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廊桥遗梦》观后感

时间:2022-08-03 09:32:11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廊桥遗梦》观后感(通用19篇)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廊桥遗梦》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廊桥遗梦》观后感(通用19篇)

  《廊桥遗梦》观后感 篇1

  今天才看《廊桥遗梦》,似乎有点太迟了。同事们津津乐道的经典影片自然有它吸引人的地方,曾经打开过这部影片,可是一看女主角年龄大长相又普通,男主角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老头,就失去了看下去的兴趣。不知什么原因,总是兀定地认为,美丽的爱情一定要发生在青春年少的时候,那才是个可以把爱情作为生活主题的年龄,才是个因为爱而勇往直前的年龄。这样的想法也许有点庸俗,显示出我是一个典型的外貌协会会员。

  今天读王小波的杂文《奸近杀》,又一次提到了这部电影,让我再次萌生了看这部电影的想法。看完,沉默许久,似乎有许多话想说,却不知道说什么,似乎有许多想法,却理不出一个头绪,只是静默着。我想这就是好的影片给人的感觉吧!让你安静,让你深思,让你想说点什么。

  《廊桥遗梦》可以说是一部爱情片,虽然是中年人的爱情,却也是美的,美得纯正,美得圣洁,具有一切爱情该有的美感。

  弗朗西斯卡是一位普通的农场家庭主妇,当然不是我们理解的不识字的农村家庭主妇,她曾有过梦想,曾有过美好的少女时代。但是,现在的她是一个把一切精力都放在儿女、丈夫身上的家庭主妇,除此之外,她还从事着繁重的田间体力活。简单地说,她是我们见过的最普通的具有伟大奉献精神的妻子、母亲。在厨房忙碌的身影已经失去了少女的轻盈,是无法和浪漫联系在一起的。为了家庭,她放弃了自己的梦想,放弃了作为一个独立的自我的存在,她没有自己的生活。是的,当一个人在家庭中承担起责任时,还会有多少自己的生活呢?

  摄影师罗伯特·金凯的到来,似乎是命运的安排。一次偶然的问路,一个人在家的四天自由时间,在冥冥之中为他们的相遇相爱创造了条件。我是个爱寻根究底的人,从他们相遇开始,我就在寻找他们相爱的理由。我觉得,相爱一定是有原因的,既然这是真正的爱情,而不仅仅是情欲的宣泄。罗伯特为什么单单爱上弗朗西斯卡?弗朗西斯卡为什么又恰恰对罗伯特产生不可遏制的热情?我想,罗伯特不同于当地人的言行一定是首先吸引弗朗西斯卡的原因。在那封闭的小镇上,保守的人们喜欢议论的是别人的家长里短,和我们的卫道士一样,他们反对一切新的思想,违反传统的行为,对道德的捍卫不容置疑,哪怕压抑人性也在所不惜。沉闷的生活让弗朗西斯卡厌烦却又无从说起,罗伯特的出现如心灵上厚重的布帘掀开一角,让她看到了一个鲜活的世界,这样的奇妙体验让她一步一步走近罗伯特。当她接过他送给她的野花时,竟如少女一样调皮地开了个玩笑,说那野花有毒,吓得罗伯特把花掉到了地上。哈哈大笑的她一定是找回了少女时的美好感觉,笑得放肆而轻松快乐。罗伯特也一定欣赏到了这种美,一定怦然心动了。

  当然,这肯定不够,不构成相爱的条件。他们的交流才是重点。罗伯特是个热爱自由的人,不愿意受任何束缚,足迹走遍全球,做着自己喜爱的工作——摄影。可以说,他是一个实践着自己梦想的人,他随着自己的内心指引而生活,他不受普遍价值观的束缚,他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当罗伯特问弗朗西斯卡对现在生活满意吗?弗朗西斯卡犹豫了。也许以前从没有人问过她,她过得幸福吗?这是她想要的生活吗?她的梦想是什么?这个善解人意的男人让她敞开了心扉,走出那长期自我封闭的思想状态,也许这是她第一次面对自己的生活开始反思:在这样的生活里,自己在哪里?内心的那个她苏醒了。我想,这是她爱上他的原因,一个可以走进她内心世界的人,一个真正关心她内心世界的人。而罗伯特也被这个外表平静,却有着丰富内在的女人深深吸引了。自此,一段激情四射的婚外情如野火一般地燃烧开了。

  看完整部电影,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句:如此确定的事,一生只有一次。是的,真爱一次就够了,只要它足够真实,足够美好,用尽全身的力气去爱,去燃烧吧!也许对他们来说,来得太迟了,但毕竟来了。就如柏拉图所认为的,最初的人是一体的,后来分开了,所以人一辈子都在寻找自己的另一半。确定对方就是自己一直寻找等待的那个人,如此确定,这辈子就是幸福的。

  这样的一见钟情,是美的。美就美在它的短暂,就在那fourdays,在最美的一刻,戛然而止,余音绕梁,回味无穷。不让它沾上柴米油盐,不让它沾上第三者的阴影,也不让它沾上对子女无尽的思念以导致以后的争吵,只停留在最美的部分。我想,这是许多人喜欢的原因,虽然是中年人的婚外情,却如童话一般地纯美无瑕。如果弗朗西斯卡跟着罗伯特走了,这美丽的爱情也就破坏了。

  这当然不是一部简单的爱情剧,如果只把这部影片看作是爱情剧,那么就肤浅了。这是一部探讨人性的影片,当一个人在爱情与亲情,伦理与道德,责任与自我之间进退两难时,我们该作出什么样的选择?是随着心去生活,还是根据自己担任的社会角色去生活?弗朗西斯卡内心的挣扎、矛盾是许多人面临这种决择时深有同感的。我认为这部影片最成功的地方就在这儿,女主人公的心理刻画非常细腻,那份挣扎表现在脸上的泪水中,表现在收拾好行李却又留下的脚步中,表现在抓住车把手却最终又放开的手中……一个个细节的描绘,让弗朗西斯卡纠结的内心表现得淋漓尽致。那是一种怎样的煎熬啊!走,儿女怎么办?丈夫怎么办?他们将生活在被抛弃的阴影里,生活在别人闲言碎语里。留,又心有不甘,活了半辈子才遇到自己爱的人,难道以后就这样过着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吗?无尽的撕扯、分裂,一次又一次地衡量、比较,往前一步难,往后一步也难。这是命运给她的无法选择的选择题。

  最终,弗朗西斯卡放弃了自己,选择了家人,把罗伯特和那份刻骨铭心的爱放在了心底。无奈的选择,也是必须的选择。这是一种牺牲,应该说是伟大的。

  看到这里,我有些感动,也有些伤感。我们可以说,这就是生活。生活中有太多的无奈,太多的矛盾,太多的艰难决择。弗朗西斯卡的选择不是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而是抛给我们一个思考的题目,一个探讨的领域。人的内心是一个丰富的世界,是复杂又柔软的所在,在这个世界里会发生各种冲突,如何取舍,正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都需要思考的。生活中人们会有不同的选择,但谁又能说谁对谁错呢?也许根本没有对错之分。

  艺术作品不是道德教育的承载体,不需要给谁指明方向,更不能强迫别人的生活方式,而是要引领我们多思考,多探讨,这样我们才可以走向更深入的心灵世界。

  《廊桥遗梦》观后感 篇2

  很早就听说过这样一部老电影,今天终于看完,它之所以著名,正是因为它触碰了人们心里的那个禁区——情感和道德,究竟选择哪个的问题。这是一份经典的爱情,也是一份典型的婚外情的案例

  他们只相守了四天,在短促的四天里经历了爱情的整个过程:最初的吸引,交谈的愉悦,身心的激荡,选择的苦闷与分离的伤痛。他开着卡车扬起了乡村小路的尘雾无约而来,四天后他又在尘雾中碎心离去。他继续旅行,而她继续生活,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而回忆啊,却一遍遍浸润了他们的心灵深处。

  他们的整个生命似乎可以归结为等待,相遇和回味,四天就决定了一生的眷恋,让人惆怅。平凡的夫妻取代了不平凡的恋人。这是人性的弱点:终成眷属也许因终日相守而耗尽了爱情,而相望分离却因绵长的回忆留住了爱情。这完美时候的缺憾,和缺憾之中的完美,只留下遍寻和品味。

  可见,维系女主人公婚姻生活的,是“家庭责任”,换句话说,是她对农夫理查德的人身依附。尽管生活已经没有了激情,夫妻之间已经失去爱情,但她仍然离不开理查德,因为她害怕于“小镇上的流言、抚养孩子的义务”——因此,尽管农场主丈夫是忠于婚姻的(没有婚外情),但这并不能消除妻子所感到的婚姻的束缚感。作为一个家庭主妇,她丝毫没有选择的自由,尽管罗伯特·金给了她一次选择爱情的机会,她也只能驯服于现实,将后半生奉献给这一小资产阶级家庭。她寂寞,她思念,却始终无可奈何。

  这种爱情的确一生只有一次,可是在一起的话,那也便不算是一生只有一次的爱情了,女主角在电影里也说过类似意思的话,她想的很明白,她是明白事理的,理性善良的女人,她的确伟大,这没错。我不知道是否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幸运,在生活中遇见真正与自己灵肉相属的唯一的那个人?

