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匆匆课件

时间:2022-05-27 15:21:03 六年级 我要投稿

匆匆课件人教版(通用14篇)

  《匆匆》是现代杰出的散文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匆匆课件人教版,欢迎来参考!

匆匆课件人教版(通用14篇)

  匆匆课件 篇1

  一、概述:

  《匆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 它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课文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表达了对时光稍纵即逝的无奈和惋惜,但又绝不消沉的思想感情。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太平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了几年的教学,班上学生思维活跃,对语文非常感兴趣,阅读和写作表达的愿望很强烈;学生对散文这种体裁很感兴趣,特别喜欢读本课; 学生的阅读能力不错,但对把握文章的关键词能力还不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欠强,需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课题想开去,整体把握全文内容,借助资料初步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在初读的基础上,抓住课题“匆匆”,从题入手,看看课文是怎样写我们的的日子匆匆而逝。带着这个问题,通过读,找出有关的片段和句子进行分析。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熟练,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悟课文的语言美,领悟并学习作者细致描写、多种修辞精湛的写作手法,积累语言。仿照课文的排比句式的写法自己续写几句。

  四、教学策略的选择

  1.以问题解决为主的教学策略:本课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各种策略,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遵循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旨,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重视学生学习趣味的选择为最基本的教学理念。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在新科技的强有力的支持下,让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深切感受语言文字背后作者深沉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灵魂得到净化。

  2.自主学习策略: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进行创新说话,在深入理解课文主题的基础上,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促进思维的深层次加工。处处体现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力求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课文,在朗读中感悟真情,在积累中提高素养。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在具有有多功能电教平台的教室;资源有《匆匆》PPT多媒体课件、惆怅的音乐、朱自清的资料。

  六、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学生 开始 整合点

  ↓

  情境导入 → 音乐视频

  聆听思考 ←感知匆匆 入情入境

  ↙ ↘

  钟声导入 配乐范读

  ↓

  自读感悟 ← 初读课文

  感受匆匆

  ↓

  朗读体验 ←品读课文→ 图文并茂

  感悟匆匆 品味语言

  ↙↓↘

  质疑深化 品悟不馁感受无奈

  (第一段)(第二三段) (第四段)

  ↓

  激发兴趣 ← 读写结合 → 网络链接

  拓展延伸 拓宽视野

  ↓

  结束

  匆匆课件 篇2

  一、教材分析

  《匆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作者是有“现代散文典范”之称的著名作家朱自清。文章通过燕去燕来、草木枯荣及对生活琐事中时间匆匆流逝的形象描写,引发出作者本人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对生命价值的求索。全篇文字清隽洗练、思路缜密、情景交融、表达生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内涵的阅读能力,学习作者感悟生活和表达感悟的方法,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教学应有效利用课文的有利资源,充分体现单元的学习重点。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尝试自读自悟,但由于朱自清的文章写作年代较早,一些句子含义深刻、句式独特,学生第一次接触,阅读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阅读实践,在读中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在读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在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目标

  1.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初步感知抒情散文的特点,引导学生在读中体味文章的语言美,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和人生哲理,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积累语言并学习运用。

  3. 通过限时思考、限时交流,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使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作者对时间逝去感到的无奈、惋惜和不甘虚度此生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按大赛组委会统一要求,学生准备如下:

  1. 预习生字、新词,读读课文,查找并筛选相关资料。

  2. 借助课后思考题或阅读提示把握课文大意。

  3. 针对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拟定问题。

  教师准备:

  1. 摸清文脉,细读文本。

  2. 查阅并收集相关资料。

  3. 设计教学环节。

  教具准备:幻灯(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 检查预习。

  1. 揭题。

  (1)板书课题,提醒学生注意书写正确,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2)围绕文题谈话,学生交流自己对文题的理解。教师了解学生对课文大意的把握情况。

  2. 初步了解作者,为阅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做好铺垫。

  (1)学生谈谈预习中对作者朱自清的了解。

  (2)出示幻灯:朱自清,著名散文家、诗人,清华大学教授。他的散文语言精炼、情感丰富,被誉为“现代散文典范”。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等。

  3. 学生圈画出不易读准、读懂的字词,整体感知本课文体特点。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1. 听读课文。

  (1)听课文配乐范读。

  (2)学生自由表达听课文配乐朗读后的初步感受。

  2. 学习字词。

  (1)学生根据自学提示交流彼此不易读准、读懂的字词。

  (2)统一订正。理解词义,学习生字。

  (三)品读句段,悟情明理。

  1. 轻声读文,整体感知。

  学生轻声读文,整体感知本文与以往叙事为主的课文的差异。

  2. 尝试汇报,指导学法。

  (1)出示自学提示

  (2)以第一自然段为例,指导读书方法。

  ①学生默读自学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从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中读懂了什么。在感受深的或喜欢的词句旁批注,和同桌交流。

  ②引导学生品读句子,抓关键词语,交流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读句子,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师生互动,读议结合。带着体会有感情地朗读。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引导学生感受三个“再”与“一去不复返”的强烈对比,体会作者字里行间的惋惜之情与自然法理,反复朗读。

  ③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④回顾、总结品读的方法,鼓励学生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迁移运用。

  3. 迁移运用,自主阅读。

  (1)学生默读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选择自己感受最深或特别喜欢的句子细读并批注。

  (2)根据学情,确定全班交流的句段。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读中体会感情,读中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体会作者在时间不经意间匆匆而去时的心情;关注“头涔涔”、“泪潸潸”、“叹息”等词语以及“挪移”、“跨过”、“飞去”、“溜走”等表示动作的词语。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仿照课文的写法说一说,加深体验,学习作者如何捕捉细节,感悟生活。

  (3)通过作者对生活中时间匆匆流逝的具体形象描写,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学会在平凡的生活中受到启迪。

  (4)朗读句段。

  4.学习方法,尝试背诵。

  通过学习上、下文,引导学生找出文本前后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快速背诵课文。

  (四)回顾全文,悟情明理。

  1. 再次引导学生从整体审视全文,理清文章的结构脉络,追踪作者的情感线索,回归“匆匆”二字。

  2. 揭示全文情理交融的写作特色,悟情明理。

  (五)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1 .总结本课学习收获。

  (1)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收获。

  (2)提出问题,为进一步研读做准备。

  2. 布置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2)搜集关于珍惜时间的诗文、名言警句。

  (3)选择下面的一个内容写一写:

  ①按照课文后的第 3 题要求写几句话。

  ②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时间的感受。

  第二课时(简案)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 学生展示朗读。

  2. 听写本课中的生字新词。

  3. 师生议定本课研读目标和学习方法。

  (二)重点研读,体会感情,提出问题,研读文本。

  1. 围绕问题:在课文中朱自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联系重点语句交流,重点研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 再次带着情感朗读全文。

