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七年级语文上《安恩和奶牛》教案设计

时间:2021-11-23 15:28:33 七年级 我要投稿

七年级语文上《安恩和奶牛》教案设计

  读文学就是读自己,读社会,读人生,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热爱阅读,亲近文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上《安恩和奶牛》教案设计,欢迎参考。

七年级语文上《安恩和奶牛》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安恩和奶牛》教案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能初步体会小说情节设计的巧妙。

  2、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初步了解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理解安恩对奶牛特殊的情感及其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理解安恩对奶牛的深厚情感及勤劳淳朴、善良慈爱的性格特点。

  2、把握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描写。

  教学难点:

  理解安恩对奶牛特殊的情感及其生活态度。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这样一位小说家,从事创作半个世纪,其长篇系列小说《漫长的旅途》(1908—1922)六部曲更是从远古冰河时代的北欧写到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具有史诗般的宏大气魄和优美奇特的风格。1944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就是丹麦小说家约翰尼斯·延森。他有一篇短篇小说,不但经常在广播中朗诵,还被选人丹麦语文教材,给无数心灵以感动、教育和启迪,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安恩和奶牛》。

  二、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一)读准生字词字音

  羞怯 干瘪 腼腆 褶撂 木屐 锃亮嶙峋 嘈杂 蹭 反刍 翕动 纯粹 瑕疵粗粝 踌躇 窘迫

  (二)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锃亮 瘦骨嶙峋 熙来攘往 嘈杂 翕动瑕疵 粗粝 踌躇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可范读一段,然后请学生朗读。

  明确朗读要求:声音洪亮,读音正确,吐字清晰,语速适当。

  四、创设情境,梳理故事情节,认识人物形象

  同学们,我记得第一课《为你打开一扇门》这篇课文补充的阅读材料《致文学》中有这么两句话:“你把时间凝聚在薄薄的书页之中,让读者无拘无束地漫游岁月的长河,尽情地观赏两岸变化无穷的风光。”那么,这一堂课,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百年前的丹麦小镇希默兰,一起去探访一个让人无比回想的温馨故事。

  安恩的故事很快就由集市传遍了小镇,“我”当时是丹麦《都市报》记者尼尔,正在此地采风,听到这个故事后,想写一篇民情专访文章。于是去采访五个经历了集市奶牛风波的当事人,他们是牛贩比尔,第一位买牛人瑞恩,最后一位买牛人汉斯,小镇居民希瑞,集市巡查员克里斯,分别向他们询问了五个问题。现在你们就是他们的化身,请就采访的问题进行回答。

  1、问牛贩比尔:作为奶牛事件的旁观者,您目睹了事情的全过程。请您概括地介绍一下它的全部经过。

  (参考思路:关注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从这几个角度概括介绍。)

  2、问第一位买牛人瑞恩:您是一个买牛行家,请谈谈您中意的那头奶牛的特点。

  (参考思路:关注奶牛的毛色、体格、品种、年纪、乳房等。)

  3、问最后的买牛人汉斯:您特别希望能买到那头出色的奶牛,以至于出到奇高的价格。在遭到一再的拒绝后,您和安恩有一段关于奶牛的对话,请谈谈您当时间话的想法和心情。

  (参考思路:关注买牛人的问话情境。)

  “那么,它是已经卖出了不成?”

  ——揣测:牛或许已经卖出。所以不再理睬别人。

  “是吗?那么干吗老站在这里?难道是让这头奶牛出出风头吗?”

  ——质问:既然不卖,为什么要来这里?

  “是你自己的奶牛吗?”

  ——怀疑:你不是奶牛的主人(看看她的衣着),所以不能卖。

  “难道你站在这里就为了拿大伙儿开心吗?”

  ——气恼:既然是你的,却又不肯卖,耍我们吗?不可思议!

  4、问小镇居民希瑞:在真相大白之前,你觉得安恩有欺骗大家的嫌疑吗?

  (参考思路:关注小说的情节设计。)

  安恩去集市原本就没有卖牛的打算,和买牛人一再发生冲突是她根本没想到的,所以从头到尾她都没有存心欺骗众人。她一开始就和奶牛悄悄地站在一边,不想干扰别人做生意;面对嘈杂喧闹的集市、熙来攘往的人群,她不过是一个悠闲的旁观者;对所有的买主,她拒绝的态度都很鲜明;最后真相大白,虽在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

  5、问集市巡查员克里斯:事情发生在你管理的集市上。在你眼中,安恩是一个怎样的老人?

