中的乡下人家,请用横线画出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通读课文,作者介绍了哪几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简单概括一下。(瓜藤攀檐图、鲜花绽放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秋夜睡梦图。)

  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语句

  1、自由朗读课文,并用直线画出表现独特、迷人风景的句子。

  2、把自己感兴趣的段落和同组同学交流,并进行批注。

  五、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抓住关键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乡村生活的美好。

  2、学习作者抓住乡村景物的特点,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独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看看乡下人家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二、品读课文,感悟体会

  (一)整体品读。

  1、乡下人家的一幅幅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读句子,抓住关键词语理解体会。(独特、迷人)

  3、课文围绕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描写了哪些乡村风景,你最感兴趣的一处是哪里?

  (二)根据学生的沟通,依次进行品读感悟。

  1、品读第1自然段。

  (1)要求:哪些同学被屋前瓜架吸引住了,就请站起来、读出来。

  出示课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2)那你能说出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吗?(对比)

  师:对比之下,瓜架让人觉得——

  生:可爱多了。生机勃勃……

  师:同学们,这是我们今天游览的第一站——乡下人家屋前瓜架。谁想来说说自己的感受。(指名学生说)

  2、品读第2自然段。

  过渡语:乡下人家不但屋前有别有风趣的瓜架,门前还有令人眼前一亮的鲜花绽放。

  (1)课件播放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的图片。

  师:你能用哪些优美的词语来形容如此美妙的画面呢?

  生:百花齐放、芬芳扑鼻、鸟语花香、五彩缤纷……

  师课件出示句子:“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学生齐读)

  师:“朴素”和“华丽”本来是一对反义词,但用在这里毫无违和之感。乡村的花随意地种在门前的场地上,不像城市里的花有漂亮的花盆、花瓶来衬托,有美丽的彩纸来包装,因此可以称得上“朴素”。但它们色彩鲜艳,光彩照人,又是“华丽”的,因此称其为“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

  (2)研读:同学们,乡下人家门前的鲜花让人如痴如醉,屋后的风光也别有一番景象。瞧,几场春雨过后,鲜嫩的春笋迫不及待地探出头来。

  课件出示句子:“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谁来读读写竹笋的句子?其他同学认真听,体会一下。

  你刚才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读“探出头来”的?把“探”换成“钻、伸、冒”可以吗?

  (好奇、渴望、兴奋、激动……)

  (不可以。这句话写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形象地呈现了“雨后春笋”的美妙画面。尤其是“探出头来”,拟人化的手法让人感到嫩笋长势的迅速,嫩笋如同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在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充分展示了春笋勃勃的生机。)

  (3)带着小春笋们的渴望、迫切的心情再来读一读句子。(生齐读句子)

  3、默读第3自然段。

  (1)过渡语:农家小院的植物生机勃勃,动物也是悠闲自在,你们看谁来了?(课件出示:小鸡觅食。)

  (2)指名读读,读完思考:我看到了()的母鸡,()的公鸡,它们走来走去干什么呢?这么慈爱的母鸡、尽职尽责的大公鸡,请大家带着幸福快乐的语气齐读。

  4、品读第4自然段。

  过渡语:除了母鸡、大公鸡,作者还生动地描写了哪种小动物?(鸭子)

  出示:“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它们也从不吃惊。”(生自由读句子)

  想想:除了鸡、鸭,乡下人家还会养些什么动物呢?(狗、鹅、羊……)

  小结:这些动物、植物和乡下人家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是多么和谐呀!

  5、品读第5、6自然段。

  (1)再读一读他们之间和谐相处的画面。(生读)乡下人家的生活就是这样平淡,但平淡中也不乏甜美。乡下人家就是吃晚饭也这么美。(师生接读)

  (2)文中把纺织娘的叫声说成是唱歌,赛过催眠曲,谁来读读它的歌声?(缓缓的、柔柔的,像催眠曲)(指名读)这是什么写法?(拟人)谁再来给大家读读?