  (三)背诵课文。

  (四)拓展延伸,深化认识“匆匆”。

  1. 展示交流诗文、警句,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2. 展示交流学生写话作业,组织评议。

  3. 推荐学生阅读朱自清的相关作品。

  匆匆课件 篇3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如何把握有限的课堂时间,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是每个老师都应思考的问题。首先就是备课,要求老师要极其熟悉授课内容,备课时要考虑到各个方面,但上课时则不需面面俱到,而主要是讲授课文精要,引导学生由课文之精要,自己去理解其它方面的内容;其次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老师认为重要的地方,要细讲的地方,也许是学生已经很熟悉的内容了,这应该略讲,而学生不熟悉、难理解内容在哪里,就需要老师去深入了解学生的整体认知、理解和知识积累情况了。

  入教之初,拿到了语文课本,每课都认真备课,恨不得把课堂上要说的每句话都写在教案本上。按人的正常语速计算,四十分钟的课,至少要写四千到六千字,两页的教案,也就一两千字,怎么能够讲完一节课呢?我总是担心自己所备的内容不够讲,那么课堂上留出的大量时间该出何办呢?这些都是没有正式上课之前的想象。

  第一次上完课后,才发现,短短的两页教案竟然在一节课的时间内讲不完。所备内容太多,总感觉下课铃声响得太早。这是怎么回事呢?讲课不同于演讲,演讲不需要台下的人互动,不需要问,也没有答,是自己按照所写演讲稿,按照正常语速进行,多长时间的演讲,其演讲的字数是大概可以预测出来的。而上课则不然,上课不是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自说自话,更重要的是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不是老师简单的讲授知识即可,更重要是引导学生去学习,不但要掌握老师所讲授的内容,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老师所没讲到内容,即“教是为了不教”,使学生学会学习。所以,这样的课堂,就必须有学生的参与,那么备课所写下的教案只是老师活动的部分,而有一半的活动是学生进行的,即是隐性的教案,这些内容需要老师在备课时考虑到,预测到,但不需要具体写出来,当然,还有很多事件是课堂上随机发生的,是备课时不能预测到的,需要老师随机应变,把课堂事件转化为教学资源加以利用,那么,课堂的资源就极为丰富了。所以我所备之教案自然就多出一部分来,很自然地就难以在一节课堂上完成即定的教学任务。

  自我反思一下,难道我所备的内容不重要吗?很多内容不需要讲解吗?还是这些内容需要两个课时呢?其实不完全是这样的。主要原因有三:第一,作为新老师,还不太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他们已有的知识积累,认知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都不了清楚,所以备课时,很多准备的东西,是学生已经熟悉的东西,这样在课堂上再讲的话,就等于是浪费了学生的时间。第二,把握好学生的参与时间,每节课都需要有学生的参与,比如让学生提出疑问,请学生回答问题,小组交流讨论等,需要把握好时间,当问题解决时,就顺势引导学生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而不能在同一环节消耗太多时间。第三,不是所有内容和知识点都要详细地讲解给学生,而是要详略得当,通过详细的讲解,让学生举一返三,从而迁移到其它知识的学习,而这些迁移的学习,不是通过有限的课堂时间实现的,更多的是在课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写作业的过程中实现的。

  反思是为了更好的改进,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现状,以使得自己能在教学中很好地把握课堂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把重点讲完,把难点解决,并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第一,通过几次语文课,以及课下与学生的交流,我逐渐地了解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备课时,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现状来准备,上课时,能够根所他们的接受能力,并在提高的基础上来进行,从而剔除本来不需要的内容,重点讲解、引导迁移,从而缩短讲解时间,使得每节课能够完成相应任务。

  第二,教学过程的程序设计是把握课堂时间的重要方面,初作老师,对课堂的教学程序的掌握还不是太好,备课时面面俱到,但讲课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比如讲授一堂新课,梳理课文的生字词是必需的环节,在备课时,要把文中出的所有生字词都准备出来,而且还要有一些拓展延伸。而实际上课时,有很多字词则是不需要讲解的,因为学生在课前预习时都能完全理解和掌握,只有一部分是学生难以理解,需重点讲解的。因此,在这一环节中,就需要有学生的参与,而不是老师直接就来讲解大量的生字词。先让学生在读课文时把生字词划出来,有一些是他们都能理解的,剩下的.不理解的字词,需要学生自己提出来。这时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等他们把不理解的字词都提出来后,老师再重点来讲解这些就可以了。其实不单是梳理字词,在其它各环节,也是同样的。因此,在课堂教学程序中,各环节都需有学生的参与,即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他们的情况来调整课堂。

  一个月的时间匆匆而过,在忙碌的教学任务和班级管理工作中,我感受到了自己的进步,尤其是在教学方面的成长。学校成立了名师工作室,我作为肖滢语文名师工作室的学员,真正的学到了不少东西。除了日常工作中,向这些老师们求教外,每周三的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虽然时间有限,但收获还是很多。首先,通过教研活动,我们级组确定了五步教学法,老师们相互讨论,商定了五步教学的教学过程,这一程式化的教学,为我这个新老师提供了教学、备课的依据,使我更容易地去备课、上课,总体上依照这样的程序,根据实际情况再做相应调整,使我的教学很快走向正轨。其次,集体备课活动,给了我一个向名师学习的好机会,他们备的每一课,都有独特之处,有的是我没有想到的方面,通过这样的活动,老师之间相互讨论,共同发现问题,这为我的备课提供了指导。

  教学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正如《学记》所讲的“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因此,作为老师,不只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还是一个学习者和反思者,只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反思,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我,才能持续成长,才能成为合格的老师。

  匆匆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教材,背诵教材第三段。

  教学准备

  1.课前查找有关朱自清生平事迹的介绍。

  2.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故事。

  一、释题导入,质疑导学

  1.出示课题,释题。“匆匆”是什么意思?

  2.根据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如教材中讲的是什么匆匆?是怎样的匆匆?等等。

  3.把课题“匆匆”扩展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二、初读教材,理清文章脉络

  1.自由读教材,想想每一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2.小组讨论交流,概括出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3.全班交流,理清文章结构。

  三、品读教材,感悟作者情感

  1.学习第1段。

  学生自由朗读,说说你喜欢哪些句子?为什么?

  开篇三个排比句,写出了自然界一些周而复始的现象。由此,提出问题,引人深思,激发兴趣。

  2.学习第2段。

  读句子“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思考:在这句话中,“一滴水”和“大海”分别比喻什么?如果去掉“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可以吗?为什么?

  “头涔涔”“泪潸潸”是什么意思?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些什么?

