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春日古诗译文赏析

时间:2024-03-25 14:12:07 文圣 古诗大全 我要投稿

春日古诗译文赏析

  《春日》是宋代思想家、教育家朱熹的诗作。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日古诗译文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日古诗译文赏析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1、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天气好的日子。

  2、寻芳:游览(河边),欣赏春花。

  3、泗水滨:泗水,河名,在山东省;滨,水边。

  4、一时:一下子。

  5、等闲识得东风面:等闲,寻常、随便;识得,感觉到;东风面,春风的面貌及其精神。

  【译文】

  良辰探寻美景在泗水之滨,无限的风光景物焕然一新。

  轻易便能识得东风的妖面,满眼的万紫千红都是芳春。

  创作背景

  这首诗从字面意思看来,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写的游春观感,王相注《千家诗》,就认为这是游春踏青之作。而根据作者生活年代可知这首诗所写的泗水游春不是实事,而是一种虚拟。

  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签订了《绍兴和议》,一项宋金领土以淮水为界。隆兴元年(1163),张浚北伐,又败于符离。从此,主和派得势,抗战派销声。宋孝宗以还,南宋朝廷稍稍安稳,偏安于东南,而金人亦得暂时息兵于淮北。终朱熹一生,南宋没有很大的边防军队,而朱熹本人更无从渡淮而至鲁境,不可能北上到达泗水之地。作者从未到过泗水之地,而此诗却写到泗水,其原因是朱熹潜心理学,心仪孔圣,向往于当年孔子居洙泗之上,弦歌讲诵,传道授业的胜事,于是托意于神游寻芳。因此此诗其实是借泗水这个孔门圣地来说理的。

  【赏析】

  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的所见所识。春回大地,诗人耳目一新。正是这新鲜的感受,使诗人认识了东风。仿佛是一夜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鲜花;而百花争艳的景象,不正是生机勃勃的春光吗?诗人由“寻”而“识”,步步深化,统率全诗的则是一个“新”字。但泗水在山东,孔夫子曾在泗水之滨讲学传道;而南宋时那地方早已沦陷于金国,朱熹怎能去游春呢?原来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春”暗喻孔子倡导的“仁”。这些意思如果用哲学讲义式的语言写出来,难免枯燥乏味。

  本诗却把哲理融化在生动的形象中,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当然,如果读者全不理会那些哲理,只把它当作一首游春诗来欣赏,那也是读者的权利,朱熹是无可奈何的。

  作者简介  

  朱熹(1130—1200),南宋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字元晦,一字仲晦,又号晦翁,别称紫阳。祖籍婺源,生于尤溪,长于建州。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任泉州同安县主簿。淳熙时知南康军,改提举浙东茶盐公事。宋光宗时,历知漳州、秘阁修撰等职。宋宁宗时任焕章阁待制。卒谥“文”。他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等,后人辑有《朱文公文集》《朱子语类》。

【春日古诗译文赏析】相关文章:

春日古诗译文及赏析10-20

古诗春日的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08-08

古诗春日的译文10-17

古诗《春日》赏析04-06

《春日》古诗赏析08-05

古诗春日的诗意赏析08-05

古诗《春日还郊》赏析11-01

晚春古诗译文及赏析03-22

《村居》古诗译文及赏析03-01

《鹧鸪》古诗译文及赏析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