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一语文《错误》教案

时间:2021-02-23 19:14:23 高一 我要投稿

高一语文《错误》教案

  思妇闺怨是中国传统诗词中历咏不衰的一个主题,而做得最多最好的又往往是须眉人士,他们或以已度人,描摹体恤女子的情怀;或托物言志,抒发自己的失意与惆怅。思妇入诗从《诗经》开始,入词较晚,较早的有“诗仙”李白的《菩萨蛮》“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白居易的《长相思》“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温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等等。一千年之后,当代诗人郑愁予作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小诗《错误》,诗中也有一个“倚楼望归”的女子。

高一语文《错误》教案

  本诗塑造了一位怎样的女子呢?读完本诗我就想,“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如果真的能够揭开春帷,里边走出的将是一位怎样的女子?是个大家闺秀,还是个小家碧玉?是否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是不是有点像林黛玉的袅袅娜娜?是不是穿着古代服饰的很端庄秀美的感情丰富专一的女子?

  于是我着意分析诗中的意象,想揭开那窗扉紧掩,帘幕低垂,闭门锁居的女子的神秘面纱,也着意想描摹体味那份独有的意境。

  一、女子的形象。

  (1)“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盛开的莲花,花瓣是娇嫩的,红莲的粉红,白莲的粉白,用来形容女子的容颜,那是何等的娇美!如果说莲花的盛开是女子青春焕发、容颜娇美的时候,那么落呢?莲花的凋落,是在写女子娇嫩的肌肤,娇美的容颜在等待中渐渐暗淡,逐渐憔悴,慢慢衰老的过程。诗中说这种等待是“在季节里”,什么是季节里?是春天,夏天,秋天还是冬天?其实每一天都是季节里的一天,也就是说女子天天在等待,直等得红颜憔悴枯槁。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女子的美丽与深情。

  (2)“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为什么东风会不来?无论是什么地方的春天,都是东风送来的,更何况江南的春天来得更早,春雨迷蒙的江南,丝竹优雅的江南,怎么会东风不来?那其实是心上人的信息没有传来。“三月的柳絮不飞”,怎会不飞柳絮?这与女子的心情有关,也与古典诗词中它的特定意义有关,柳与留谐音,柳枝修长的特征跟人们离别相思感情的缠绵有相通之处,是“留,挽留,留恋”的意思,古代很早就有折柳送别之意。柳絮是绵绵不尽的思绪,女子的心里只有心上人,容不下任何人,既然是心上人没有音讯,心上人不归,那么这心就是寂寞的,她就固守着这份寂寞,所以说“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这两句写尽了独守空闺的'女子的那份落寞与深情。

  (3)。“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小小的”写出了这种离情的执著、坚贞与缠绵。“寂寞的城”是封闭的,是落寞的,是凄凉的。“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青石的街道是由青石铺成,岁月很久远了,也许有的地方已长满了青苔,点染了一种古朴,清幽之境;向晚是接近傍晚,夕阳斜照在清冷的青石街道上,更有一种凄凉凄清之感。

  (4)“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跫音不响”是说心上人的脚步声没有响起,“春帷”是窗前的幔帐,幔帐不揭,营造一种层层帘幕深垂,深闺闭锁的氛围,“窗扉紧掩”,是窗子和门都紧紧地关着。那么她为什么不像古典诗词中那些倚楼凭栏的女子那样,走出深闺?也许是因为失望太多,心里太苦,也许是因为她的矜持、含蓄、内敛又深情。

  (5)“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这两句,意韵深远,点明了主题,深化了内蕴。何谓过客?他那达达的马蹄声,踏入了寂寞的小城,踏开了紧掩的窗扉,他达达的马蹄声踏响了女子的心曲,这位女子误以为是她的心上人归来了,心头一阵惊喜,但是这马蹄声仅仅是从女子的窗前经过,并不为女子的企盼而停留,随着马蹄声的渐渐远去,留给女子的是深深的失望……正是过客马蹄声无心的踏入,让女子原本沉寂的内心漾起了层层涟漪,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从另一个角度说这是一个美丽的错误。

  以上这几个比喻写尽了女子的秀美、端庄、深情、含蓄、凄伤、落寞、哀婉。从对文章的分析中能看出她的容颜娇美,她的感情专一,她应该是从古代走来的典雅秀美、深婉含蓄、古韵犹存的女子。

  二、本诗的意境。

  江南,莲花,东风,柳絮,小城,青石,春帷,窗扉,马蹄……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本诗优美深婉凄伤的意境。本诗片断性很强,和电影里运用的蒙太奇手法(把镜头剪辑,组合起来的手段)相类似。如果把这首小诗拍成一系列的电影片断,该如何拍摄?镜头的远近,画面的取舍该如何调度?有几组镜头跨过时空界限,飞入我心头:

  第一组镜头:春雨迷蒙的江南、丝竹优雅的江南、柳翠丝长的江南,柳絮飘飞的小城,古朴宁静的小镇,镜头逐渐拉近,夕阳的余辉静静地洒在一条古朴、清幽的青石街道上。落日的余辉斜射在这条街道尽头的一幢临街的小楼上面。

  第二组镜头:小楼的窗扉紧掩,帘幕深垂。屋内,一位年轻的女子,她正默默地坐在梳妆台前,若有所思,这时不免让人想起《春江花月夜》里的句子“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意境,伴着哀婉凄伤的音乐,隐隐有马蹄声传来,女子凝神谛听,马蹄声近了,近了,一阵惊喜掠过她的心头,她立即从座位上站起来,快速走向窗前,就在马蹄声到了窗前的那一刻,女子猛地伸出纤纤素手,正要揭开春帷,但就在马蹄声擦过窗前的那一瞬,女子的手僵在了半空中,外面马蹄声越来越远,越来越远了,女子失神地站着,站着,却已是泪光点点……

  第三组镜头:夕阳慢慢地落山了,小楼笼罩在一片雾霭中,凄婉的音乐再次响起。

  我的思绪飘飞:如果用一种乐器来演奏此诗,什么乐器最合适呢?用二胡那哀怨凄婉的乐曲,向世人向天地倾诉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用洞箫那如泣如诉、如怨如慕的哀鸣,诉说着那份怅惘与无奈;用长笛那低回绵长的旋律,解读着那份凄苦与哀伤;用葫芦丝那呜呜咽咽的音调,陈说着百结愁肠……

  教材把《错误》选入高一语文课本,可谓慧眼独具,相信这个美丽的《错误》,定能唤起中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定能激起中学生对审美情趣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