  最令我感动的,他对她说“这么肯定的事,一生只有一次”

  《廊桥遗梦》观后感 篇3

  近日被一部老电影《廊桥遗梦》深深的迷住了,反复看了三遍。这部电影是根据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的同名小说改编,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导,梅丽尔斯特里普、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等主演的爱情电影。

  故事的情节简单、平淡,讲述了一个女人人生中的一个片断,却能深深打动人心。

  故事讲述的是洛琳、迈克姐弟两人都面临着家庭离异的危机。这时母亲弗朗西斯卡去世的消息让他们回到了童年生活的乡村。令人意外的是母亲在遗嘱中要求将她的骨灰撒在曼迪逊桥畔,也是因为这份遗嘱揭开了母亲的一段过往。

  1965年的一天,40多岁的家庭主妇弗朗西斯卡独自留在家中,她的丈夫子女外出了。摄影记者罗伯特金凯停车向她打听曼迪逊桥的所在,弗朗西斯卡亲自带他去了桥边。罗伯特采了一把野菊花送给弗朗西斯卡以表谢意,镜头细腻的演绎了佛朗西斯卡看到那束花后像个淘气而又可爱的少女般说:那花有毒,花掉到地上两个人一起蹲在地上捡花束时爽朗开怀的笑声纯真、毫不做作,那是发自心底的快乐,是那么动人。

  佛朗西丝卡邀请罗伯特到家里喝冰茶。两人互讲自己的婚姻家庭:罗伯特与前妻离异,而弗朗西斯卡陪丈夫和一儿一女过着单调清寂的乡村生活,而且可以看得出这样的生活让她觉得乏味、无趣。这个乡村小镇有很多美好的东西,不会担心小孩走丢,人们勤劳朴实,但是这里并不是她从意大利出发时所向往的地方。佛朗西斯卡认为丈夫是一个好父亲,干净、厚道、善良、勤劳等等却没有评价他作为一个丈夫是怎样的,这足以说明,他不是她曾经幻想中的那个完美男人。无论是住的地方,还是陪伴左右的人都跟她少女时的梦相距甚远。这个情节也是为后期故事发展做了一个铺垫吧!

  而罗伯特的那句:也许我能理解让佛朗西斯卡的内心产生了悸动跟别样的情愫。丈夫无法理解的心境,竟与一个初次相识的人产生共鸣,此时佛朗西丝卡对于罗伯特的感情应该属于遇到知音的惺惺相惜还夹杂着一丝倾慕。两个人一起做晚餐、吃晚餐是对普通生活场景的一个描述,而两个人默契的干活聊天,还有那发自心底,像孩子般的笑声,让人感觉到温馨美满跟幸福。也从另一个层面表述了,这是两个对的人,却相遇在了错的时间。

  佛朗西丝卡是一个善良、单纯、可爱、对浪漫充满幻想的女人,而罗伯特看似放荡不羁、无拘无束,却又善解人意,富有情趣。他的出现给她波澜不惊的生活投进一块石子,激起了一圈圈涟漪。

  爱情是非常奇怪的事情,有时候爱上一人需要一生,有时只需一刻钟一个人就可以走进另一个人的心里然后深深的扎根。

  夜幕低垂,有一种感觉在弗朗西斯卡的心里萌动滋生。她将一张邀请他共进晚餐的纸条订在了桥头。

  第二天,罗伯特发现了纸条,接受了弗朗西斯卡的邀请。在接到他愿意赴约并且邀请她一起去拍照的电话后,佛朗西丝卡把那种溢于言表的激动喜悦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女为己悦者容这句话也在她逛商店时得到了完美的诠释。她像一个春心萌动的少女为见喜欢的人慌乱而又期盼。

  夜幕降临,共进晚餐后的两个人在轻柔的乐曲中相拥共舞。以后的两天时间里两人徜徉在属于他们的爱河里,似乎世界上只剩下了他们。然而,很快就到了她丈夫孩子们的归期,彼此陪伴的美好戛然而止,用欢笑开始的不该开始的故事,注定要用眼泪结束。

  故事最后那个雨中告别的场景让我不止一次的流泪。不得不夸赞男女主演的高超演技。没有一句台词仅仅用眼神、表情和细微的动作,就将两个人的不舍、无奈、艰难抉择、压抑的感情演绎得深入人心。

  佛朗西丝卡最终选择了家庭与责任,她把那份爱放在了心底,然后用一生的时间怀念。

  影片最后算得上圆满,读了母亲的故事姐弟两深受触动,重新审视自己的婚姻问题。尊重母亲的遗愿,将骨灰洒在了曼迪逊桥上。那些随风扬洒的骨灰似乎在诉说她一生的眷恋。

  这部电影上映后引起了人们的争议,争议的焦点就是该不该拿道德的标尺来衡量这样的爱情。

  我的一个朋友问我:如果你是佛朗西丝卡你会选择爱情还是家庭跟责任?

  我回答她:我会选择家庭跟责任,不是因为爱的不深,也不是爱情不重要,而是人生中有许多事,不能进行选择,那就是责任。我是一个母亲,我有义务跟责任爱护家庭跟孩子周全。

  《廊桥遗梦》观后感 篇4

  小说《廊桥遗梦》安排了一个很清晰的逻辑:一个自称看世界就像把手插在裤袋里浏览商店的橱窗一样的最后一个牛仔,一个被岁月遗忘久了的农夫之妻,在一次偶然的邂逅里度过了让情爱熊熊燃烧的4天。这是一段典型的婚外情,道德对于婚外情永远说的一个字就是“不”,但作者却不用理性去正面碰惹人们的脑海中的道德,而是用感性的魅力去缴械道德。他先是把这段婚外情描写得如醇酒般醉人,天使般圣洁。然后设计了一个很巧妙的结局:女主人公为了不伤害丈夫和孩子,宁愿永失所爱,一个人留在了没有一点激情的生活里;男主人公本来可以要求心上人伴其远走天涯,但他认为“爱就是尊重”,从此一个人独自漂泊,并以抑郁而终结束了生命的乐章。作者就这样巧妙地在神化主人公为道义所做的牺牲时解脱了他们所应背负的道德枷锁。……婚外情在这里成了一种可供尝试的美丽和安全的可能。

  影片的情节很简单,但是其中的情绪表现却十分细腻,它不仅仅是一场婚外恋情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它揭示出了中年人的伦理价值观——当爱情与传统伦理道德相抵触的时候,人们到底应该怎样选择?是选择自由的爱情,还是选择对家庭的责任?《廊桥遗梦》是一段柏拉图式的经典爱情,再现了一段真挚的情感纠葛,然而女主人公最终还是放弃了这段爱情,甘于在日后的平淡生活中靠回味来回忆这次情爱,这一切仿佛道出了人们生活中的真谛:爱情不管怎样,都是有责任和义务的,每个人都不可能在爱情中自私地只为了自己;生活本来就是平凡的,所有的亮色和亮点不过是其中的点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有的人,看过一眼你就不会忘记;有的情,只要你遇上就不再遗憾;有的爱,瞬间已经成就了永恒。看了《廊桥遗梦》,且不说作品写得怎样,单单说这个故事,有一种凄美,因凄凉而美丽。爱应该说是一种奢侈品,你或许会得到它,但不一定能一辈子拥有它,如果你想让它永远存活下去,就一定要用心血去浇灌。我们不妨想象,金汉和弗兰西斯卡在一起生活之后又会如何,那种新鲜感能一直维持下去吗?

  思念很苦,但是很美,金汉和弗兰西斯卡至死都没有忘记对方,这种精神上的相互寄托,我觉得是生存的最大动力,当弗兰西斯卡知道金汉去世之后,很快地衰竭死亡,这难道不是一种印证?我不害怕独身,可我害怕精神上的孤独。我不会刻意去寻找寄托,但我也希望能有一个人让我刻骨铭心地去爱他,即便他不属于我。

  我同情弗兰西斯卡,为了一种责任而埋藏了爱情,从婚姻和道德上说,她难能可贵,但从善待自己的角度去看,她恰恰在折磨自己,她为了一次外遇而承受了22年的煎熬。我不认为这样的情节是一种简单的婚外恋,而是一种精神上的高雅的爱情。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金汉和弗兰西斯卡也只是死后相许,实在凄美!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激情固然不可缺少,但是理智犹为重要。如果农夫的妻子跟罗伯特为了各自自私的心理去私奔的话,那么她将伤害的是她的丈夫,和一双儿女,她也会在整天的内疚中惶恐度日,那么罗伯特还会喜欢她吗?他们还有廊桥相依浪漫的情调吗?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他们谁都没有错,如果非要追究责任的话,也只能说是认识时间的错误,是时间给他们各自命运开了个玩笑。理智告诉我们,爱一个人就要尊重对方的选择,尽量别给对方施加压力,这样爱情才能得以升华,情话才能验证真假。所以说我们生活在现实中,虽然很平淡,但平淡才是我们生命中的起点,坦然才是我们生活里的永远。真爱不仅仅是心手相牵,它的背后还有责任,有义务。还有善良。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每次读完,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古词中的这一句。情是什么?它最基本的就是一个真字。只要是真的感情,就会永远刻在心间。瞬间的真不是真,经不起世事风雨的情不是真情。当你的心底能够守着一种孤独,能够承受一份痛苦,那么,你也会拥有别样的幸福。而这种幸福是真情沉淀下来的澄澈的宁静。

  很想陪你到海角到天涯,很想伴你到地老到天荒,无奈只留下刻骨铭心的爱,只能把一切美好的幻想留给来生。而今生,我们必须要走好,善待他人,珍惜生活。

  廊桥因了这个凄美的故事而更加美丽,它平静地矗立在风光旖旎的山水之中,看世间情归何处。我心亦难以平静,拥有了要懂得珍惜,失去了也不要刻意去挽留。是真情,就永远不会流逝!在心中,留一份爱给你所爱的人,那么,所有遗落的梦都会变得美丽和永恒!