  3.学习第3段。

  学生自由读教材。

  小组讨论:

  文章是怎样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

  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解决。

  你读懂了些什么?想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情况吗?谁能照样子补充上几句?

  全班交流。感受时间来去匆匆。

  4.学习第4段。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教材。

  资料展示:朱自清生平事迹以及“五·四运动”后的社会背景。

  思考:此时作者想到了些什么?文中的“做些什么”“剩些什么”“留着些什么”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围绕“我们不能白白地浪费日子,不能白白地浪费时间,浪费生命,不能什么也没做,什么贡献也没有”来说体会,谈感受。)

  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些什么?

  (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谈珍惜时间,珍爱生命,有所作为。)

  5.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又一次提出这个问题?学完教材的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

  6.同学之间交流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

  四、总结全文,学习写法

  1.读完这篇教材,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2.在品读教材时,除了读懂教材内容外,我们还应注意些什么?(从阅读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思考。)

  五、课外拓展

  1.课外阅读朱自清的散文。

  2.把你喜欢的语句抄写在积累本上。

  3.仿照教材写法,写写你对时间的感觉。

  匆匆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语段。

  2、通过对重点句子的品读,感悟时光匆匆。

  3、让学生懂得如何利用时间做有意义的事。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时光匆匆。

  难点:让学生懂得如何利用时间做有意义的事。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欣赏老师二十几年来各个阶段的照片。

  一、复习导入,感知“匆匆”

  师:刚才同学们看到的照片,都是老师成长过程中经历的点点滴滴。有的美好时光我还没来得及细细体味,就这样悄然逝去,这时朱自清的《匆匆》引起了我的共鸣,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跟随作者一起去感受时间的足迹吧。

  1、复习字词,并积累。

  头涔涔 泪潸潸 挪移 徘徊 走一遭

  2、师: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时间来去匆匆,无法挽留。那课文中哪一个词语高度凝练的概括了时间来去匆匆呢?(板书:时间--------一去不复返)

  二、自主学习:重点品读,体味“匆匆”

  1、出示自主学习要求:

  读一读:默读全文

  勾一勾:勾画出作者一天虚度光阴的句子

  悟一悟:你是怎样理解这些句子的

  2、学生自主学习

  3、全班交流,教师适当点拨(相机板书)

  4、在交流中,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重点语句的朗读。

  学习方法:抓重点字词、语言表达上

  5、仿写

  格式:于是, 的时候,日子从 ;

  的时候,日子从 ;

  的时候,日子从 ;

  …………

  三、合作探究:深入细读,感悟 “匆匆”

  1、 四人小组内交流其他时光匆匆流逝的语句

  2、 全班交流感悟

  四:拓展延伸,珍惜匆匆

  展示朱自清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创作的大量著作。

  师:同学们,回过头去看看,在刚才你所捕捉时间身影的日常琐事中,哪些事是有意义的呢?(看书、学习、写字、运动……)那么,面对一去不复返的日子,面对匆匆流逝的时光,面对短暂的人生,你们作为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该交出怎样的答卷呢?你的心里是否已经有了答案。现在就请同学们在你的书上写下你的感悟,然后和大家一同分享。

  教师分享收集关于珍惜时间的语句。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花无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五、小结全文

  师:四十分钟的时间就这样匆匆过去了,但我想大家并没有白白上这一课,因为我坚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你们一定会加倍珍惜匆匆的时光,加倍珍惜宝贵的生命,像朱自清先生等无数有理想、有作为、有贡献的人那样活着,活出自己的人生价值,活出自己的生命光彩,活出自己的人生辉煌。

  板书设计:

  时间------一去不复返

  具体化

  洗衣

  吃饭

  思考

  睡觉

  匆匆课件 篇6

  【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教学点:

  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2、能力训练点:

  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3、德育渗透点:

  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4、美育渗透点:

  体会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

  【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

  谈话法,导读法。

  2、学生学法:

  自主学习法 合作交流法。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理解作者具体描写日子匆匆过去的句子。

  2、难点:

  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3、解决办法:

  通过小组讨论,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教师相机点拨,以有感情的朗读促进理解。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师导入课题:

  同学们,这节是语文课,可是,老师却想问大家一个数学问题:你们算算,你们走过了多少个日子?面对悄然流逝的时光,你们有何感受?

  2、是啊!人的一生确实太短暂了,八十多年前的一位年轻人也和我们有同样的感受,这个人就是朱自清。面对匆匆逝去的时光,朱自清先生感慨万千,写下了优美的散文《匆匆》。(板书:匆匆)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想到些什么?

  今天,我们就跟随朱自清先生走进时间的流里,去体验时间的匆匆吧!

  二、整体感知

  1、播放配乐朗读。

  2、思考:

  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它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板书:

  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是呀,时间就这样匆匆,它来无影去无踪。那么,作者提出问题后,回答了吗?请同学们读课文,按以下要求去做。

  三、自主合作

  1、出示合作要求:

  ⑴ 确定本节课的合作学习小组组长。

  ⑵ 组员自主学习:

  (看课文内容,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问题。)

  ⑶ 组长组织组员讨论交流问题;并做记录;代表本小组回答问题。

  2、学习要求:

  ⑴ 课文提出问题后,回答了吗?如果没有,你能帮他回答吗?如果回答了,是怎样回答的?

  ⑵ 在课文中找一找,拿笔勾一勾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日子去来的匆匆?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诉日子去来的匆匆的?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

  ⑶ 从课文中找出含义深刻的词句或自己特别喜欢的词句,向同学们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

  ⑷ 你们组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四、组织全班交流

  1、统一第一个问题的答案。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日子的来去匆匆?

  生答师板书:

  洗手时

  ⑴ 作者是怎样把日子去来的匆匆写具体的?谈谈你们组的理解和感受。

  日子指时间,我们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吗?

  (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情,采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让我们深深体会到时间的匆匆。)

  ⑵ 面对匆匆流逝的时光,作者有哪些感受呢?(失落,伤感)是呀,日子总是在不经意间悄然飞逝。二十四岁的朱自清先生觉得八千多个日子都是在洗手、吃饭、睡觉、叹息等等中溜走的。

  ⑶ 指导朗读:

  我们该怎样读好这段话?

  (怀着留恋、无奈、痛苦的心情,速度稍慢。)

  ① 谁来示范一下?要求学生评价。

  ② 哪个同学愿意跟他比一比?学生再评价,全班齐读。

  (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教师适时恰当的评价,让评价起到指导朗读的作用。)

  ⑷ 是呀,日子总是在不经意间悄然飞逝。二十四岁的朱自清先生觉得八千多个日子都是在洗手、吃饭、睡觉、叹息等等中溜走。聪明的孩子们,你们也有四千多个日子从手中溜去,周围的人们的日子也在悄然飞逝,这些日子是怎样溜走的呢?赶快拿起笔来,仿照作者的写法,写上几句你或者你身边的人的日子是怎样来去匆匆的。

  ⑸ 交流,评价,激励。(悟法用法)

  师总结过渡:同学们,作者以优美的笔触描述了时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组勾出了那些词句?是怎么理解的呢?