  三、仿写练笔,拓展延伸

  你们眼中乡村的景致是什么样子的?学习作者的一些写法,来写一写我们身边的`乡下人家的风景或者是你喜欢的一处景物。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积累语言。

  3.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夏天独特的美景,受到美的熏陶和情的感染。

  课前准备:

  制作介绍天山美景的多幅图片及相应文字的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识天山,引入课题

  1.师:在我国西北边疆,有一条连绵几千里的大山脉,那就是天山。它横贯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它终年积雪。盛夏,茫茫戈壁滩上虽然暑气逼人,但一进入天山,便凉爽宜人,是另一番天地了。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天山山脉,去领略那奇异风光。

  2.师:(课件呈现)这就是咱们祖国的天山,这盆地,这谷地,这山林,是不是已经吸引了你的眼球了呢?就让我们翻开书本,去尽情地读读课文吧。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初识天山美景,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真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然后把七月的天山最吸引你的段落多读几遍,想一想作者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学生充分读课文,并交流初读所得。

  (1)师:把你最喜欢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

  (2)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教师指导学生把语句读正确,读流畅,并引导学生说说三个段落分别展示了哪三个不同的画面。

  ①天山的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流。(读时注意读准“白缎”的“缎”,“山涧”的“涧”,“俯视”的“俯”,读准多音字“饮”。)

  ②天山密林幽静的美景。(读准“白皑皑”的“皑”,“马蹄”的“蹄”,“溅起”的“溅”,读准多音字“重”。)

  ③天山深处的景象。(读准“绵延”的“延”,“离鞍”的“鞍”。)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意在通过学生的自读发现,扫除阅读阻碍,以获得对课文的整体性了解。教师的随机检查,要落实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整体感知课文。)

  三、再读课文,展示画面

  1.师:同学们,你们已经走进了天山,也看到了那一幅幅奇异的风光画。请你再仔细读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怎么说的?你又想说些什么呢?

  2.学生默读课文,并在段落旁写上自己想说的一个词、一句话。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初步感受。

  3.交流、评价。

  4.引读。

  ①天山是那样的充满生机。我是从“……”读出来的。(学生接读)

  ②天山正是有了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流,才会有秋天般的凉爽。我是从“……”发现的。(学生接读)

  ③天山是那样的幽静,那样的相映成趣。我是从“……”感受到的。(学生接读)

  ④天山真像一个巨大的春天花园啊!我是从“……”感受到的。(学生接读)

  (设计意图:问题引路,再读课文,并写上自己的点滴印象和感受,为研读课文、品读天山美景预做“热身”。)

  第二课时

  一、研读课文,细品美景

  1.师:是呀,天山是那样的生机勃勃。请同学们再次轻声读一读课文第2自然段,想一想作者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作者又是怎样把这些景物呈现在我们眼前的?

  (1)学生潜心读文,边读边思。

  (2)交流品味。

  ①这一段话中作者写了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流,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天山既是寂静的,又有着无限的生机。(从内容的把握上去评价)

  ②这一段话中作者用了许多比喻,把雪峰比作白缎,把雪峰间的云影比作花朵,把雪水比作银链,把浪花比作白莲,多么形象,多么生动,我眼前的这些景物变得栩栩如生了,让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从写法的理解上去评价)

  ③这一段话中有许多好词,用得很巧妙,很准确。如“抛”这个词就直接写出了天山的凉爽;“飞泻”这个词写出了雪水直流而下的气势;“汇成”这个词又写出了溪流的湍急。(从用词造句的感悟上评价)

  ④这一段话作者写得很有条理,从高处的蓝天、雪峰写到低处的雪水和溪流;从远处的戈壁滩写到近处的饮马溪边。(从布局谋篇的发现上评价)

  2.师:同学们学得可真好,不但把课文读懂了,还有自己的体验、感悟和理解,与天山来了一次近距离的接触。相信大家同样能学好第3、第4两个自然段。现在各小组围绕下列要求展开学习:读一读,说一说,品一品。