  《廊桥遗梦》观后感 篇5

  记得第一次看廊桥遗梦是在十多年前,那时还是一个情窦初开的浪漫少女。在把这本书买回家后就迫不及待的翻阅起来。不知道当时看完这本书流过多少次眼泪。心情随着书中的情节起起落落,书中的描绘曾一度让年少的我羡慕和伤感。羡慕罗伯特和弗朗西丝卡之间浪漫的相识,相知,相爱。伤感他们之间无可奈何的不舍,分离。

  现在想起来当初除了单纯的在情感上替他们惋惜之外倒并没有更深层面的认识。或许是年轻不谙世事的缘故。那时总幻想着自己的一生也期望遭际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邂逅,完成内心一直渴求梦想的夙愿。

  如今从读这本书,却也品出了短暂的浪漫之后长久承受的无奈和心酸。如果是我,我会不会用一生期盼的短短四天的美好时光去换取漫长几十年的情感上的折磨与煎熬呢。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这时下流行的一句话或许是洒脱人的观点。在人前大都表现得潇洒只是在每个夜深人静的夜晚,独自面对伤口时才觉得心的疼痛。夜晚不需要再去扮演角色,脱掉伪装的外壳,裸露着真实的自我,一切的矫情掩饰都是多余。

  一部廊桥演绎了多少人的真实人生,激发了多少人内心的萌动。尘世的喧嚣,世事的浮躁,名利的追逐,人性的虚假。让现代都市人几乎不再相信人世间还有真爱。患难相守几十年的夫妻反目成怨偶,青梅竹马的朋友为了各自利益日渐疏离,邻里之间为了鸡皮蒜毛结成仇怨。人与人之间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美好的情感似乎只是一个虚幻的泡影,只是尘间的一粒沙,海里的一滴水,飘过的一缕清风。

  廊桥的经典就在于它的短暂,短暂的相遇,短暂的相识,短暂的相爱。美好的情愫还没来得及长出罪恶的瘤子,曼妙的情意还没来得及生出厌倦的排斥,肉体的新鲜还没来得及淡如左手右手的感觉,彼此的缺陷还没来得及暴露在优点之外。试想如果罗伯特和弗朗西丝卡经历了漫长的情路历程,初相见的激情早在岁月的磨蚀中平淡如水,那么,想必他们这段刻骨铭心了一生的爱恋也会不会随之夭折在沧桑的年轮中呢。

  不过,它毕竟还是唤醒了人们麻木的心灵,叩响了人们心底那根柔软的琴弦。激起了人们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往往是缺什么,就会需要什么。当代的人心确是太需要注入清新的润滑剂了。

  岁月如花,在生命的长河中。纵是莲开莲落,花开千朵,也只有一朵属于你,且珍惜眼前人吧。红尘妄自喧嚣,时间的季节更替交叠,寻一方净土熔炼人生的安宁。

  《廊桥遗梦》观后感 篇6

  95年电影《廊桥遗梦》上映,那时我还在校园,学校的宣传栏里贴着每日放映的电影。对《廊桥遗梦》记忆非常,看了多遍没看明白要说的是啥?

  三十多岁时再看,就觉得女主人公不是好女人,在仅有的一次,丈夫带孩子出去的四天,也是她跟着丈夫来到美国仅有的一次分开的四天,她就迫不及待的背叛和出轨,看不惯为自己的偷吃戴着理所当然的帽子。今年春节期间无意中有机会再看《廊桥遗梦》,好似看懂了点什么。

  女主人公在一个小镇里长大,是位教师,有空时,经常坐在小镇不远的一家咖啡厅里,靠窗的位置看着来往的行人,有时还会坐在靠里的位置静静的思考未来。遇到丈夫后,带着美好的梦想,跟着丈夫一起细心经营着丈夫祖上留下的家产。每日种着菜园;洗衣服;做饭;收拾屋子。成了位全职太太,24小时的照顾丈夫和两个孩子的生活。每日忙碌得周而复始的重复得像个转个不停的陀螺。丈夫从没再带她回到家乡去看看。曾经坐在咖啡厅的窗前看看行人的惬意小坐成了内心里驱之不去的梦想;没再让她去继续做自己热爱的教师,内心里对再从事教师职业的梦想成了个遥不可及的奢望,这一切内心的想要,在丈夫和孩子不在身边、独自一人在家无所事事的刹那被全部翻了出来,灼烧着她未曾泯灭掉、掩藏在内心深处的梦想。

  每日忙碌惯了的女主人公,被突然停了下来的不适应的囧,正不知怎么办好的。演员一遍又一遍的试着让自己的身边靠着门口的柱子,手在不断的调换放的位置,正找不地方怎么放自己的手,站在家门口不知所错时,正巧路过的地理杂志社的摄影师问路,女主人有了想找件事儿来消减内心里的灼烧,掩饰自己的不适应来打破内心里的囧。

  一路的闲聊,女主人公发现,摄影师比自己的丈夫懂自己,跟摄影师有着共同的话题:家乡小镇火车站旁的咖啡厅;靠窗座位看着行人的惬意感等对她梦想的灌溉、对她家乡思念的召唤等等的让她又找回了那个没来美国之前的少女心;与摄影师的短短接触,人生中第一次找到少女怀春的感觉,这怀春少女的感觉是跟丈夫一起生活的日子没有的灿烂!炫目!燃烧得灼热!还有美好的向往。女主人公一直用:生活安逸!安稳!邻居间的友好和小镇风气的来描述现在的生活,还要加上一句:就是没有梦想!电影中的第一天晚上,女主人公难以入眠的站在月夜里的家门口,对着夜风,打开自己的睡衣,让夜风吹散自己内心的燥热。这次才看明白导演安排这个镜头是对前面女主人公遇到摄影师后唤起梦想的渲染。

  四天时间,两人吵了两次。女主人公怀疑自己在摄影师的心中跟工作途中遇到的其他女人没什么区别?怀疑摄影师对女人的随意和没有唯一的不挑剔。其实摄影师遇到女主人公也跟女主人公的心里一样的灼热,摄影师用一句话来说明对女主人公的心里感受:我们两个人在一起像一个人一样,有的人一生都遇不到。摄影师也用死后让女主人公继承遗产来证明自己。

  电影中女主人公跟摄影师说镇上的一个女的被老公抓到出轨在床而被镇上的人唾弃。这个事实让摄影师亲身领教了,摄影师很怕女主人公也遭受这样的对待。从心里发出保护女主人公的建议,换个地方见面。带着女主人公去没有人认识的地方开心的玩了后面的两天。

  女主人公跟那个镇上出轨的女人成了好朋友,女主人公的丈夫也不介意她们成为好朋友。通过女主人公儿子的嘴说出:出轨的女人后来嫁给出轨的人,过得比原来幸福多了,来说明女主人公遇到对的人。女主人公的丈夫回来后,一如既往的对女主人公的理所当然的漠视和麻木,无知无觉,不闻不问的态度做了演绎。其实稍微注意一下就会发现妻子跟以往的不同。直到临死前才说出妻子也有梦想却不在有生之年成全。

  女主人公用三本日记记录下自己对家庭,对孩子,对摄影师的爱交织在一起。没有亲手撕毁这个家。选择用后半生对摄影师的无时无刻的思念。

  两个孩子了解了母亲对家庭,对婚姻的感受后。让儿子意识到自己对妻子也如父亲一样对妻子的漠视,儿子回家见到妻子说出改变的话:我要让你幸福!女儿也正有对老公的不满,有离婚的打算,看母亲日记的过程中,女儿手里拿着离婚律师的名片的一遍遍思考和对老公要说离婚的打算的慎重。女儿也正在感受着母亲在婚姻中的同感,只是还没遇到那个对了人。

  电影告诉人们要用心的彼此关心另一半,认真经营自己的婚姻,要让另一半感到婚姻幸福。慎重考虑离婚。

  《廊桥遗梦》观后感 篇7

  在写奥斯克最佳入围影片的中途,突然插入一部很久以前的老电影,就当做是一种调剂吧。写了这么多关于“爱”的电影,怎么能少了《廊桥遗梦》呢。这部电影放映的当年,不知道害多少人留下了感动的热泪,而我是看了还是没看,如果看了,又有什么感受,却完全不记得了。是因为时间过去了太久,还是因为在看的当下,由于经历有限,因此没能产生共鸣呢?我猜大概是后者占了主要原因,所以这一次,当我时隔多年再去看这部电影时,毫不意外地,竟然与之产生了深深的共鸣。何止是泪奔而已,那种揪心的感动,让我突然间意识到,电影还是一样的电影,而我,却已经是不一样的我了。