  3、从课文中找出含义深刻的词句或自己特别喜欢的词句,向同学们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

  小组代表回答。

  ⑴ 燕子去了,体会句式的运用。

  ⑵ 像针尖上的一滴水,从作者思索的这些问题中,你感受到什么?

  (作者不满现状,在深深地自责。)

  ⑶ (课件出示朱自清的资料)其实,朱自清先生是个珍惜时间的典范。请大家看大屏幕上的这份资料,就可以知道朱自清先生风华正茂,学业有成,事业有进。可他为什么一再谴责自己虚度年华呢?

  ① 要求严格。

  ② 提醒自己再接再厉。

  ③ 鞭策自己珍惜时间,发愤学习。

  ④ 希望自己明确目标,大有作为。

  (相机板书:不甘虚度此生。)

  ⑷ 所以,在这些看似自问的思索中,其实蕴含着明确的答案。下面,让老师和你们一起合作朗读这段话,好吗?你们发问,我来回答。

  ⑸ 总结:

  正因为朱自清先生珍惜时间,严于律己,不懈努力,所以在文学上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4、小组内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解决。

  (全班交流。)

  五、总结全文

  1、时间匆匆,一去不复返,作者认为不能虚度此生,应该有所作为,他是在告诫自己,更是在唤醒人们。让我们带着这种体会,一起来有感情地读读这篇课文。

  2、过渡:

  作者以优美的笔触描述了时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会想到些什么?把你想到的说一说。出示要求:

  ⑴ 可以是一些关于时间的文章、诗词、格言、警句、故事。

  ⑵ 或者是自己、他人的日子是怎样过的。

  ⑶ 也可以是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的。

  六、导评深化

  1、学生自由谈自己想到的。

  2、通过大家的交流,对时间的流逝也有了自己的感受。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写出你想想到的话。可以引用刚才交流的一些名言警句。

  学生练习,全班交流。

  (目的是让学生运用语言,用情感支配语言,从而更深刻的体会到写文章的本质。)

  3、下面,我也送给聪明、求知、勤奋的你们一句话。那就是:(齐读)

  聪明者──利用时间。

  求知者──抓紧时间。

  勤奋者──珍惜时间。

  40分钟的时间就这样匆匆过去了。但我想同学们并没有白白上这一课。因为我坚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你们一定会加倍珍惜匆匆的时光,加倍珍惜宝贵的生命。像朱自清等无数有作为、有成就、有贡献的人那样活着,活出自己的人生价值,活出自己的生命光彩,活出自己的人生辉煌。

  4、最后,请同学们有空的时候去找朱自清先生的《绿》《荷塘月色》《背影》《给亡妇》等作品来读一读。

  匆匆课件 篇7

  目标要求:

  1、了解作者对虚度光阴感到无奈和惋惜,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懂得人生短暂,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和生命的道理。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3、搜集有关时间方面的诗词、格言,拓展延伸,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准备:

  1.课前查找有关朱自清生平事迹的介绍。

  2.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故事。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情感奠基。

  1、学生自由背诵有关时间方面的诗词格言。

  2、教师谈话导入并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找准新旧知识的契合点,辅之师生课外资料的有机融合,更利于学生提早进入文本阅读状态。)

  二、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以“我来读读”、“我来说说”的形式检查学生自学字词和读文情况。

  2、学生可以在组内互相交流预习中遇到的难理解的词句,教师趁着机会去引导。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更是学习的主人,主体地位回归,内在潜能被激发,学生会无拘无束的交流,自主学习效果明显增强。)

  三、品读欣赏,个性感悟。

  1、默读。圈点批画自己喜欢的句段,反复揣摩体会。

  2、精读。学生可以采取适合的读书方式,结合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然后从不同的角度想开去,品词析句,深层研读。然后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与好朋友交流研讨。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此环节学生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直接触摸感受文本,加深了理解和体验。同时学习伙伴间的合作交流又提升了自己独特的感悟,使个人的情感熏陶得以升华。)

  重点指导: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3)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进行仿写练习。)

  (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太阳蒸融了。

  (这些句子运用了排比、拟人和比喻等手法,读起来格外轻巧婉转,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3、赏读。以“挑战擂主”的形式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句段用感情朗读,也可以背诵积累。

  (竞赛朗读鼓励学生进行个性解读,体现了由会读书到读好书的过程。)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学生汇报收集到的有关时间方面的散文、诗词、格言警句。

  2、从“写名言”的视角,让学生仿照名人名言写出自己的名言。

  3、课外阅读建议(可从中任意选择):

  继续查找有关时间方面的资料,召开“惜时”交流会;阅读朱自清其他文章:如《背影》《荷塘月色》等;有条件的同学自己录制朗读录音带,也可找伙伴合作进行。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要注意拓宽学习资源,使课内外有机的融合,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匆匆课件 篇8

  一、名言欣赏,激趣引入

  指名背诵课前搜集的惜时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师:是啊!时间转眼就流逝了,尽管人们知晓了时间的可贵,可是却无法挽回已逝去的时日了。80年前的一位年轻人也和我们有同样的感觉,这个人就是朱自清。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匆匆》。(板书课题)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播放《匆匆》朗读作品,学生欣赏完后回答,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要读正确读通顺。

  3.指名读文,纠正字音和断句不准的地方。

  4.自学生字新词,检查学生对下列词语的理解:确乎、涔涔、头脑胀痛、潸潸、凝然、徘徊。

  5.练习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要反复读几遍。

  6.练习把课文读熟,指名读给大家听。

  7.你对课题怎么理解的?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提出问题,二、三、四自然段写日子悄然而去,匆匆而逝,我心中充满惆怅和伤感。)

  三、自主感悟,初步理解。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如轮读、范读、小组读、默读等)读课文。画出最能体现时光特点的词语。

  2.画出感悟深的句子,在能读懂的句子旁边写写批注。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读书记号。

  3.小组之间交流一下读书体会,讨论讨论不懂的问题。

  4.组长记录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读书体会,感悟写法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笔下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也体会到作者感觉时间流逝而自己没有作为的伤心,还有作者想珍惜时间的情感。

  那作者为什么表达得如此细腻呢?(体会作者排比、比喻、拟人等写法的精妙)

  2.有感情朗读交流,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拓宽学习,加深感受

  1.推荐阅读:朱自清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文章,《朱自清散文选》中还有《踪迹》,《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等文章都很值得我们去读。

  2.同学们,时光匆匆而逝,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时日,我们该如何珍惜呢?让我们来感悟一下吧,课件出示: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选自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六、课外作业,内化感受

  写一篇读后感,课下与同学交流。

  匆匆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却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

  2、正确地朗读课文。

  3、了解朱自清先生生平和创作特色。

  4、尝试着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画出自己喜欢或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激趣: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了《长歌行》,谁愿意来朗诵一下?学了这首诗,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2、对比导入:是啊,时间匆匆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呀!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朱自清先生先生是怎样表达他的感叹的,愿意吗?