  (1)学生按四人小组展开合作学习,教师巡回参与并指导。

  (2)分组展开交流;点评合作学习情况,作如下归纳。

  ①第3自然段:内容——天山密林幽静的美景;写法——比喻;用词造句——用“漏”而不用“照”;谋局布篇——从近到更近。

  ②第4自然段:内容——天山深处的野花;写法——比喻、排比、反问;用词造句——“柔嫩”、“柔美”、“矫健”、“精神”;谋局布篇——从更近到深处。

  (设计意图:在教材的处理上,把第2自然段作为学生阅读的重点,引导学生潜心会文,与文本展开充分的对话,既从内容、写法、用词等方面深入地阅读课文,同时也品味了天山美景。而第3、第4两个自然段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先前的学习方法得到运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略读课文的课型特点。)

  二、美读课文,体会写法

  1.再自由读课文,相信你一定会把这夏天的天山独特的风光从你的读中表现出来,注意把一些好词佳句读得更有味。

  2.学生诵读课文。自由读、同桌读、展示读。师生评价。

  3.师:同学们,我们把这么美的天山读出来了,也发现了作者是如何把天山的美景表现出来的。现在我们再从以下几方面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

  ①从重点词中感受。如“抛”、“飞泻”等词的准确性、形象性。

  ②从重点语句中感受。如作者丰富的想象、确切的比喻。

  ③从段落、全文上感受。作者用了移步换景的方法,从高到低,由远及近来写景。

  (设计意图:以读悟情,以读悟法,这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方法,情感目标的达成还得依靠朗读,表达方法的学习还得引导、渗透。这是真实的语文课堂。)

  三、阅读整理,写法迁移

  1.背诵自己喜欢的一个或几个段落,感受文中那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句,增加文化积淀。

  2.课外尝试用想象、比喻和恰如其分的形容来写一处自己熟悉的景物。

  (设计意图:积累是为了更好地使用,有了积累和悟得方法,再学以致用,这是阅读教学由吸收到表达的具体体现。)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学习目标

  1、能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意识。

  2、能具体明白的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3、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4、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5、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导语

  不知不觉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看窗外,春光多美好。我知道同学们最想去春游了,记得往年我们去了哪里?今年我们还要去,不过需要由大家来自己安排。

  准备计划

  先读读课文里的这段话,想想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准备纸笔,稍做记录。

  分组讨论

  恐怕一个人拿不定主意,咱们分小组进行。看哪一组计划的周密、妥当,咱们就听从他们的意见,每人稍做准备,谈谈自己的计划,再由小组长统一意见,推选一人作好发言,师生评议。最后,由班长综合大家意见,制定出一个春游方案。

  第二、三课时习作

  启发谈话

  我们在校园里生活了三年,对环境应该很熟悉了,你能说说吗?你最喜欢哪个地方,比如校园的花坛,有哪些花草等,你经常在那里做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说,放开说,教师做适当补充指点)

  小结:有的同学平时能够留心观察,说了自己的所见所想,讲的很具体,而有的同学疏于观察,我们要做善于观察的人。

  实地观察

  现在给大家30分钟时间,去校园里做一次观察,把观察到的景物记录下来。可以选一处景物来写,具体写出你的感受来,或者你想到了曾经在那里发生过的事情,觉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写下来。注意要仔细观察。

  交流观察所得

  指名说说你已经观察到什么,准备怎么写,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启发。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进行点评。

  学生完成习作

  同桌互相交流,评改

  改通顺,指出错别字及其病句、标点错误等;评优点,划出你认为的好词好句或者精彩语段;提建议,提出哪些内容需要具体或补充,哪些可简单或删除等等。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复习导入

  检查读词语卡中的词语,有选择的听写词语。

  我的发现

  分角色读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这些句子,再读一读,说说用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交流后进行摘抄。我们在哪些课文中也学到过类似的句子?