  人到中年,有了很多或深或浅的感情经历,这些其实都还不算什么。你必须要有过与影片中类似的经历,才会明白,一个中年人的爱情,真的可能会比年轻人的更为刻骨铭心。就像罗伯特和弗朗西斯卡一样,他们只不过是邂逅在异乡的一对中年人(罗伯特甚至已经步入了老年人的行列),在之前的生命里完全没有过任何交集,一个是走遍世界的《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人们眼中的不羁浪子,另一个是居住在美国乡村小镇的家庭主妇,有一个爱她的丈夫和两个她爱的孩子。因缘际会,他们相遇在曼迪逊桥上。

  有谁能看出隐藏在迥然不同的身份底下,两颗如同孪生子一般相似的灵魂呢?光着脚踩在地板上做家务的她,听着音乐也会微笑着走神,暗自向往着陌生的远方,她也有着狂野不羁的一面,而这一面在平凡琐碎的生活中被掩埋了太久,直到他的到来,才蠢蠢欲动起来。

  她也是个美丽的女子啊,在农妇的粗布衣裙下面。她也笑靥如花,微微撩动的裙摆,代表着她躁动不安的心。而灵魂深处的共鸣,在逐渐深入的交谈之间一再地响起,提醒她,原来世界上还有一个这么懂得她的男人。

  爱情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又或者早在亘古之初,她和他就已经结下了缘分,注定要在这短短的四天里面,要将一生积攒的爱欲统统用完。他们无法控制地相爱了。肉体与灵魂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如鱼得水,如胶似漆。麦迪逊桥上,留下了她犹疑的脚步,暗藏的心事,和他为她美丽的身影定格的照片。

  她想过要和他一起私奔,因为就像罗伯特说的那样:“这样确切的爱,一生只有一次。”可是临走之时,她却迟疑了,她想到并没有做错事的丈夫,和她离不开的一对儿女,想到了小镇上人们的流言蜚语,想到她走之后留下的人该如何度日,她的脚步变得益发沉重了。

  在爱情与现实之间,她终究还是让理性做主,选择了后者。表面看来她佯装无事,照样做着家务,照顾着丈夫和孩子,可是当她在大雨中看到罗伯特凝视她的眼神,踟躇的脚步和离去时孤单的背影,她还是无法自控地痛哭了起来,因为她心里再清楚不过,此去一别经年,再无相见的可能。这段刻骨铭心的爱,也注定要被她深深掩埋在心底深处了。

  爱的深浅,果然与时间的长短无关,一生之中只不过给予彼此四天的短暂时间,却让他们两个记挂了整整一辈子,直到离开世界的那一天。他和她的共同心愿,就是此生不能相伴,在死后要把两个人的骨灰都洒在麦迪逊桥下,他们的心碰撞在一起的地方。愿自此之后,他们的灵魂可以永生永世相依相伴。

  这一场没有结果,却天长地久的爱,谁能说它不伟大呢?两个相爱的灵魂不一定非要终身相伴,只要彼此的心是连在一起的,他们就可以做到永生永世不分离。麦迪逊桥的爱情故事,让多少人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爱里面辗转纠结,渴望拥有,却害怕失去的心。

  永恒的爱存在吗?它存在在彼此的心里,在相爱的瞬间。

  《廊桥遗梦》观后感 篇8

  前几天断断续续看完了《廊桥遗梦》这部电影。初时觉得平淡无味,看完与朋友交谈后再回味,只觉认知愈发深刻。

  电影讲述了一位家庭主妇与一名四海为家的摄影者相遇相爱相离相忆的故事。起初我不大明白女主Francesca为什么与男主Robert相遇后不久便相爱了。因为我一直觉得两个人只有一起经历过许多事才能有那种相知相惜的灵魂上的默契。后来与朋友交流后,也觉得他们虽然相遇不久,但也具有这种默契吧。尽管这样的相遇可能性很小,或许大多数人一生都不会遇到,但我想更重要的是相信其存在性。如果他们都不再相信真正的爱情存在,那么即使相遇了也不会有后来的故事了吧。

  更引人思考的是女生遇到了命中注定之人后,依然选择守护自己的家庭。影片中虽然并未具体描述Francesca的梦想,但我想她是向往自由的。虽然她为家庭束缚,无法去实现梦想追求自由,但她却可以选择继续守护自己的家庭以及与Robert那段美好回忆。Robert看似自由,绿灯之后,他却无法选择停留,只能继续自己的自由生活。但他依旧可以选择守护与Francesca的美好回忆。这里想表达的是自由与守护都是相对的,但至少在思想上,我们可以选择自由的守护那些美好回忆。

  此时回想,最为感人的是Robert所认为的,他遇到Francesca才发现他摄影的意义所在,就是为了与她相遇。希望我们都会遇到这样一个人,会让我们觉得以往种种经历的意义所在便是为了这场相遇。

  能遇到已是奇迹,所以那些遇到而不能相守的,那些爱而不得的,请勿伤悲。时间流逝中,此间种种皆会化作光,温暖余生。

  《廊桥遗梦》观后感 篇9

  八月的乡间,美得令人窒息,大片墨绿的玉米田,庄前屋后翠色摇曳的蔬菜,沁人心脾的野花,含情脉脉、愉快延伸的田间小路,纵情狂奔的黄狗,孤独安详的廊桥,柔曼轻佻的夕阳……

  就是在这样一个日子,你来到了我的身边,你是遥远的、陌生的、沧桑的、简单的、执着的、神秘的、不可触摸的,芬芳馥郁的杂草丛间;恬美安闲的田野里;纵情迷离的廊桥旁;沁人心脾的夜色中,你自由的气息、安静的微笑、狂放的味道、纯真的灵魂,不动声响地拽紧了我,静谧的世界里,你看见了吗?有一只飞蛾醉了,扑向了那团令她迷恋的火,明明白白,却无法抗拒,你所带来的新鲜的空气、明媚的快乐、清新的呼吸,令我耳目一新,令我整个身心都为此欢畅,你,是你,打开了我灵魂的窗户,让我倾听到了外面世界的鸟语花香,让我倾听到了自己灵魂深处的呐喊,我不得不承认,你的出现,唤醒了一个生命对于饱满的渴望、唤醒了一颗灵魂对于爱的眷念,我醒来了,望着面前完美的你,我忘记了一切,我沉醉于花丛的芬芳;我醉倒于美梦的甜蜜;我被一个全新的世界所吸引,我被一种绝妙的挚爱所召唤,我不能自已,我忍不住浑身战栗!

  这是爱情吗?比花还要灿烂;比酒还要浓郁;比太阳还要炽热;比星光还要恒久?或许它什么都不是,我不清楚,我无法弄清楚,更无法把握,忽然从那一瞬间开始,开始变得单纯、透彻,快乐、满足乃至疯狂的我,几乎要被一种难以名状的力量吞没,哦!我这是在哪里,我似乎已经不是原来的自己,我到底想干什么,我什么都不知道,我需要得到帮助。亲爱的,请拉紧我的手,带我走吧!我的这颗心已被你摘取,我的生命我的灵魂都已经属于你,任你牵引,去漂泊吧!现在,我只属于你……

  原谅我,因为不够勇敢,我无法正视此时的自己,多么难过,多么痛苦,我无法冲破世俗的藩篱,无法用心血来浇灌这朵怒放的爱情之花,我渴望着,挣扎着,我是那么的软弱,那么的无助,我没有办法,我需要帮助,你知道吗?

  那一天,你站在雨中,孤零零地注视着我,我的那颗心也在注视着你,不,我的灵魂已经随你而去了。车窗外,瓢泼大雨,无休无止,你看,这就是我们真心相爱的见证,我们的感情,已经感天动地,你我的悲痛与苦难,已经让上天都热泪涟涟。亲爱的,我爱你,说一千遍一万遍,我爱你,今生今世,不离不弃,可是,我不敢走下车来,与你相拥而去,从车窗望出去,我看见站在雨地里,那个苍老、凄苦、悲痛欲绝的你,我的心碎了,完完全全地碎了,亲爱的,告诉我,在这个世界上,是不是所有拼命爱过的心,都会痛,痛到麻木为止?

  时光没有停留,没有为两颗彼此相爱的心停留,你走了,时光跟着你也走了,一切美好,所有的意义都跟着走了,只让我留在了原地,悄悄苍老,慢慢枯萎。亲爱的,假如有一天,我们能再次相逢,在一个繁花似锦的春天里相遇,我一定要告诉你,如果两个人彼此相爱,互相吸引,一定不要绅士,不要谦让,需要一点蛮横,一点强硬,给相爱的人多一些自信,给惊世骇俗的爱情多一份力量!你若明白了这些,就不至于让一段刻骨铭心、穿破灵魂的爱情,疼痛至今。

  《廊桥遗梦》观后感 篇10

  问情为何物?