  3、了解作者:请你说说,朱自清先生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播放课件2)

  4、揭题审题:揭题——匆匆。“匆匆”是什么意思?那么,在朱自清先生先生的文章里,“匆匆”指的又是什么呢?

  二、自读自悟:

  1、自读课文,完成自读要求(播放课件3):

  ①把课文读正确。

  ②学会六个生字。

  ③思考问题:文中“匆匆”指的是什么?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回答?

  ④画出自己喜欢的或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提出问题。

  2、小组交流一下③、④的思考。

  三、协作评价:

  1、指名朗读课文,读不通、读不顺的重点练习,学生互助。

  2、齐读词语(播放课件4):饭碗、伶伶俐俐、俳徊、赤裸裸、确乎、涔涔、潸潸、遮挽、罢了、蒸融、何曾。

  3、书写词语(同上),互查互批。

  4、讨论问题:文中“匆匆”指的什么?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回答。

  5、交流感受:“我喜欢——,因为——。”“我的问题是——。”(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留待下一课时读书研究。)

  四、指引探究:

  课后练习:

  ①朱自清先生先生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说一说,尝试着用朗读表达你的理解。

  ②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搜集有关时间“匆匆”和珍惜时间的词语、句子和诗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品读二、三自然段,了解作者是怎样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并联系实际生活仿写,展开联想印证。

  3、精读第四自然段,感悟作者面对时间流逝的复杂心情,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回顾:上一节课,我们一起教学了朱自清先生先生的《匆匆》。文中的“匆匆”指的是什么?你还能用什么词句表达这个匆匆的意思?

  2、导入:朱自清先生先生是怎样描述日子来去的匆匆的呢?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

  二、整体感知:

  请大家边听边思考,抓住重点句子、词语划划、点点。(播放课件5)

  三、品读二、三自然段:

  1、学生交流。你对哪几句描述最有感触,你想到了什么?你想怎么读?

  2、品读“八千多日子……也没有影子。”(播放课件6):

  说:“我觉得——”

  读:(读出日子溜去的悄无声息,舒缓低平)

  算:我也度过了多少日子。

  想:我用这段时间留下了什么,做了什么。

  读:(齐读,有感情地读,喜欢的试着背诵。)

  3、品读“早上我起来的时候……但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播放课件7):

  说:“我觉得——”

  读。(读出日子的匆匆和永不停息,紧促低平)

  写:联系自己的生活,再写几句日子是怎么匆匆而过的。

  读。(听范读想象,有感情地读,喜欢的试着背诵)(播放课件8)

  四、精读第四自然段:

  1、过渡: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失落寸金容易找,失落光阴无处寻!面对逃去如飞的日子,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2、读“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一句。

  说:体会到了什么?

  读。(读出作者的思考、无奈和彷徨,平缓凝重)

  3、读“……但不能平的……”一句。

  说:体会到了什么?

  读。(读出作者的追寻、信心,沉稳坚定)

  4、教师阐述作者思想感情。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

  5、扩展,读梁实秋《时间就是生命》,加深领悟。(播放课件8)

  6、由此,你懂得了什么,能不能用格言、警句、诗文来表达自己的感想?

  五、欣赏阅读:

  1、介绍:《匆匆》一文充分反映了朱自清先生先生的散文风格,他总是对于社会人生和自然景色,善于进行精确、慎密的观察,然后细腻和深入地描写。以后,我们还会接触到他的《背影》、《荷塘月色》等。

  2、欣赏:老师把他的《春》给大家欣赏。

  六、作业:

  1、出示馈赠礼物——《“时间”集锦》。

  2、提出要求:借每生阅读一天,可摘录自己喜欢的,亦可批注,由课代表回收保存。等老师下次回访时,告诉老师,过去的日子你是怎么珍惜的。

  七、教学超市

  (1)认真去读《朱自清先生散文选》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

  (2)读一读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继续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写出自己的体会,组织一次演讲;

  (3)同学们也可以自己搜集资料,写出《我所了解的朱自清先生》;

  (4)办一期珍惜时间的手抄报。

  (选择其中的一项或者两项)

  匆匆课件 篇10

  【主要目标要求】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生词。

  2.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4.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过程预设】

  一、谈话导入,引出“时光匆匆”

  (一)揭示课题,理解“匆匆”。

  复习汉乐府民歌《长歌行》,导入课题,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二)学生汇报收集资料,教师介绍作家。

  【设计意图: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确实,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所以在课的开始我注意营造氛围,围绕中心,以惜时的古诗导入,直奔主题,明确学习的方向,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再而创设机会让学生汇报关于朱自清的资料,给学生提供施展能力的平台,激发学生收集材料的兴趣,从而有效地落实了这学期的一项重点训练--注意收集有关资料的同时,使全体学生对朱自清生平有个初步认识,这为学习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垫下坚实的基础。】

  二、初读课文,感知“时光匆匆”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1.读准字音。

  2.划出中心句。

  (二)反馈检查:

  1.学习生词,指导书写。

  饭碗伶伶俐俐徘徊头涔涔泪潸潸

  2.找出中心句,了解前后呼应的表达方法。

  【设计意图:古语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的说法。多读已成为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件“法宝”。根据本文语言优美,而优美的语言中蕴涵着浓郁的情感的特点,在初读中读准读通课文,整体感知内容,知道课文主要围绕“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个问题展开叙述。这样为感悟、品评做准备。】

  匆匆课件 篇11

  教材分析:

  第一组教材围绕“人生感悟”这一专题编写了五篇课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匆匆》是本单元的重点课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结构精巧,层次清晰,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紧扣“匆匆”二字,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滔滔逝水,急急流年,时光转瞬逝,弹指一挥间”的无奈和惋惜。文章中巧妙的大量叠词、短句的运用,使文章简朴、轻灵,读起来轻巧、婉转,是一篇指导学生练习朗读、学习语言的佳作。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重视主体阅读感受和体验,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根据这篇文章的特点我采用了“以读为本,以说写相辅”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地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神,在读中理解文意,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和美的感染,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在读后辅以“说、写”体会作者反复表达的“时光一去不复返”光阴易逝的无奈,体会要珍惜时间,珍爱生命的每一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读说写结合,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阅读中感悟作者的美好心灵,认识时光的短暂和一去不复返,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难点:

  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朱自清的资料。

  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法,读说写结合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引出“匆匆”

  同学们,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写出了好多珍惜时间、赞美时间的美文,来抒发自己对时间的感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关于时间的散文《匆匆》。

  看老师写课题,请同学们注意“匆”字最后一笔的点不要丢了。

  二、初读美文,感知“匆匆”

  1、(生齐读课题。)读到这两个字,你的脑海里又会很自然地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呢?