  日积月累

  自由朗读诗句,说说自己读懂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教师点评释疑。比一比,看谁背的多,背的快。

  宽带网

  1、自读: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

  2、小组交流:介绍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3、拓展知识:搜集或下载资料,遨游祖国的山山水水。

  4、集体交流:图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图片自己口头介绍,或者直接在多媒体教室打开网页介绍。

  教学目标

  1.学习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懂得真诚待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2.学会在合作中说真话,告诉别人心里话。

  3.积累有关诚信的词语及古诗文名句。激发学生待人诚恳、讲信用的思想情感。

  课前准备

  让学生排练一个小品:一学生在校园里乱扔垃圾,另两个学生据理劝导。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创设情景,引入话题

  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例如:别人有事情找你父母,父母不在家;班上的一个同学病了,好几天不能来上课;有的同学在校园里随地吐痰等等,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事情呢?

  1.刚才几位同学表演的小品,你看了后有什么样的话想说?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揭示“以诚待人”的交际主题)

  2.想一想,平时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这样的事情,如果有,你是怎样对待的?

  讨论交流

  1.个人准备后,在小组内交流。

  先由一名学生举一具体的事例,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然后对这一做法作评价。接着,其余学生轮流发言。

  2.各小组选派一位学生准备在班上交流。

  3.班级交流:对参与交流的学生作适当的鼓励和评价,并随机规范其语言。

  提建议

  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成几条明确简要的建议,一一写在黑板上,然后做归纳整理,再在条文前加上几句关于以诚待人的“前言”,形成一份建议书。课后抄录并张贴在教室里面。

  第二、三课时习作我的发现

  学习“我的发现”

  1.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小东说了习作上的哪些好经验。

  2.归纳过渡:习作除了留心观察周围,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之外,还可以把自己心里想的事情,或者想对别人说的话写下来。

  明确本次习作要求,启发思路

  1.阅读习作提示。让学生明确:写的是自己想说的心里话,要真实,不说假话。

  2.思考表达的内容。先要想好,最想对谁说自己的心里话,再考虑要说的话,可以是欢心的事情,也可以是烦恼的事情、难受的事情……

  3.学生酝酿交流、师生个别谈话:

  根据习作要求,学生自行酝酿,指名个别交流,启发学生的习作思路。教师随机与个别学生轻声交谈。

  4.学生动笔。

  5.相互交流,修改。

  第四课时日积月累趣味语文

  词语盘点

  1.学生自读。

  2.同桌互查。

  3.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4.记记写写。

  日积月累

  1.告诉学生,这些都是从古诗文中选取的名句,每句话都是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2.逐句自读。

  3.说说自己能读懂的句子,提出不理解的。

  4.教师释疑。

  5.熟读、背诵。

  趣味语文

  1.联系本单元《中彩那天》等课文,指出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自读。

  3.师生共同举出生活中的事例,理解“自信、守信、诚信”等等。

  选取其中的一个带有“信”的词,再根据这个词语的意思,写一个事例。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2. 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3. 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4. 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教学准备:

  搜集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资料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趣引入

  师出示课件,讲述一个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自主选择、自主交流

  1. 请学生阅读口语交际的要求,说说口语交际的内容

  2. 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自主练说

  3. 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互相交流

  4. 小组内交流,推选一个代表到台上交流。

  5. 学生对上台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要求:语言准确、清楚、连贯,态度大方

  6.评出最佳发明家、最佳资料员

  三、自查,同桌再次互说

  1.生针对自己的说再次修正,并给同桌说,纠正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 习作

  教学过程:

  一、明确写作要求

  1.生自读写作提示,说说这次作文写什么?