  在美国老电影《廊桥遗梦中》似乎便能找到答案。本片讲述的是一个很普通的婚外情的故事,家庭主妇弗朗西丝卡趁丈夫与孩子孩子们外出的时候,刚好与摄影师罗伯特相遇,四天的相处、相知、缠绵、别离,却用尽了余生去彼此怀念与相思,直到去世,女主要求将骨灰抛洒于廊桥时,这段感情才画上一个凄美的句号。

  影片采取倒叙的手法,将女主与男主的故事慢慢铺来。影片的场景一直都很朴素,包括男主,女主的衣着,用具等等一切,都采取一种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呈现在大家面前。而村庄,田野,菜地,一幅唯美的背景图,也彰显了这份感情的纯粹。

  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很多时候,其实是一种巧合。本片也一样,当女主的丈夫和孩子刚刚外出的时候,男主因找廊桥拍照而迷路误遇女主,男主问路时,女主只望了一眼,便让她语无伦次,说不清路线,便自愿给他带路,其实,这时的女主应该就被男主的身上的某些东西所吸引了。

  到了廊桥,男主忙于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了解此桥,女主则在一边默默地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注视着男主,当男主采来一把野花给女主时,女主说了一句“这花有毒”,然后开怀大笑,两个人的笑容在阳光里,温暖,明媚。

  这其实是一种伏笔,这花,仅仅是一个引子,也足见了男主心思细腻,擅于借用外来之物给女主带来一种浪漫的情愫。

  而这花给两个人带来的,是一种让人肝肠寸断的感情剧毒。

  在回来的途中,男主在车上想播蓝调曲,却一时找不到,而女主一下便说出了“1410频道”,透过这一细节,便能看出来,他们,其实是一种精神与灵魂相契合的知音。

  男主将女主送回家后,本来这样就可以结束的,可女主却莫名其妙地又折转身,问了男主一句“你要喝冰茶吗”,男主沉吟了一下,说了一个字,“好”。如果没有这个转身,没有这个“好”,或许,就没有这个故事,也就没有这部电影了。

  随后,便是两人的交谈,从字里行间,便能感觉到,女主的丈夫理查德,在女主的眼里“洁净、勤劳、体贴、温柔”,是个好父亲,但在她眼里,却不见得是位好丈夫。

  因为丈夫直到去世,都在说,爱她,但给不了她的梦想。尽管丈夫天天陪在女主身边,在精神层面,女主与丈夫,就如两条平行的轨道,丈夫不能走进她的内心世界,给不了她所想的。

  她喜欢叶芝的诗,她所居的环境甚好,民风淳朴,邻里和睦,可是“这儿没有少女时代,我所梦想的”。

  而男主却说“曾经的梦,都是美梦,虽未成真,但我庆幸我曾经拥有过”,这话一出,触及了女主的内心世界,随后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男主在院子里清洗,女主则在屋内偷偷地看着,摸着脸说,不知自己怎么了。这其实是一个女人动情后无意流露出来的感情。

  晚餐后,罗伯特便给女主讲一些趣事,他云游世界,到过很多地方,自然是眼界开阔,而女主因为要照顾家庭,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在家相夫教子。

  当女主问及他的婚姻时,男主坦诚,他离婚了,并告诉女主,“不是所有人都该有个家”,“在旅途中,人是会迷失的”这也注定这个男人只能浪迹天涯。

  当男主问及女主,“你会离开丈夫吗?”

  女主马上说“不,当然不”。态度肯定,且毫不犹豫地回答,也提前告知了最后的结局。

  第二天,当男主离开后,女主多是不舍,便写了一张字条“白鹅舞动翅膀时若想晚餐,今晚工作完后随时可来”,然后自己开车跑去廊桥,将字条贴在桥上,男主拍照时,无意发现了,便与女主打电话,说会去吃晚餐。这张字条,也让两人的感情升温了。

  所有的一切,就这么不经意间开始了。然后第三天,两人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没有人会认识他们,两人尽情地放纵自己的感情,世界只有他们。

  夜晚的酒吧,两人相拥而舞,音乐响起“我们只知道,我们可能永不会再见,”“我便伸出我的手,我的心亦在手中,我们只知道,这可能只是一个梦”。这些歌词,也很好地诠释了他们的这份情缘。

  离别终将来临,女主莫名其妙发对着男主发脾气,她的眼神里,是无奈,不舍,伤心,夹杂着太多的情绪,因为她知道“当女人作出抉择,去结婚和有孩子,在某方面,她的生命开始了,在另方面,却停止了”,她没有办法将男主留在身边,更没办法去随男主相伴天涯,只能将深深的痛苦埋在心里。她怕男主走后,会有很多的女人,会将她忘记,但男主告诉她“确切的爱,一生只有一次”。

  离别是在雨中,当男主出其不意地出现在她视线里的时候,绿灯亮了,男主没走,并将她送给他的项链挂在后视镜前,尽管有点模糊,但她知道,男主在等她跟随,她眼含泪水,手握车柄,多想不顾一切去跟随这个带给她美好的男主,可她知道,她背后是家庭,是儿女,是丈夫,更是责任。

  透过那双泪眼,我能看到女主内心痛苦、挣扎、矛盾与纠结。

  一念起,万水千山,海枯石烂;一念灭,沧海桑田,海角天涯。

  女主终究没有下车,只是远远地,默默地,看着那辆车及车上的那个人,消失在自己的视野里,世界中。

  女主在丈夫去世后,便想尽一切办法寻找男主,可最终等来的,是男主的信及其他遗物,其中便有“四天怀念”的影集,男主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在影片最后,没有任何台词,低沉忧伤的背景音乐里,只有女主含泪清理那些物件及那张发黄的字条,看得让人心酸,心痛,心碎。

  最终,这段感情在随女主的骨灰洒向廊桥时而随风飘逝,让人唏嘘不已。

  我想,相遇四天,如果女主真的与男主走到了一起,激情与浪漫退去,他们的生活,会是一地鸡毛么?

  相遇四天,生不能相依,死不能相随,这样的感情,值得么?

  这是一个关于婚外情的故事,而且是在1995年播出的,却没遭遇唾弃,相反,很多人是含泪看完的,此片并得过大奖,可见这部影片的魅力。

  但毕竟这是电影,是艺术,不是生活。

  《廊桥遗梦》观后感 篇11

  早上上班,坐同事的顺风车,车上有另外的同事,不知怎么的大家就聊到了结婚生小孩的话题,同事说了一句,早晚都要生,还是早点生好。我听了以后笑了一下,原来生孩子已经成了一件任务了。

  想起了前段时间在好友的鼓动下,突发奇想,把一个女性朋友介绍给了一个同事的大舅子,双方都是已经相亲无数的人,所以对于这样的介绍都已经趋于麻木,我问女方什么感觉,她说就是正常感觉,好像已经提不起兴趣再去深入了解一个人。问同事男方什么感觉,他说男方也是觉得聊得来就聊,聊不来也无所谓咯。突然就发现,原来结婚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也已经成了一件任务。

  我一直觉得,谈恋爱,结婚,生小孩,都是讲求缘分的,不是时间到了就可以完成的事情,毕竟爱情难就难在,可遇而不可求。当结婚生子也成了人生的一个既定程序的时候,那些“该结婚了”,“该生小孩了”的言论也就有了成立的理由。

  前不久,看了一部经典的影片,《廊桥遗梦》。最开始看的时候,我觉得女主很放浪形骸,明明孩子已经那么大了,遇见一个陌生人,却表现得那么情难自抑。但是在她带男主去找那座桥的车上,他们的对话让观众明白了一个事实:女主对于她的丈夫并没有爱情。她说,因为那里是美国,所以她就嫁给了她丈夫。对于弗朗西斯卡来说,结婚生子,也只是一个既定的人生程序,只要把任务完成了就可以了,所以她甚至忘记了她结婚多少年了。

  也许是因为没有遇见爱情,所以在该结婚的年龄结婚,对于她来说,也就顺理成章了,直到她遇见罗伯特。她说,那个地方很好,形容得就像世外桃源,但是没有少女时期的梦。每个女生的少女时期,应该都会有对于爱情的幻想吧,我也是。

  以前的我也幻想,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走在浓密的树荫下,迎面走来穿着白衬衫的你,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投射在你身上,我一仰头,你刚好温柔地看着我笑。那个时候的我,刚刚好怦然心动。但就如女主说的那样,这只是梦。

  也许正是因为男主给了女主爱情的感觉,所以女主在那么短的时间里义无反顾地爱上了男主,尽管站在道德的角度上,我们很难去歌颂这样的爱情,甚至我们会唾弃这样的婚外情,但是电影把它演绎得那么美。

  我想,女性观众对于这部片的观感,跟男性应该有很大的区别吧。

  女主在纠结了那么久以后,还是选择了家庭。当看到雨中,男主在等女主下车,女主手握车门把手,泪流满面地纠结于下不下车时,丈夫的那一声声喇叭就像是打在我心上一样。人的一生要花多少的运气,才能遇上一个相爱的人,又要花多少的运气,才能够跟自己相爱的人在一起。小时候我们都被教导着:努力就会成功,相爱就会在一起。直到现在,现实才告诉了我们,这是最大的谎言。

  我想大部分的女性,都是会做出跟女主一样的选择的,毕竟那是一个完整的家庭,女性在家庭伦理观上,大部分还是比较传统的。我也设想过,假如我也遇到了跟女主一样的情况,我会怎么做。那真的是一个很难的抉择,这么多年,终于遇到了一个相爱的人,却是“恨不相逢未嫁时”。我想,我大概不会跟女主一样勇敢,因为明白不可能,所以我不会让故事开始。