  (参考思路:勾画出描写人物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注意细节,进行分析批注,看看表现了安恩怎样的内心世界、怎样的性格特点。)

  例如衣着、外貌:

  样式老掉牙却很干净的旧衣服,散发着土味儿的手染蓝裙,棕褐色的绒线方披肩,褪得泛白、七皱八褶、有了年头的头巾,后跟磨平了的木屐,瘦骨嶙峋的双手,灰白的白发。

  脚上的木屐连后跟都磨平了,但是皮面,上却抹了油擦得锃亮。

  ——安恩年纪老迈,饱经沧桑,生活不富裕而十分俭朴。但她在意生活细节,是一位勤劳而有做人尊严的老人。

  动作、神态:

  她牵着那头孤独的奶牛悄悄地站在一边。

  ——联系后文,就可以明白她“悄悄地站在一边”不是出于“太腼腆羞怯”,更不是“故意要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只是不想打扰别人罢了。这一举动也显示出她的善良。

  她那瘦骨嶙峋的双手拿着毛线针飞快地翩然起舞。

  ——干活时动作娴熟优美,见出她虽已不年轻,但依旧勤劳能干。

  周围一片嘈杂喧闹……然而她却站在那里晒着太阳,打着她的毛袜。

  她站在那里,竖起耳朵凝神倾听着杂货摊上飘过来的音乐声,也不时地抬头看看身边熙来攘往的人群和买卖交易的牲口。

  ——闲适悠然地置身于喧嚣中。于嘈杂中享受生活的乐趣。

  自顾自继续打着毛线。

  ——专注于手中的活计,可见没有卖奶牛之心。

  老太婆安恩爱怜地瞅了瞅自己的奶牛。不屑地斜视了一下那根藤杖,然后转过脸去往远处张望。仿佛发现了什么使她感兴趣的东西。

  ——“爱怜地瞅”表现出对奶牛的爱惜,“不屑地斜视”则明确表现出对屠夫粗鲁动作的厌恶。刻画其善良、慈爱与朴实。

  她睁大了眼睛。用恳求的眼神看着那个人。

  ——真诚地希望别人能理解她对奶牛的情感。

  语言:

  “它是不卖的。”——认真拒绝真心想买奶牛的第一个买主。

  “它不卖的!”——冷冷地拒绝屠夫的兴趣。

  “这头奶牛是不卖的。”——接连打发走了许多主顾。

  “不!”——拒绝“那诱惑力简直令人难以抗拒”的“大价钱”时毫不犹豫。

  “这头牲口是不卖的。”——再度坚持。

  “这头奶牛太孤单一了,”她终于吐露了真情,“我的小村庄就只有这么一头奶牛,它又没法同别的牲口在一起。所以我就想到不如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至少可以让它跟同类聚聚,散散心……这样,我们就到这里来了。但是我们不是来做生意的。既然已经弄成这样,我们只好回去了。不过,我刚才应该讲一句‘对不起,我很抱歉’。好吧。再见了,谢谢你。”

  ——安恩带奶牛来集市的目的就是让它到集市上散心,亲近同类。至此,前面所有的“不”都有了答案。这朴素之极的理由表达了她对奶牛的慈爱之心,也尽显她的淳朴和善良。她那窘迫下真诚的歉意也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人物的淳朴善良。

  小结:研读课文之后,在感动的同时,我们还真切地感受了小说的艺术魅力。

  1、情节:本文作者巧妙设计了悬念:安恩为什么不卖那头漂亮的奶牛?她最后道出的原委让人称奇却又合情合理,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巧妙的构思让读者于情节的波澜中体会小说特有的魅力,也很好地表现了安恩这一人物形象。

  2、人物形象:作者在短小的篇幅中,通过外貌、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借助于传神的细节刻画。塑造了勤劳朴实、慈爱善良的乡村老妇人安恩这一人物形象。她淳朴的性格和对动物的仁爱之心不只让人感动。也让人敬重。

  五、探究小说的主题及现实意义

  1、一幕集市上引人瞩目的奶牛风波结束了。引发了无数人好奇心的谜底竟是如此简单——安恩带着奶牛来到集市仅仅是为了让奶牛和同类相聚、散心。透过我们对安恩和奶牛故事的解读,请你谈谈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讨论、明确:

  安恩和奶牛有着深厚的感情,她对奶牛喜欢、爱护、怜惜、尊重,把它当做生活中的伙伴,甚至当成和自己同类的生命来看待。她对生命的尊重不是一种形式,也不是一种姿态,而是发自内心的愿望。她用看似简单的行动诠释了人与动物的深厚情感,把尊重生命做到了极致,也阐释了作品的主题:人与动物也会有真挚的感情。人应当像尊重同类一样尊重它们,爱护它们,理解它们,重视它们的情感需求;人也因之展现出高贵的人性之美。正如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所说:“对于人性,道德上的真正考验,根本性的考验,在于如何对待那些需要他怜悯的动物。”