  2、刚才同学们想到的是人们急急忙忙,行色匆匆,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那么,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语言让这看不见、摸不着的、匆匆而过的时间跃然纸上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语文课本第4页,自由轻声地读课文。

  3、读过课文,你心中产生怎样的疑问呢?

  (咱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4、你的问题和作者的问题不谋而合。(板:一去不复返?)

  5、这个问题在文中出现几次?都在什么位置?

  6、作者是以问句开篇,又以问句结尾,这在写作方法上是前后呼应,这样写的好处是突出中心。

  三、精读美文,品悟“匆匆”

  1、作者没有直接写日子一去不复返,而是写这一句(课件)“燕子……再开的时候”

  自由读一读。你能看出什么特点?除了排比句,在内容上有什么发现?

  2、除了课文中的事物,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的哪些事物,按照这样的句式说一说。(无论是燕子、扬柳、还是桃花,他们去了,都能再回来,这是大自然周而复始的规律。)

  3、请看屏幕,我把这一句话这样排列,你发现了什么?(像一首小诗)

  4、谁能像朗诵一首小诗一样美美的读,(读出作者对时间的珍惜之情)

  5、读的真美,请同学们接着往下读(课件)看看你又会有什么样的体会?

  (作者是为了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6、那么,作者写时间一去不复返与燕子、杨柳、桃花有什么关系呢?(对比)。正确,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三者都能失而复得,而我们的时间却不能,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无奈、惋惜)(板)把这种鲜明的对比读出来吧!

  7、一般而言,只有老人才会对过去的时间发生感慨。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大约多大年龄?(20)

  8、你是怎么知道的?(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走了。)你很会思考!作者1898年出生,1922年写作此文,当时作者24岁不到,就已经对时间发出了如此感慨。

  9、(课件)请大家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什么比做什么?(把“我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作“针尖上一滴水”,把“时间的流逝”比作“大海”。)通过这个比喻,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的日子和时间的流比较起来微不足道。按常理看,人的一生有多少个“八千多日”?四个就是90多岁,比较少见了,生活中有几个人能活到90多岁呢?),但是,作者说:一个“八千多日子”也只是“针尖上的一滴水”,四个“八千多日子”也只有——(四滴水)。而且是针尖上的四滴水。和浩瀚的大海相比,太少了,同学们,请你思考,你的人生里大约有几滴水,现在用了多少了?(半滴),你感到了什么?(生命太短暂了)。

  10、当作者突然间想到了自已的24个青春年华已一去不复返,他的心情怎么样?一想到这些,他怎能不(头涔涔而泪潸潸)呢?

  11、其实,让作者头涔涔而泪潸潸的还不仅仅因为这些,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三——五自然段,找出还有什么让作者头涔涔而泪潸潸的呢?做上标记(生读第四自然段)。

  交流我们的疑问理解。(痕迹,游丝)生解答。

  12、朱自清面对匆匆而过的日子,他一问自已?

  (课件)(在逃去——做些什么呢?)

  朱自清面对匆匆而过的日子,二问自已?(课件)(在八千——剩些什么呢?)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过去的日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他三问自已?(课件)(我——这呢?)

  是呀!到底有没有留下成就呢?他四问自已

  (课件)(我何曾留着像游丝一样的痕迹呢?)

  难道像蛛丝一样的成就都没有留下就得离开这世界吗?他五问自已?

  (课件)(我赤——回去罢?)

  愤愤不平呀!他六问自已?

  (课件)(但不平的——遭啊?)(课件)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作者不想的离开这个世界,不想自已走这一遭。)

  (作者不甘愿虚度此生。)(作者想干出一番事业来)。

  谁能告诉大家,朱自清此生虚度了吗?(一生交流,一生补充)。

  这正是朱自清先生感悟人生苦短,时间匆匆,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辛勤劳作的结果呀!

  13、时间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的流逝更是难以描写,可作者是运用什么样的语言把他流逝的八千多个日子描写得如此生动,活泼呢?请你来读第三自然段。大家可以交流交流,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好在哪里?

  14、作者不是直接说:我们要爱惜时间呀!而是把时间当人来写,它能“跨”,能“飞”,能“闪”,能“溜”呀!简直是个淘气的小精灵,这样当然更生动、形象了。(生读文)

  15、是啊,你再怎么遮挽也是没有用的,时间就是这样,怎么也留不住它匆匆流去的光阴。(生读文)

  16、“斜斜”“默默”“匆匆”“茫茫然”“轻轻悄悄”“玲玲俐俐”,读起来是那样轻巧婉转,那么无奈惋惜,我们再合作读------(师读到“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生接读“于是------”)

  四、课内拓展,深化“匆匆”

  1、那么,告诉我,你们那四千多个日子又是怎么溜走的呢?能不能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抓住生活中的小事写一写自己对时间的认识?做一个小朱自清,好吗?(课件)。

  2、谁能够大胆地读给大家听一听,让我们欣赏一下?写得多好,三分文章七分读,再声情并茂地读一遍,好吗?多么形象的比喻,真有几分朱自清的味道?

  3、作者的八千多个日子就这样在不经意间溜走了,你们的四千多个日子,张老师的一万四千多个日子,也这样无声无息地逝去了。一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头涔涔而泪潸潸)呢。因为我们也不想(白白地走这一遭啊)。而去这一去不复返的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珍惜时间不能让时间白白溜走;我们一定要好好地抓紧时间,利用时间学习,长大为祖国多做贡献,让自已活得更有价值)。

  五、课外延伸,升华“匆匆”

  1、同学们,我们也可以像鲁迅一样事事走在时间的前面,也可以像林清玄一样与时间赛跑。这样,当你回首往事时就不会因虚度光阴而感到羞愧,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感到悔恨。(课件)

  2、美文推荐《春》、《荷塘月色》、《背影》、《给亡妇》。(课件)

  教学反思: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文章语言质朴、优美,富有诗意,对学生珍惜时间也很有教益。