  我没办法选择爱不爱上你,我只能选择要不要表达我爱你。如果明白不会有结局,那我不会去表达,这样子只有我一个人承受,没有开始,就不会结束。忘了在哪看到一句话:“一直陪着我好吗?不管以什么身份。”当时看到这句话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扎心了。陪伴并非一定得是爱情。

  当时看完这部电影我郁闷了很久,觉得为什么要让相爱的两个人在错的时间相遇,如果是这样,还不如从来没有遇上。好友说,对于主角来说,也许是让他们的人生更加完整呢?突然觉得也对,人一生当中,总得遇上一个人,可以深情以对,毕竟这个世界已经如此凉薄。

  电影最后,女主角在餐桌上的那段心里独白,我回放了很多遍:我知道爱是很难捉摸的,它的神秘是纯正和纯粹的,罗伯特和我如果真能厮守,感觉反而会消失,我若和理查德分开,所共创的亦会无踪。

  我们很多人,这辈子都在追求自己的得不到,也许他们的爱情也是因为不能厮守,所以刻骨铭心。很多时候,并非一定要得到,才是完美的结局,换一种方式拥有,也未尝不可。

  我们都背负了太多的责任,如果我们选择了结婚生子,无疑家庭也是我们的责任。但是假如我们把结婚生子当成了一道既定程序,未免对自己的感情太不负责任。我经常说,越单身,越迷恋自由,因为你可以有一个空间,是游离于责任之外的,你可以任由自己的情绪疯长,不需要对任何人解释自己的行为;可以爱自己想你爱的人,只对自己的感情负责。

  毕竟,最美的爱情,不一定是厮守,也可能是因为它的不完美。

  《廊桥遗梦》观后感 篇12

  听说过《廊桥遗梦》很久,直到最近才看了这部电影,这是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的作品,是一个非凡的带有悲凉色彩,令人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

  看了这部电影之后,觉得女人最幸福的事是她心中一直有个深爱着的男人,最痛苦的事是她一辈子想着一个男人。

  这是一个一直默默无闻做着家庭主妇的弗朗西斯卡和一个做地理杂志摄影师的罗伯特的婚外恋的故事。

  那天弗朗西斯卡的丈夫带着他们的一对儿女去参加博览会为期四天的比赛。而就在他们走后不久,弗朗西斯卡因为罗伯特的问路而与他不经意的邂逅,不经意的畅谈,不经意间碰触到彼此内心最深的心事。起初弗朗西斯卡谈及家庭时,她说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勤劳、谨慎、厚道、干净、有教养的父亲,这里的生活非常安宁,人们也很友好,她非常尊重他们,不过这里没有她少女时代的梦想。他说,曾经有过的梦是美好的,虽然没有实现,可毕竟是个梦,说不清它的含义,可也许会有用,我能理解你。正是基于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对儿女深深的愛,想要罗伯特带她走而最终留下来。

  忘不了四天的默默相依,忘不了四天的耳畔蜜语,忘不了四天的激情澎湃,也忘不了四天的深深缠绵。

  她在他走后的许多年里,日复一日的等,年复一年的盼。树叶黄了又绿,绿了又黄。日子就在绵绵无期的等候中悄然溜走,直到她从一个美丽丰腴的妇女变成头发花白的老太。她的丈夫在去世之前才告诉她,他是那么愛她,可是没有办法实现她的梦想——原是她的丈夫早已知晓她小心翼翼封存多年的秘密!就在她丈夫走后的第三年,她意外收到了罗伯特寄来的手镯,信件和项链等等物什甚至还有他的遗产。那一刹那,泪水顺着她满是皱纹的面颊无声滑落而下,此时此刻她觉得她对罗伯特的愛是值得的',一辈子的等待也是值得的,她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因为此生再无憾!

  廊桥巍立依旧,只是世间面目全非。那段刻骨铭心、却又遗憾一世的愛恋从此再在廊桥续旧,诉说着亘久不变的渊缘!

  人的一生,能够遇上这样的真愛已经足够!就像罗伯特说的:“要知道这样的感情一辈子只有一次!”

  《廊桥遗梦》观后感 篇13

  在《廊桥遗梦》中,作者向读者展示了罗伯特·金凯与弗朗西丝卡从相逢、相恋到相别的全过程。这是一段婚外恋情,一个被作家用“真实性”、“悲剧性”和“死亡”包装过的浪漫的婚外情故事。对于婚外恋,几乎在所有的国家都受法律限制和道德舆论的谴责,被视为情感的禁区。婚外恋向来都是非常敏感,十分引人注意的话题,文学作品中正面反映婚外恋的也不多见。沃勒以婚外恋为切入口,展示人们情感生活的深度和柔美境界,真可谓视角大胆独特。

  沃勒的成功在于他没有让罗伯特·金凯与弗朗西丝卡的恋情有悖于读者的道德判断。作者让弗朗西丝卡在爱情与责任的选择中,选了后者——责任。并非常谨慎地“给相逢以情爱,给情爱以欲望,给欲望以高潮,给高潮以诗意,给离别以惆怅,给远方以思念,给丈夫以温情,给孩子以母爱,给死亡以诚挚的追悼,给往事以隆重的回忆,给先人的爱以衷心的理解”,一切都安排得那么好。作者非常聪明地只给他们四天的时间相爱,其浪漫而不失优雅,热烈而又洒脱,短暂而又漫长的恋情,非常适合现代人的欣赏口味,也暗合了那些对沉闷的婚姻有所不满的人们隐秘的心理追求,同时由于它的力趋保守、伤感和悲剧结局,让观念传统的人也会产生认同,总之,罗伯特·詹姆斯·沃勒小心翼翼地打开了婚外恋的隐秘的情感天地,使人们从足以引起指责的越轨和羞耻的恋情中看到了坚贞、永恒、理智以及情感深厚的一面。

  它仿佛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现代都市人的生命情怀。对于生活在现代化都市中的人们,远离自然,生命被禁锢在很小的空间里,人们的生活更加程式化,人的真正自我在哪里?信息时代的我们倒底需要的是什么?罗伯特·金凯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他选择了走向自然。他自称是“最后的牛仔”,是一个像豹子一样敏捷、自然、本色、强有力的男人,正因如此,他打动了女主人公弗朗西丝卡,也打动了我们。他所选择的方式,亦是我们这些忙碌而无奈的现代人所向往的。

  《廊桥遗梦》的确是一部令人激动也让人思考的小说,它包含着某种严肃的含义。由这部小说,我们可以将思路扩展到整个人类的婚姻状况,想到尽管被舆论和道德谴责但却事实上存在的婚外恋情,是不是不尽完美的婚姻状况下的必然产物呢?

  《廊桥遗梦》观后感 篇14

  好久没有看过这样经典的电影,自己忘了自已是谁,可以跟着主人翁一起放声大笑,一起心痛,一起无声的流泪,一起享受爱的美妙……总之,你不是在看电影,这时的你也是剧中的那个主角,紧扣你的心弦,触动了你埋藏在心灵最深处不可与人分享的东西,让你久久不能忘却,不能走出那个剧情所留下的余味。

  故事很简单,简单到与我们的生活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它的每一个画面,却把人引入无限的瑕想之中,并非虚无飘渺,而是真实得无可挑剔,只能与之融为一体。演员出色的演技,自然的情感流露,为影片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古老的廊桥,孤独的远游客。两颗中年人的心渐渐靠拢,撞出火花,寻觅已久的灵魂找到了永恒的归宿。这段不了的情缘,因世事的羁绊而无奈分离。年复一年的思念,漂泊感伤的流浪情怀令人刻骨铭心,凄婉绝伦……“这样的事……永不再来。”

  女主人翁在日后的平淡生活里靠回味来重温这次情爱,这一切道出了一个真谛:爱情不管怎样,都是有责任和义务的,每个人都不可能在爱情中自私地只为了自己活着:生活本来就是平凡的,所有的亮色和亮点不过是其中的点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亲爱的你或是我,我们是不是应该从中悟到什么,反思一下自己的情感生活。

  《廊桥遗梦》观后感 篇15

  最近闲置的时间不多,这点不多的时间,我都贡献给了泡泡龙3,自己都觉得很过分。曾经卸载过一次,以把它关出门外的姿态表示要与其断绝来往。很快,有了一个心里负累太重的借口,电脑玩不通的我又摸索着安装好了游戏程序,重蹈了前段日子的覆辙。就这样,瑜伽练才练了两天罢停,佳木斯操也变得可有可无,散步又变成了个断断续续的破折号,就连吃口吃了会变美的韩国高丽蜂蜜人参的时间也没有,开关冰箱,得多少时间呐,可谓是分秒必争。

  闺蜜小鸟,脚崴后在家里禁足,脑子摔出花的她开始重温那些从青春中走来的经典影片,她强烈向我推荐《廊桥遗梦》。这部影片,之前有没有看过,我想了好久都记不起来了。看来游戏打多了变成脑残是迟早的事,这不征兆已经出来了。