  (写综合性学习的发现、或活动过程、或心得体会)

  2.师引导:

  注意:写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而不是面面俱到,其次,不能全抄资料。

  二、自己书写

  三、同桌互改

  第三课时

  习作评改

  一、学生自改、互评

  1.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我评价,看看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连贯,有无错别字,标点使用是否正确,并用——勾出好词好句。

  2.请生在展示台上展示自己写得最精彩的段落或词句。

  3.请写得好的同学上台诵读自己的文章,其他同学指出写得好的地方。

  二、同桌互改、写评价语

  三、师总评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

  我的发现

  一、读一读

  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小结:这三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意思基本相同,但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义更重一些,我们平时阅读文章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四、请生说说类似的例子。

  日积月累

  一、读一读,说说谚语的意思

  二、交流自己知道的一条谚语的意思

  三、自己背、同桌背、集体背

  四、交流自己搜集的气象谚语

  展示台

  根据展示台的要求自己准备,利用课余时间交流、展示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

  1.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并能选用一部分写一段话,来描写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讨论、想象,在自读自悟中,感受《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朗读与背诵训练,感受民间艺术家阿柄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感悟《二泉映月》乐曲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感悟、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

  教 具:

  录音机、课件

  教学方法:

  引导、点拨。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乐曲《二泉映月》。

  2.谈谈听后的感受。

  3. 介绍了解曲名。

  二、了解阿炳身世

  1.《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作者是谁?

  2.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谱写曲子的?

  3.曲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说说你对阿炳的了解。

  三、精读第1~4自然段

  1.朗读1~4自然段,阿炳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

  2.交流明确,了解创作背景

  时间:

  地点:

  环境:

  心境:

  3.你觉得哪些词语,哪些句子难理解或写得好?

  “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倔强的呐喊……”怎样理解?

  交流体会。

  4.指导背诵第4自然段。

  四、课堂小结。

  22XX 二泉映月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学习第5自然段。

  1.朗读第5自然段前三句想象当时的情景。

  2.再读,将描绘琴声的旋律和其中包含思想感情的句子画出来。

  (1)学生自读,画出句子。

  (2)体会句子在表达上的特色。

  (3)交流体会

  三次写到旋律,每次写到旋律后又写出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语句表达整齐。

  3.朗读,加深体会。

  三、拓展延伸

  读了文章,倾听了曲子,乐曲把阿炳对人生的体验和追求告诉了我们,你一定有很多的感想。我想对阿炳说些什么呢?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

  一、教材分析:

  《练习六》安排了如下的内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等五项内容。处处留心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辨别形近字的词义和用法;读读背背,安排学生积累八个成语和古诗《小池》;写好钢笔字,要求学生正确、美观的书写左右结构的字;口语交际,要求学会鼓励;学写毛笔字,安排了书字“装”、“帮”。

  二、教学要求:

  1、会辨别词义和用法,同时区别形近字。

  2、熟记八个成语和古诗《小池》。

  3、写好钢笔字。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鼓励。

  5、学写毛笔字。

  三、教学重难点:

  处处留心、口语交际

  四、教学时间:

  四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处处留心

  一、教学第一部分

  (1)小芳正在调查有关噪声的问题,她查到了一段有关噪声的资料。

  (2)出示这段语。

  (3)自己读一读这段话,借助工具书,把每个字的字音都读准。

  (4)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齐读这段话。

  (5)在文中画出下题所提到的词语。

  二、教学第二部分

  1、把这些词所在的句子多读几遍。

  2、首先我们来区别“需要”和“须要”。

  (1)读读这两个词语所在句子,并想想讲了什么意思?

  (2)指名读句子,指名说意思,其它同学补充。

  (3)比较一下,“需要”和“须要”有什么区别。

  (4)“需要”是要求得到,一般与某个事物搭配,而“须要”则是一定要的意思,一般与“干什么”“怎么样”搭配。

  (5)你能用这两词语各说一句话吗?

  3、利用查工具书理解“频率”“分贝”的意思。

  三、教学第三部分

  (1)你能帮助小芳编个顺口溜吗?

  (2)首先看这四个字,偏旁部首表示什么意思?