  在教学中我根据课文的特点,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在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语句,引导学生品读感悟,然后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日子”是怎样在自己毫不注意时消逝的,学生兴趣盎然,有的说:“聊天时,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时,日子从脚下跨过。”有的说:“看电视时,日子从眼前晃过;写作时,日子从笔尖滑过。”有的说:“跑步的时候,日子从跑道上飞过;喝水时,日子从水杯里流过。”有的说:“睡觉的时候,日子从梦中溜过;抽烟时,日子从轻烟中飘过。”……诗一般的语言从孩子们的嘴里流淌出来。再让学生将自己写的内容放进课文中读一读,学生的积极性更高。在这一读说写的实践中,我感觉到学生的练笔兴趣激发起来了,学生的语言发展了,更重要的是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了时间来去匆匆,我们要珍惜时间,获得了更为深刻的情感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创设实践的机会,把课文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体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语文实践能力不断提高。

  匆匆课件 篇12

  【教法和学法】

  “教师为学服务的”,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自主读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师生、生生互动,创设实践语言的场景,通过配乐朗读,达到情感上的共鸣,通过练笔尝试,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学习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就是读,让学生人人参与到读书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领悟,去品味积累,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

  【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以人为本,以学定教”,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在合作中交流。“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同时穿插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领悟、运用,重视学生的读、说、写,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教师成为引导者。

  【教学程序】

  一、开门见山释题质疑

  以孩子的一组成长照片来揭题,板题后,首先由学生简要介绍朱自清,了解作者的大致情况,然后向学生发问:“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了解学生学情,巧妙的交代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初读读通

  在这一环节中,首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讨论,做到读中知大意,理脉络,读通文章。

  三、细读读懂

  好文章要三读,即“初读读通──细读读懂──品读读美”。放手让学生去自主读书,在“放”中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瑰丽,得到美的感受,情的熏陶。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因此,这一环节,围绕“读”展开,结合情景创设,学法选择,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读为本,指导学生读后悟情。

  1、自由选择学文方式细读读懂:

  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或边读边思考,或不动笔墨不读书,或感情朗读,或默读等方式细细研读文章,悟出道理 。

  2、合作交流生生对话:

  在学生细细读书的基础上,“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心中有话要说,营造一方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一吐为快,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沟通,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3、自主汇报思维碰撞指导朗读: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和鼓励评价中学生去体会作者在时光面前的困惑、难过,无奈与最后在时光不复返中的觉醒。并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为美读打好基础。

  四、品读读美

  1、自由组合感情朗读:

  读中悟情后还应再读,在读中走个来回。“读中悟,悟后读”,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从而内化为学生的语言。

  2、配乐朗读: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或独诵,或领读,或齐读,或表演等,把作者的感情与自己相融合,实现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对话交流。注重学生评价与教师的鼓励性评价。

  五、升华体会

  营造课堂上的空白,让学生静静的聆听时间的飞逝,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悟,谈出自己的感想,拉近时空的距离,激起学生强烈的内心体验,要珍惜时间 。

  六、拓宽延伸练笔尝试

  从古至今,人们都在感叹时间的流逝,积淀了不少的名言、警句、诗词,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时间的文章、格言、警句、诗词读给大家听,讲给大家听,说出自己的感受。

  通过交流讨论,学生对时间的流逝也一定有了自己的感觉,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可以是名言、诗歌、散文等),写出自己最想说的话,厚集薄发,实现学语文向用语文的过渡。

  七、作业

  1、教师推荐《朱自清散文选》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要求学生认真去读。

  2、继续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写出自己的体会,组织一次演讲。

  匆匆课件 篇1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四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品读来赏析语言文字的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谈话激情,导入 课文

  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让学生自己读,读单元提示,明确本文在单元中的位置,再通读课文,了解课文中的“匆匆”指的是什么,“这篇文章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要求学生认真、全面地读课文,让学生先进行充分的读书活动,读后开始发言。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进行初读感悟,并进行教学信息的反馈,以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读书情况,既达到了整体感知的目的,又有的放矢地激发了学生深层次赏读课文的兴趣。)

  二、品读、赏析、读中悟情

  1、教师:《匆匆》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描述下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文章中有很多语句值得我们品析和深思。

  2、请同学们认真研读课文,找出含义深刻的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向同学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

  3、学生读课文,进行圈、点、勾、画并准备发言。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话题辐射全文,通过以说代讲、以读促讲来学习课文,既突破重点和难点,又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但这一话题有一定难度,教师应加以引导点拨。)

  教师从以下几方面引导:

  (1)、品读叠词和短句的妙用。如叠词的应用,“匆匆”、“默默”、“斜斜”、

  “白白”、“茫茫然”、“轻轻悄悄”、“伶伶俐俐”,这些词用得巧妙,细致入微地刻画时间的踪迹,表达作者的无奈之情。“去的尽管去了,来着尽管来着;去来的时间又是怎样的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这些句子都是短句,简朴、轻灵,读起来令人感到格外的轻巧、婉转,越读越爱读。

  (2)、品读各种修辞手法寄寓的含义。排比:“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写出了时间的流逝;拟人:“时间能‘跨’能‘飞’”,读起来倍感亲切。说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如薄雾”、“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这是用了比喻的手法,借此写出时光匆匆,表达作者无奈惋惜以及要珍惜时间的心态。

  (3)、品读文中精彩句段。“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这个排比句具体写出了日子是怎样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排比句式,说出你的日子在生活中是怎样流逝的,以此来进行听、读、说、写的训练。“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引导学生注意这个前后照应的设问句,体会它的好处,引导学生去思考:作者回答这个问题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4)引导学生重视文章的表达方法与内容的关系。文章第一段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理解时仅仅让学生知道运用对比手法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对比手法的运用恰当地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之情。燕子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有再青的时候,桃花有再开的时候,惟有时光不再,去了,就一去无回。作者通过鲜明的对比把这种情感表达得自然、贴切、耐人寻味,唤起了读者的共鸣,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5)注重引导学生在品析过程中诵读文章,力求达到“读读品品,品品读读”的教学氛围。

  (“以读促讲,以说代讲”,促进了学生感悟,培养了语感。既避免了“满堂问”的现象,又使教学产生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2、3)

  三、诵读、积累优美句子

  1、这篇文章精妙的词语、精美的句子比比皆是,值得我们学习。

  2、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品析以及自己的认识,找出文中你认为写的好的语句,把自己的感情融于朗读之中,然后记忆,看谁记得多记得快。

  3、交流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2)、背一背你喜欢的句子。

  4、配乐轻声齐读

  教师随着文章的情感掌握音乐的音量大小。

  (这一板块的设计,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积累语句,通过“找出文章中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的学习活动,提供学生选择的机会,以发挥个性,较好地达成教学目的1、3。)

  四、延读,从课文内容想开去

  这一环节可安排在课堂内外两部分。

  课内:学生学完课文后,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对时间的体验来谈谈感受,可以从一首诗谈起,或从名人名言谈起,或从一件事谈起,各抒己见。