  上周五晚上,家族聚会,从酒店出来后拒绝麻将,把这些时间挪出来看《廊桥遗梦》。我很好奇,看过大世面的美艳不可方物的小鸟同学居然会因为这部影片泪崩,道理何在?可能人与人的经历不同,产生的观后感也截然不同。

  电影《廊桥遗梦》没有帅气的男一,也没有惊艳的女一,这在我不知轻重的青葱岁月里自然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记,全然忘光也是正常的事。如今,以一个飞过洞庭湖的麻雀好歹算是见过些世面的过来人再次重温佳片,感动的竟然是别人忽略的。

  影片有三个桥段触动了我在黑暗中看片的心。

  一、在男女主人公吃完最后一顿晚餐,男主人公罗伯特暂时告退,说是在近处旅馆会再待上几天,等待女主人公弗朗西斯卡回心转意,一起去浪迹天涯,去非洲、去意大利、去听远方的音乐,去扣离天堂最近的大门。这时,弗朗西斯卡说了一段话:“大家都不了解,女人决定结婚生孩子时,她的生命一方面开始了,另一方面却结束了。生活开始充斥着琐碎的事,你停下脚步,呆在原地,好让你的孩子任意来去,他们离开后,你的生活都空了。你应该再度向前,却已经忘了如何迈步。因为长久以来,都没有人叫你动,你自己也忘了动。”

  看到这里,尽管觉得弗朗西斯卡的主意改变的有点突然,女人真是情绪的动物,但还是被感动,廊桥真的很遗憾,因为她说出了大多数已婚妇女的心路历程,那些埋藏在心底深处的秘密。对大多数安分守己的已婚妇女而言,一旦结婚,即使碰到再让自己心动不已的男人,也会选择转身离开,飞蛾扑火的女子内心有夸父那般强大的心里素质,她们才是真的爱自己!

  二、在街角的一次邂逅,也许是最后一次,也的确就是最后一次。在一前一后等待红绿灯时,罗伯特做了最后的召唤,他拿出了弗朗西斯卡送给他的定情物挂在反光镜上,时间在一秒一秒地跳脱,弗朗西斯卡的心肯定跳得很快很乱,只要再给她一点动力,哪怕在多给几秒钟时间来下定决心,他们就可以不顾一切的比翼双飞了。催促的喇叭声滴滴而起,弗朗西斯卡跌入残酷的现实中,现实是扯天扯地的雨。罗伯特的车子向左转,弗朗西斯卡的车前行,从此萧郎是路人,从此炽热的肢体缠绕、深情的彼此注视只能在午夜梦回中……美国的天空的也煽情,泪流满面,痛不欲生。

  三、女主人公的老公理查德临死时说:“我知道你有梦想,很抱歉,没能帮你实现。”突然就被这个长相敦厚的理查德给感动,喜欢他胜过喜欢男一号。这真是一个干净的男人,一个值得女人把下半生依附于他的心胸宽广的男人。所以,恐怕是下辈子,弗朗西斯卡想要与罗伯特在一起都很难,因为弗朗西斯卡没能偿还这辈子欠理查德的情,而她偏偏信奉:“爱情是有魔力的。但如果放弃责任,这份魔力就会消失。”

  如果廊桥真的就是爱情,那实在是太遗憾了,它只能是一个梦,一个遗憾的梦。小鸟说:“电影无非讲了一个偷x的故事。”的确,对于大多数结婚后的男男女女而言,爱情远排在于责任、亲情等等后面。只有小姑娘、帅小伙们才有资格向世界宣战:“爱就爱了吧!”

  《廊桥遗梦》观后感 篇16

  第一次看《廊桥遗梦》是在2007年,之前早就听说是绝好的影片,也没有那个特别的冲动。6年前看过之后,似乎也没有留下太深的印象,依稀记得有一个大雨里的场面。

  再次想看的时候应该是今去年8月,到处搜索这个电影视频始终也找不到,本想放弃不看的念头,朋友建议在百度视频里搜索,终于找到了!于是挑选一个极为安静的时段认真欣赏影片。

  影片的前半部分看得轻松愉悦,我为罗伯特与弗朗西丝卡的邂逅高兴,多么神奇的相遇啊!罗伯酷爱摄影,似乎这样的相遇都是命中注定,他为廊桥而来,为廊桥而生,因为廊桥让他邂逅了弗朗西斯卡。他们在一起谈笑,她笑得那么灿烂,枯燥的生活中她那样笑过吗?沉闷的餐桌上,仿佛她的价值只体现在这个家里,为家人洗衣做饭,整天忙乎着琐碎的家务,放弃她教师的职业全职在家,那种眼神和表情多么的无奈和厌倦,尽管博得了街坊邻居的好口碑。她心中渴望着另一种少女时梦想的东西,如今的生活不是梦想中的情景。

  罗伯特的出现,让她看到了光亮,点燃了生活的激情,使原本美丽的她更加漂亮大方。她为罗伯特买了一条漂亮的连衣裙,浴后的她如出水芙蓉,光彩夺目。那是一个成熟女人向往生活透露出内在气质健康的美。

  原以为爱上一个人需要很长时间,恐怕世间的爱不能以时间长短来衡量,也许是那么一瞬间,一个举手投足,一个温柔的笑容,一个委婉的声音……

  他们相聚了,四天里他们享受了爱,他门为自己活了一回,给爱一个交代和见证的机会。罗伯特为她拍下了廊桥下美丽的倩影。影片的前半部分我和他们一起欢愉……

  如此疯狂真实的爱让她说出“带我走”,那是一种渴望飞出去的感觉;如此刻骨铭心的爱,让他说出“跟我走”。当离别即将来临,那种莫名的恐惧和失落,让她烦躁,那是乐极生悲的感觉,仿佛幸福会在瞬间消失,无论如何她都无法留住这短暂的幸福,时间仿佛也越发快速地过去,时钟好像比任何时候都跑得都快。

  到了真正要决定去留的时候,主人公不停地流泪,我也和她一起流泪,似乎能感受到她那种撕心裂肺的无奈和痛苦的抉择。仿佛在哪里见过这样的画面,因为即将分别,只能背对着他向飞驶的车窗外毫无目的地看,实际上什么也看不清,眼泪模糊了双眼,她不想让他看到眼泪,现实的无奈让她放弃跟他走,再次看到罗伯特站在大雨中等待她上车的镜头,让人一阵阵心痛。

  这样的四天,让他们终生难忘。让爱萌发,让激情绽放,饱尝爱的浪漫及喜悦,同样倍受分别的煎熬与痛苦。

  这样的四天,如此短暂,看似不能被人理解,但别人终生不能享受到的幸福他们得到了,尽管太短太短,但此生无悔无憾。

  有多少人能做到真正为自己活一次?当爱来临的时候,又有多少人那么确定执着地追求?我喜欢罗伯特转身走前说的这句话:这样确切的爱,一生只有一次。正如主题歌里唱到:我也许曾经爱过,但感受到的爱没有这样强烈。难道这就是她少女时梦想过的一生只有一次确切的爱吗?

  再次欣赏过影片后,仿佛这样的故事就发生在身边,弗朗西丝卡为了爱而放弃罗布特,为了家庭和责任,她必须做出这样的选择。但那样的四天,让她真真切切地爱过,这已经足够了……

  《廊桥遗梦》观后感 篇17

  看了廊桥遗梦的电影,感动之余深感艺术魅力的强大,同时也感慨现实与意愿,生活与梦想,世俗与追求,伦理与艺术的无法对接,无法兼容。

  这也许正是给各类艺术家留下用镜头,笔墨,颜料肆意挥洒的空间,让人们有发挥的所在。沉浸到电影的艺术里,就会体察出生活海洋的波涛里,主配角就宛如一只船……也就是女主角说的:“情感的磨砺一旦没有责任便会因之失色……”

  我想那责任,伦理,传统便是锚与港湾了!不羁的行者还得服从世俗,回归理性。这就是人生,这就是生活。因遗憾而美好,情感的震颤,无药可愈的痛。因为有文化基因的积淀,使留白补白都有色彩,依托,不至清冷到寻寻觅觅。这类的挣扎,痛苦,意外是全人类的共鸣,再缀上政治因素和浮躁的提速便是中国特色的悲哀。

  还好我善借助艺术的空气,展开想象的翅膀,好好地飞翔。把丰富的情感分解成无数碎片,装在各色作品里……因为三原色可调配成千万情感的颜色,不是吗?艺术是什么?是星霞,是云彩,是日月,是彩虹……可视、可感、却不可触及!因为四天的永恒才值得玩味半生。如果四十年呢?百年一瞬,因浓缩而漫长,琐碎则会厌烦。做到平衡是很难的,所以我认为,生活磨掉了、锯到了我们很多很多;生活欠我们太多的债。唯有艺术可以为我们补偿。于是我们消费别人,别人消费我们。

  在神秘的心灵花园里,有多少不舍再见的永恒!人性复杂不亚于宇宙,绝不是二元三元那么简单。《红楼梦》之所以高于《三国演义》是对人物内心刻画跃升到丰富,不那么高大全,才生动真实感人。曹翁已懂得不可能有人在独自面对喜怒哀乐悲恐惊时,不乱方寸。不能独立打理好‘情到深处任孤独’的情绪……所以艺术家才有存在的合理性,那么生命是不是因为遗憾缺失而溢彩纷呈?我不知道,但我相信这样的遗憾缺失,痛断肝肠,绝对不至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于是,又留给大家去创新颠覆……