  (3)读读以前学过的顺口溜,找出其中的规律。

  即字的偏旁与意思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4)试着给其中一个字编顺口溜。

  (5)小组合作编顺口溜。

  (6)互相汇报、交流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一)教学成语

  1、请学生借助字典,认读这几个词语。

  2、指名读词语,齐读词语。

  3、你理解了哪些成语的意思?

  4、这些成语都勾画了什么?

  5、做游戏,让一个学生悄悄看一个成语,然后做动作,其他同学猜。

  6、指导有感情朗读、背诵。

  (二)、教学古诗《小池》

  1、借助工具书及诗集,自学这首诗。

  2、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

  3、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4、指导有感情朗读、背诵。

  三、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垮、碎、竭”这三个字。

  (3)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的书写要求。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小结:“垮、碎、竭”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三个字的左半边都比较小,或半边较宽且高。

  (4)教师范写“垮”。提醒学生注意:“提土旁”稍小,偏上一点。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儿。

  (2)对写得不好的字,予以纠正,再练习。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指名读题,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读读书上出现的在三个例子。

  (2)怎样鼓励,互相讨论、交流。

  (3)指名说,其他同学补充。

  (4)分角色扮演。师生共同评议。

  3、拓展。

  (1)你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不顺心的事吗?你是怎样鼓励自己的?

  (2)总结。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

  1.认识“屈、渊”等10个生字。

  2.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练习仿写现代诗。

  3.积累有关诗歌的名言。

  一、回顾所学,导入新课。

  1.同学们,第三单元主要学习的是什么?(现代诗)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4篇课文,想一想:现代诗有什么特点?(有节奏感;蕴含丰富的想象;饱含真挚的情感。)

  二、学习“交流平台”。

  结合本单元的诗歌,归纳现代诗的特点。

  三、学习“识字加油站”。

  1.这些古代文人你都认识吗?和同学们交流一下,看看你对他们了解多少。

  2.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屈、渊、孟、甫、韩、愈、禹、锡、仲、龚。)

  四、学习“词句段运用”。

  1.(1)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分析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体会如何描写颜色。

  (2)找一找其他描写颜色的句子,和同学交流。

  2.读一读,注意节选诗歌的加点部分,说说加点的文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

  (1)请你在学过的课文中再找出几处运用排比手法的句子,并与同学们交流、品味,说说这样表达的好处。

  (2)仿写练习:请你运用排比手法写一首小诗。

  五、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齐读“日积月累”的句子。

  2.学生交流句子意思,明白这些句子都是描写诗歌特点的。

  (1)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艾青(谈诗美)

  (2)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朱光潜(谈诗的节奏)

  (3)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英国]华兹华斯(谈诗歌创作)

  3.你还积累了哪些描写诗歌的名言?请在全班交流。

  (1)诗歌是一团火,在人的灵魂里燃烧。这火燃烧着,发热发光。——[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2)和谐是诗的语言的生命。——郭沫若

  4.读了这些诗句,你明确诗歌的特点了吗?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现代诗,了解了现代诗的特点,认识了八位古代文人,并尝试仿写现代诗,积累了有关诗歌的名言。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多多积累和摘抄现代诗,体会现代诗优美、简练、富有节奏的语言艺术特色。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结合单元课文,学生能够大致了解现代诗的文体特点。

  2.在学习中,多数学生能够通过朗读来品味、体会句子的表达方式,并且能运用所学进行仿写,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4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简洁、清楚。

  2.习作练习:写一篇看图作文,通过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认真观察图画,想象当时的情景,想象要丰富合理。培养学生写作的良好习惯。

  3.我的发现:能发现这些比喻句表达的不同的感情色彩。

  4.日积月累:读成语,了解成语的含义,并能试着运用。

  5.拓展延伸:通过宽带网,了解战争带来的危害,同时,通过课外阅读、看电影电视、听故事、参观展览等形式了解为和平而战的英雄人物。

  教学重难点:

  口语交际、习作练习。

  第一课时 小小新闻发布会

  1.激趣导入:

  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不断改变。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里,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新闻的存在。想一想,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知道新闻?(看电视、看报、听广播、上网等)

  2.你最喜欢看什么新闻?指名说。

  3.看新闻有什么好处呢?举例说一说。

  4.既然新闻有这么多的好处,假如让你来讲新闻,你们认为应该讲清楚什么呢?