  课外:

  (1)引导学生走近朱自清,去读朱自清的散文,如:《荷塘月色》、《春》、《背影》等,让学生感受作家语言文字的优美,提高写作能力。

  (2)阅读有关时间宝贵的诗词、文章、名人名言。

  (3)召开读书报告会。

  (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资源,但在信息社会中,教材显然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资源,教师必须积极拓展新的领域,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想开去,从教材向外延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匆匆课件 篇14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2个生字,正确读写“挪动、伶伶俐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3.理解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重点:

  感受时光的匆匆与稍纵即逝。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难懂的词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倾听时钟的“嘀嗒”声,感受时间在飞逝。

  2.教师在时钟的“嘀嗒”声中朗诵《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想告诉我们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感到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1)注意“涔、潸”的读音。

  (2)引导学生理解“徘徊、蒸融、挪移、头涔涔、泪潸潸、”等词语的含义。

  4.指导学生朗读自己感到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

  三、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哪些地方值得我们细细地读,细细地品,细细地思考,用笔画一画,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段落都可以。

  (一)从词语入手感受时光匆匆。

  1.找出“逃去如飞”、“一去不复返”等形容时间匆匆而去的词语,说说你感受到什么?

  2.把这些词语放回句子中再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绪。

  (二)从句段入手感受时光匆匆。

  作者反复追问:“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看课文,找出这些“追问”在哪几个自然段中。(第1自然段和第4、5自然段。)

  板块A:感受对时光流逝的追问。(精读第1自然段。)

  1.自由读第1自然段,说说你的感受。理解要点:①以比喻的方式提出问题,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②四个问句表达了作者面对时光逝去而又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③体会作者写这些话时的心情,并把自己的感受融入课文朗读。

  2.补充资料:林清玄写的《和时间赛跑》中父子俩的一番对话。

  “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了呢?”我问。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爸爸以前和你一样小,现在再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也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所有时间,也会像外祖母一样永远不能回来了。”爸爸说。

  师生对话。说说去年的你和现在的你相比,有哪些变化。

  3.再读第1自然段,感受时光的匆匆,体会文字的美。

  板块B:感受对生命的追问。(精读第4、5自然段。)

  1.自由读第4、5自然段,找出描写“我”几次追问的句子。

  2.读读每一次追问。

  3.引读“我”作出回答的前两次追问。

  4.试着回答文中未回答的四次追问。如:你觉得怎样才算是留下些生命的痕迹?怎样的人生才算没有虚度,才算没白白地在这世界上走一遭?可以举一个你佩服的人做例子来说明,引导学生既要谈名人、伟人的事迹,又要关注自己身边的普通人。

  5.出示有关朱自清的资料,引导学生谈感受。你觉得朱自清先生有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白白走一遭?(联系朱自清写作本文时的年龄和一生的成就来感受体会)从这篇文章中,我们为什么会感觉到他自责、焦闷、痛悔的感情呢?

  板块C:从对时光的追问到对生命的追问。(略读第2、3自然段。)

  作者对时光流逝的追问自始至终,如果说课文每一自然段是对世间万物的外部追问,那么课文最后两段则是对自身生命的内部追问。由对世间万事的追问到对自身生命的内部追问,这中间又经历了怎样的人生感悟呢?(学习第2、3自然段。)

  1.学习第2自然段,品析比喻句。

  2.学习第3自然段。

  ①认识时光是怎样从我们身边悄悄流逝的。

  ②体会写法:

  a.把时间拟人化,“跨、飞、溜、闪”写出了时间是怎样匆匆地从身边溜走的。

  b.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情,具体描写时间的流逝。

  ③读出时间流逝的匆匆和永不停息。

  四、读写结合,仿写练笔

  1.朱自清的时间步履匆匆,在洗手、吃饭的时候过去了。那么,你们的时间又是怎样从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呢?请大家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也抓住自己身边的小事,赋予时间以生命,写明时间怎样从你的身边流逝的,表达出你对时间流逝的惋惜。

  2.学生自由仿写练笔。(参考句式:……的时候,时间……)

  3.学生写完后,朗读交流,师生及时评价。

  五、拓展交流,抒发感受

  1.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不少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名言警句,把你搜集的名言警句与同学交流。

  2.出示名言警句,学生朗读。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世成蹉跎。

  3.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想告诉我们什么?

  4.出示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一段话,全班齐读。

  一个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可以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教学反思

  《匆匆》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教学中,以下几个环节是比较成功的:

  一、注重朗读,感受其优美的语言。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学本课,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我们感受到文章的语言美,学生读得有情,读得有趣,读中有思考。体会本文作者运用设问﹑比喻﹑排比﹑拟人的句式,把不易觉察的时光匆匆,一去不返写得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在读中,学生初步了解本文的特点,如结构精巧,层次清楚,首尾呼应,情景交融等。

  二、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

  加强对重点语段的品读,理解,从而加深学生理解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的无奈和惋惜。新课程认为,课程不是鼓励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而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本文作者在抒发自己的感受时,把自己在特定处境里的感兴,依托于大自然多种可感的景象中把抽象的时间流逝通过具体的事物写具体。在教学时,我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课后第三题,指导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写法“……的时候,日子……”的句式,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仿写。在练笔中发现,很多学生写得还不错。如一学生写到“思考时,日子便从脑中飘过;看书时,日子从书页上跳过;玩电脑时,日子从鼠标上滑过;仰望天空时,她便伶伶俐俐地从悠悠的白云中飞过。一学生写道“洗澡时,日子从花洒里过去;做作业时,日子从笔尖里过去;玩耍时,日子便从额头上的汗珠里过去。我觉察到她去的匆匆了,想抱住她挽留时,她又用力地甩开我逃走了,我坐在书桌上看书,她便伶伶俐俐地从我大腿上蹦跳而过。”

  三、体会珍惜时间的重要

  本文教学,在文章的最后,通过对惜时名言警句的交流分享,通过对《明日歌》作品的品读……学生感悟到了时间的重要,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上完这篇课文,我也感觉有些欠缺:学生的交流虽然还算成功,但不够深入,停留在部分成绩好的同学发言,学困生还没能体会到文章的主旨。课堂上更多的是教学机智,是动态生成,为了不使每一节课匆匆而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地充实自己,让自己的教学更加成功。

【匆匆课件人教版(通用14篇)】相关文章:

人教版匆匆课件02-02

《匆匆》课件11-23

人教版六年级匆匆课件02-05

匆匆的说课稿课件02-06

匆匆说课课件02-06

匆匆说课稿的课件02-05

西师版《匆匆》课件02-03

匆匆的课堂课件11-10

匆匆说课课件资料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