  感谢仓颉造字使我们得以排遣心事,直抒胸臆。将流动的瞬间能化作永恒美叹的艺术,以至使人性共鸣的轨迹永无休止地重现。

  《廊桥遗梦》观后感 篇18

  记得当初《廊桥遗梦》在美国上映的时候,我还是个小屁孩,当时看国内媒体提及本片时,都是一副生怕被这部“美化婚外恋”的片子误导人民的架势。那时的我从小受类似教育多年,但凡看到文艺作品中有婚外恋情节,无不深深同情被戴帽者,对偷人者深恶痛绝。渐渐地,怀疑开始了,伴随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对于婚外恋,我也认识到它没有那么简单,就如今天再看当时由于在媒体的到道德评判下,我简直不屑的《廊桥遗梦》,感觉更是不同寻常。

  将《廊桥遗梦》看作一部“美化婚外恋”的电影是粗俗的,将《廊桥遗梦》看作一部“和谐社会,回归家庭”的电影又是肤浅的,它更多表现的是一种抉择,一种个人幸福与道德枷锁下的挣扎。在我渐渐成长的岁月中,我越发感觉,婚姻本质不是为了让人幸福,它的作用是为了维系社会组织,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甚至可以说,它是反人性的。其实,本来社会要协作,一些人性的东西势必要作些控制,所以,婚姻制度以及其配套道德体系来了,我需要它来将一对对男一女以法律的名义结合(捆一绑)在一起,这样对社会的正常运转是有很大益处的。所以,婚姻并不神圣,如果神圣,干吗要法律认可?搬到一起住不拉到了,那是因为社会的示范,我们都要有个“名份”。好在,现在的婚姻在自一由恋爱的基础上,有了更多幸福的可能,但是问题也来了,当两个人踏上婚姻殿堂时,他们常常是处于爱情幸福的阶段,情投意合,甜蜜无比,但是,人总在变化,两人要想保持这样的幸福感,无疑要以一种适宜的节奏变化,这样才能将幸福感保持,我们知道,这样的概率已经开始大大降低。更何况,在任何阶段,总有个社会习惯下的结婚“标准年龄”,比如,当前的中国城市,25到30岁最为普遍,你说怎么就这么巧,偏偏那个能让你终身幸福的,陪着你变化保持幸福的人就在那个年龄段出现?好了,婚姻幸福的概率进一步下降。

  看上去,我是个婚姻悲观论着,没错,确实如此,但是悲观并不一定必然是种消极情绪,正是悲观下,我们需要以悲观的心揣度对方,了解对方可能正在变化,去沟通,去了解,去寻找适宜的节奏。在《廊桥遗梦》中,我们看到,女主角弗朗西丝卡回忆到,当初答应丈夫的爱情时,也是一脸幸福,到一个友好的小镇,带着平淡生活的憧憬,却渐渐成为一个为琐事烦恼的家庭主妇,她感到枯燥、无聊、无奈,却无法与丈夫分享,因为这很难说出口,因为婚姻“不是就该这样吗?”,此时的她已经开始变化,而丈夫或许已经有所察觉,但是在婚姻惯性的缘故下,他们只能这样默默的过日子,此时的弗朗西丝卡只待另一种变化的点燃。摄影师罗伯特的出现,与弗朗西丝卡说俗点,就是干材遇上烈火,本来嘛,弗朗西丝卡起初就是被爱情滋润的青春之树,到最后渐渐失去这样的滋润,成为干材,于是,罗伯特来了,他曾经历婚姻的失败,长期四处游走,他见多识广,风趣幽默,他向长期在小镇带着的弗朗西丝卡带来外面世界的精彩,也终于与寂寞的她从投机到暧一昧,直到相恋。

  我们常常对爱情极力美化,歌颂,但是如果这个爱情有了婚姻外的前提,便改变了态度,哪怕它再真诚,再浓烈,所以,在婚姻上,从精神到肉一体,直到整个情感各个阶段分别出一轨的人想必不少,但是真正踏出关键一步的人总是很少,以私奔这样绝决的方式踏出的更是艰难。真如弗朗西丝卡所说,哪怕与丈夫没有了感情,但是对善良的丈夫她并不忍心伤害,她更不忍心抛弃自己的孩子,不忍心看着自己的离去,让家人蒙受耻辱。当感性碰上理性,激|情碰上道德,痛苦的挣扎总是难免,所以,本片在一种慢慢的节奏、淡淡的情愫下进行到后部,终于开始了充满张力的高|潮,走,还是不走,对一个女人,这更加困难,因为在世俗中,出一轨的男人或许会受些谴责,但是却常常伴随微妙的其他人的“羡慕”和对其“能耐”的认可,而女人就不同了,往往是彻底的鄙夷,何况小镇已经有一个出一轨女人的“示范”。弗朗西丝不愿家人蒙休,不愿孩子们痛苦,她选择留下,哪怕只是一瞬,哪怕片刻她又有所犹豫,但是却已经无法再赶上罗伯特远离的车痕,这痕迹,带走的是她改变生活的一次机会,幸福的一种可能。

  弗朗西丝卡的抉择是正确的吗?没有人能回答,或许,哪怕她走出了那一步,哪怕她能令一个浪迹天涯的男人安定,但是正如前面所说的,爱情的捉摸不定注定了两人间幸福感的不确定性,罗伯特展现的未来生活的幸福就如她丈夫曾经令她憧憬的小镇生活一般,令人向往。所以,对于婚姻中的人,对于另一种幸福可能的选择,总是很难简单的评判的,走,或是不走,都可能伤害自己和他人,主流道德观更倾向于让婚姻稳定,所以,在满怀憧憬的新人,走入婚姻殿堂时,切莫将婚姻的种种常规视作理所当然,或许值得保持一份悲观感,但是乐观的应对,对伴侣多些体察,多些沟通,就如弗朗西丝卡的孩子们在母亲死后,了解了母亲当年的痛苦的抉择后,与已经产生缝隙的伴侣开始真诚的沟通,这不算晚,晚的是到了婚姻崩溃的前夕,我们还只是觉得婚姻就该长相撕守,还只是知道怪对方如何没有道德,自怨自艾的人永远很难的到幸福。同时,在婚姻上,当你看到有人做出了“不道德”的选择时,请不要先开始鄙视,可能背后有你不知的故事,况且,你也在变化,或许某天,一个人闯入你的生活,向你提一供了幸福的另一种可能,你该如何面对?这永远是个甘苦自知的问题。

  《廊桥遗梦》观后感 篇19

  看完了《廊桥遗梦》,再结合自己了解的有关爱情的知识,我不禁想写点什么,《廊桥遗梦》这部电影给我们很好地展示了爱情和亲情,男女主角短暂的几天便开始相爱,打破了我的那种先入为主的思想,事实上爱情可以一见钟情,而且,爱情的产生是不分时间阶段的,当然这个阶段指的是在拥有一定爱的能力的前提之下,就像小学生说喜欢,那可能是一种属于小孩子之间的共性,因为他们兴趣爱好相投,玩在一起就开心,所以喜欢和他呆在一起,而对于生理上具有一定的条件的异性,他们之间产生的情愫有可能是爱情。

  电影中男主角是个摄影师,在迷路时刚好到女主角的家门前,于是女主角为他指路,带他到达目的地----廊桥。接下来的几天相处,他们畅聊,男主角诗情画意的讲话触动了女主角的心弦,让女主角重拾旧梦,燃起了爱情的火花,获得了一生难得一回或者有些人未曾有过的爱情,可就在两人难舍难分时,女主人公的丈夫带着她两个孩子在外参加展览回来了,女主人公内心挣扎了很久,最后为了孩子和丈夫,放弃了爱情,一直到丈夫死去后,她有想去找男主人公,却苦于没有地址,女主人公死去时立下遗嘱让她的孩子们尊重他的意愿,将骨灰撒在廊桥,因为生前把自己奉献给了家庭,死后她想奉献给自己的爱情,故事以倒序的形式展开,从她的儿女读她写的遗嘱,她留下的札记以及男主人公寄给她的旅游日记进行回忆,虽然是美国电影,但剧情却也在某方面符合中国人的心理,受伦理的影响,道德的制约,爱情,亲情,有时候确实两难全,其实在剧中,若是男主人公再决绝一点,给女主人公一个当面的离开的理由或者一个拥抱,两个人可能双数双飞,那不会得到群众,家人的祝福,而据中的爱情闲得很凄美,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不是占有,爱情是给予,是奉献,把对方放在和自己同等地位,有时甚至高于自己,将两个人融合成一个个体,彼此的心也融化在一起,并至死不渝,这才是真爱。

【《廊桥遗梦》观后感】相关文章:

廊桥遗梦09-23

廊桥遗梦经典台词04-01

《廊桥遗梦》经典台词01-14

廊桥遗梦原著经典台词01-10

廊桥遗梦经典台词集锦04-13

廊桥遗梦小学读后感05-11

廊桥遗梦读后感850字05-14

廊桥遗梦离我们有多远散文随笔12-10

《廊桥遗梦梅丽尔·斯特里普主演》读后感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