  5.那我们就来开一个"小小新闻发布会"。

  规则:

  1.先在四人小组内讲新闻,讲后每人评议另外三人,讲得怎样,最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到班上讲新闻。

  2.各组代表在班上讲新闻,讲完后班上同学可以自由发表意见,最后举手表决评选出三名"最佳新闻发言人"。

  6.小结延伸: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那你们打算以后该怎么做呢?

  第二课时

  一、课前搜集资料交流

  同学们,课前我们收集了1937年左右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背景,谁来说一说。

  二、结合图形读习作要求。

  1.习作有几个要求?哪几个?

  2.你认为这次习作的重难点是什么?(观察和想象)

  三、根据观察,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1.这个小孩为什么要哭?

  2.他的妈妈在哪里?

  3.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4.这个孤独的孩子以后的命运可能会怎样?

  四、根据问题自编故事。

  五、方法指导

  1.仔细观察图画,结合图画内容介绍历史背景。

  2.根据观察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编一个完整的故事,写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六、练习习作,指名交流,全班提出修改意见。

  七、小组交流,评议谁讲得最精彩。

  八、推选小组代表在班上交流,全班评议。

  九、同学之间互评互改作文。

  第三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句子,体会带点的词表达的感情。

  2.同桌交流。

  3.全班指名交流。

  4、小结:两组带点的词表达的感情不同。

  二、教学"日积月累"

  1.指名读成语。全班齐读。

  2.四人小组交流词语意思。

  3.全班指名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说明。

  4.读读记记成语。

  5.读一读,注意观察每一横排有什么规律。

  6.选一个成语说一句话。

  三、教学

  1.举办故事交流会,评选故事大王比赛。

  2.你在生活中还收集了哪些英雄人物的故事?

  3.学生展开收集资料。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作者简介。

  2、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思考: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2、检查反馈。

  (1)课堂交流: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2)个别读课文,随机学习生字和部分新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速读课文。

  说说读了课文后你读懂了什么? 2、检查反馈。

  四、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轻声读课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

  2、质疑:在这些句段中,有那些你不太理解的问题?

  3、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有感情朗读。

  (1)尝试有感情朗读。

  (2)朗读指导。

  (3)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4、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背诵7、8自然段。(机动)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第一部分的第5、7、8自然段。

  (1)比较:这三段话之间有什么不同点?

  (引导学生在感性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领悟作者观察、描写之巧妙。)

  (2)尝试将这三段话按树根、树枝、树叶的顺序改写成一段话。

  (这是一项语言表达练习,同时也是理解的深化。)

  2、自由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1)思考: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并想想你的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

  (宽泛的问题,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心理空间,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质。)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

  ①理解“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一句。

  A、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B、有感情朗读句子。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应接不暇”。

  二、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课文。

  比较:两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句段。

  三、延伸课文,鼓励探索

  1、介绍“鸟的天堂”的地理位置、历史与现状,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

  四、作业

  1、背诵课文12、13自然段。

  2、尝试用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描写一处景物。(选做题)◆

  板书设计:

  远看:一簇簇的绿叶 绿的可爱 许多棵

  榕树 一棵 两棵 这男国的美丽的树

  近看:数不清的枝丫 枝上又生根

  鸟的天堂 那么多的绿叶 不留缝隙

  到处是鸟声 到处是鸟影

  鸟群 大的 小的 花的 黑的 “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枝上叫 飞起来 扑翅膀

【【荐】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09-23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11-21

四年级语文下册《寓言》教案05-17

四年级语文下册尊严教案10-19

四年级语文下册标点教案09-11

四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02-17

四年级语文下册《将心比心》教案03-05

四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09-02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五教案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