  2、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深情诵读课文最后一段,以表达出对安恩情感世界的理解。

  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一点朗读指导:

  例如把握情感基调——这段话是安恩向诚心要买奶牛的人解释不卖奶牛的原因,希望买牛人能理解她的苦衷,要读得缓慢庄重、真挚诚恳又有点惶恐不安,表现出她对奶牛的真情和淳朴仁爱的性情,也表现出她对这种结果的始料不及和真诚的歉意。

  例如把握具体语句——“这头奶牛太孤单了”,整句要读得轻柔一些,表现安恩对奶牛的理解和爱怜,其中“太”“孤单”重读,突出奶牛的可怜处境。

  例如把握重点词语——三个“我们”要重读。安恩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和那头孤零零的奶牛视为同等的生命,要读出她和奶牛是一体的感觉来。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也可由学生自己谈怎样以声传情。

  3、100多年前,约翰尼斯·延森以日德兰半岛北部故乡风光人物为背景,把幼时听到过的各种故事和逸闻进行文学加工写成短篇故事集《希默兰的故事》,一共34篇。在这些短篇小说中,他热情讴歌希默兰的农民,赞美他们日出而作、日人而息,简朴却健康的生活。这部故事集的出现一扫当时流行的无病呻吟、追求华丽词藻的时尚,为丹麦文坛输入一股清新之气。《安恩和奶牛》是其中最出色的短篇。安恩身上所散发的人性之美,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人。那么,现时代的我们,除了为这位平凡老人的高贵人性所感动之外,从她身上还能读出一些别的东西吗?

  引导学生深层思考:安恩并不富有,但对生活有着自己的理解,她拒绝“那诱惑力简直令人难以抗拒”的“大价钱”,坚持不卖奶牛,是因为她把奶牛视为同等的生命。她生活俭朴,老牛相伴,闲适安然,表现出一种沉静安详、淡泊坦然的生活态度。她在简朴的.生活中得到了平凡的快乐,她固执的外表下有着一颗澄澈的心灵。她的本色人生引发人们对生命、对生活的深入思考,让人感悟精神的力量。

  【教学总结】

  《安恩和奶牛》这篇小说描写人物、塑造人物形象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备课时,朗读了很多遍课文,发现本文人物语言很有特色——简短但富于变化。安恩在与第一个买牛人和第二次的买牛人——屠夫的谈话中都仅各用一句话:分别是“它是不卖的”与“它不卖的”。虽只有一字之差,但两次的情感态度完全不一致。怎样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这两句话,从而更好的把握人物形象呢?是依靠教师的讲解吗?还是引导学生自悟呢?我选取了后者。在教学中,我引导启发学生读上下文,揣摩作者的情感,然后请多个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读出情,在读出情感的基础上,再启发学生领悟其中包含的人物思想感情,恰当准确地把握,全班形成共识后,再找几组学生分角色朗读。这样,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便如身临其境般进入角色,把握人物当时的情绪、心理,从而提高了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在以往的教学中,课上读课文,我总怕浪费时间,把读的工作和任务都放手的交给了学生,放在课下,有些听话的学生读了,可读时缺乏必要的现场指导,泛泛的读。不听话的学生就囫囵吞枣的读,甚至不读,语文的课堂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效果当然平平,分析人物形象很困难。可本次教学,通过读,本来很难解决的人物形象分析问题,很容易就解决了。更让我深切的意识到:语文课就该书声琅琅,只有读出情,才能悟出情,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七年级语文上《安恩和奶牛》教案设计 篇2

  【学习目标】

  1、体会小说情节巧妙的设计。

  2、把握本文的主旨。

  3、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学习重难点】

  1、体会小说情节巧妙的设计。(重点)

  2、把握本文的主旨。(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难道只有我们人会感到孤单寂寞吗?奶牛也会的。能够把动物当作人来看待,也算是爱心无限了。我们对待动物不能只看到它的物质性的一面,同时也应该看到它的精神性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人和动物的和谐共处。这一堂课,让我们继续穿越时空,走进一百年前的丹麦小镇希默兰,一起去解读一个给人无穷启发的温馨故事。

  二、自主预习

  在真相大白之前,你觉得安恩有欺骗大家的嫌疑吗?

  明确:安恩去集市原本就没有卖牛的打算,和买牛人一再发生冲突是她根本没想到的,所以从头到尾她都没有存心欺骗众人。她一开始就和奶牛悄悄地站在一边,不想干扰别人做生意;面对嘈杂喧闹的集市、熙来攘往的人群,她不过是一个悠闲的旁观者;对所有的买主,她拒绝的态度都很鲜明;最后真相大白,虽在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

  三、合作探究

  (一)情节设计

  1、安恩把奶牛带到集市上让它与同类相聚,这样的考虑合理吗?

  明确:“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自然有一定的道理。安恩富有同情心,善待动物,她认为自己唯一的奶牛孤单,无奈之下想出这个办法,这是一位农家老奶奶的智慧,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2、小说结尾,安恩对自己不卖牛作了解释后,为什么没有写集市上人们的反应?

  明确:这样结尾,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也许有人会恍然大悟,对安恩的做法表示理解,甚至称赞她的智慧;也许有生意人仍然不理解,因为每个养牛人也要生存,何况安恩并不富裕;也许有人会想到安恩的仁爱如同天使,他们会敬仰这样一位老奶奶;也许会引发一些人的思考……

  (二)探究主题

  一幕集市上引人瞩目的奶牛风波结束了。引发无数人好奇心的谜底竟是如此简单——安恩带着奶牛来到集市仅仅是为了让奶牛和同类相聚、散心。通过对安恩和奶牛故事的解读,请你谈谈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讨论、明确:安恩和奶牛有着深厚的感情,她对奶牛喜欢、爱护、怜惜、尊重,把它当作生活中的伙伴,甚至当成和自己平等的生命来看待。她对生命的尊重不是一种形式,也不是一种姿态,而是发自内心的愿望。她用看似简单的行动诠释了人与动物的深厚情感,把尊重生命做到了极致,也阐释了作品的主题:人与动物也会有真挚的感情。人应当像尊重同类一样尊重它们,爱护它们,理解它们,重视它们的情感需求;人也因之展现出高贵的人性之美。正如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所说:“对于人性,道德上的真正考验,根本性的考验,在于如何对待那些需要他怜悯的动物。”

  (三)写作技巧

  1、明暗两线,并行结构。本文有两条线索,安恩拒绝出售奶牛是明线,而奶牛自始至终的孤独则是暗线,正是因为这一点,安恩的行为才会遭到众人的误解,情节才会跌宕起伏。

  2、形象描写,栩栩如生。运用了外貌描写、细节描写、对话描写、动作描写等多种描写手法。第一自然段主要用了外貌和神态描写,叙写了安恩是个不太富裕,但自尊、勤俭、有高尚趣味、沉静、安详的老太太。除此,第一自然段中还有对周围环境的描写,意在反衬安恩的沉静和安详。第二自然段主要是对牛的描写,从中可看出这是头年老、美丽、健壮结实、甘于奉献的好牛。文中通过买牛人和安恩的对话描写等,写出了安恩的态度是从谦恭到不屑,到坚定的拒绝。对于最后一个买牛人所提出的疑问,安恩只是一般的回答。对于猜测,她感到歉意,想做些事情让对方消气。对于不满,安恩感到愤怒和无助。的确,就此而言,安恩真是个善解人意的人。

  3、层层设置悬念,文末解疑,突出主旨。故事简单,但是耐人寻味。原因就是作者把故事讲得充满悬念,具有吸引力。直到末尾才揭开谜底,让人恍然大悟,引人深思。

  四、板书设计

  安恩和奶牛

  安恩——淡泊、坦然的人

  奶牛——平凡、温顺的动物人性美体现在对一切动物的关爱

  五、课外拓展

  安恩回到家后依然过着清苦而平淡的生活,奶牛日渐衰老,将要死去。这时屠夫又出现了,提出买奶牛的请求。请你设想一下二人对话的情景,续写一个结局。

  解析:文中的安恩老太太虽然比较清贫但却慈悲、善良、有爱心。表达了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的深刻主题。续写结局,既要发挥想象,又不能脱离原文作者的写作主题。

  答案示例:“你的奶牛就要死了,现在你卖给我,还能得到一笔钱。我们来做这笔交易吧!”屠夫说。

  “它不卖的。”安恩平静地说。

  “你仔细考虑考虑,否则你会后悔的。”屠夫感到不可思议,又进行劝说。

  “它不卖的,你不会明白的,你走吧。”安恩依旧平静地说。

  屠夫看了看奶牛,看了看安恩,最后离去了。

  奶牛最终死去了,安恩把它埋葬在了山坡上。

【七年级语文上《安恩和奶牛》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苏教版七上《安恩和奶牛》说课稿05-18

苏教版七上《安恩和奶牛》课堂实录06-03

苏教版七上《安恩和奶牛》教学案例05-02

苏教版七上《3、安恩和奶牛》课文原文03-27

七年级语文上册《安恩和奶牛》ppt06-26

七年级语文《安恩和奶牛》练习题06-12

《安恩和奶牛》教学反思3篇05-26

《安恩和奶牛》第二课时导学案及答案03-04

七年级语文上册《月亮上的足迹》教案设计09-08

人教版七年级上《月亮上的足迹》教案设计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