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教案

时间:2022-04-29 13:32:10 五年级 我要投稿

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教案(精选8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教案(精选8篇)

  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风趣机智,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出示马克·吐温的故事,默读: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故事,请大家看看。(投影出示)

  有一次,马克·吐温乘火车去一所大学讲课。由于要在预定的时间内赶到,所以他十分着急,而火车却开得很慢。这时,查票员过来了,问马克·吐温:“您有票吗?”马克·吐温递给他一张票,查票员发现这是一张儿童票,就说:“真有意思,我看不出您还是一个孩子哩!”马克·吐温不紧不慢地说:“现在我已经不是孩子了,但我买票时还是孩子。您要知道,火车开得太慢了。”

  生:(默读故事)

  师:看懂了吗?想想,马克·吐温真的是在孩子时买的票吗?

  生:不是。

  师:那他为什么这样子说呢?

  生:他的意思是说火车开得慢,我买票时是孩子,但是我长大了火车还没有到目的地,可见火车是开得多么的慢。

  师:是的,马克吐温的确是这个意思。他用夸张诡辩术非常幽默地表达了此时急迫而又无奈的心情,且对火车的慢速度进行了委婉而辛辣的嘲讽,这里就体现了语言的艺术。本单元我们学习的主题就是“语言的艺术”。像这样体现语言艺术的经典故事,古今流传的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代的故事,这是一篇文言文,(示题)齐读课题──杨氏之子

  2、引入课题,解题:

  师: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生:这篇课文讲了杨氏的孩子的故事。

  师:“杨氏”的意思是姓杨的人家,哪“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

  生:“杨氏之子”的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师:如果你姓李,那你是?(李氏之子)

  二、合作交流

  师: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看同学们能不能把这个文言文故事读通。文言文和白话文在朗读上有不同之处,要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1、自由小声初读课文。

  2、请一个学生读课文,检查字音。(根据学生读时标出“为”“应”的读音)

  师:第一次读文言文的感觉怎样?

  3、师范读。

  4、生自由读,边读边画节奏。

  5、示节奏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6、生看大屏幕有节奏地读。

  三、品读体验

  1、自主理解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真不错,读完课文,大家都知道《杨氏之子》讲了两个人。他们分别是谁啊?

  生:杨家的儿子和孔君平。板:扬氏子孔君平

  师: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2、同桌交流自己的理解:

  (学习古文我很多方法,其实我们最常用的有根据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和借助工具书等,我们用这些方法来理解课文的意思?)

  师:我们同桌合作,看能不能一起把这个故事讲出来。

  (学生展开学习)

  3、全班交流自己的理解。

  做出反应,知道客人在拿自己的姓开玩笑,所以马上由孔君平的姓联想到孔雀,所以以孔雀给他开玩笑。

  板书:孔雀

  ⑶品位杨氏之子的话外之音:

  如果你认为杨梅是我家的水果,那孔雀就是你家的鸟罗!

  师:我们来分享大家的读书体会,谁来?

  生:我认为杨家小儿回答的妙在于他说:“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

  师:为什么他要说孔雀呢?

  生:因为孔君平说杨梅是杨家的水果。

  生:我认为孔君平是在取笑杨家小儿,你姓杨,杨梅就是你家的水果。

  师:这样说有道理。

  生:杨家小儿的回答妙在他听出了孔君平的言外之意,他的意思是说,杨梅不是我家的水果,孔雀不是您家的鸟,他间接否定了孔君平的说法。

  师:体会得真好!杨家小儿的意思是说,如果您认为杨梅是我家的水果,那──

  生:孔雀就是您家的鸟。

  师:还可以说──

  生:如果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杨梅当然不是我家的水果!

  生:我认为杨家小儿的回答很言语巧妙,反映敏捷,体现了语言的艺术。

  (生掌声)

  如果杨氏之子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比较,你认为哪一句更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更妙,“孔雀是夫子家禽”显得生硬,有顶嘴之嫌,而“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反映出孩子思维敏捷,语言幽默。)

  10、设想:孔君平听了杨家小儿的回答,会怎么说?

  指导学生在说孔君平的话是用上“聪惠”

  师:孔君平听了小儿的回答,会有什么反映呢?

  生:这孩子真聪明。

  生:孔君平无言以对。

  生:孔君平会暗自佩服。

  11、揭示中心词“聪惠”:

  师:可以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杨氏之子。

  生:聪惠。

  师:请大家看惠的解释是?

  生:智慧。

  师:对,语言的艺术是来自于智慧。

  四、巩固延伸

  1、同学们的体会很深刻,如果现在朗读课文,相信你能够把自己的体会带进朗读,你可以尽情地感受古文的韵味,请你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再来读读课文,然后请一个同学读。

  2、师:同学们读得真好,我们试着把它背下来好吗?全班背诵。

  3、个人背诵(时间允许)。

  4、杨家这个孩子真是聪明啊,他让我们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下面我们再来体会语言艺术魅力。

  教学反思

  文言文学习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读准,即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抑扬顿挫。二是读懂,即读懂大意,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三是在读准、读懂的基础上,学习其结构、语言及写法,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因此,诵读是文言文学习最好的方法。本文教学时,可采用师生合作、小组合作、男女对擂等方式开展诵读比赛,让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读通、读懂、读背课文。

  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古诗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能理解课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读。

  2、能在生活中运用精妙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语言的巧妙性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自古以来出现过许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那你知道关于机智儿童的哪些故事呢?今天,让我们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世说新语》。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抽读,检测读书情况。

  4、齐读。

  (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的文言文。学习本文应重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特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5、说说课文主要写的什么事?(只是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

  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意思

  1、小组学习,借助注释和搜集的资料理解文中每句话的意思,并作好记录。

  2、交流汇报句意。

  意思:梁国的杨家的小孩只有9岁,特别聪明。孔君平去拜访他的父亲,因为父亲不在,就叫儿子出来。他为客人端果子,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的水果。”小孩回答他说:“没听说过孔雀是孔先生家的家禽啊!”

  3、理解了课文意思,你现在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四、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1、有感情地读全文。

  2、背诵全文。

  五、拓展

  1、在生活中有哪些语言让你铭记在心呢?(交流自己搜集的或听到、看到的精妙语言。)

  2、演一演相声、小品或电影中的精彩对白。

  六、作业

  1、写一写对精彩语言的体会。

  2、默写课文。

  3、看《世说新语》。

  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教案 篇3

  一、课前热身

  1、课前咱们现在复习下以前学的古诗、名句,老师说上句,你们接下句:言必信—— ;与朋友交—— ;读书破万卷——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黑发不知勤学早——

  2、真不错,那咱们再来读一读大屏幕上的句子,来试试你们的朗读水平:(大屏幕出示古诗名句)

  二、谈话导入

  1、刚才我们交流的这些语言都叫文言,用文言写出来的文章呢就叫文言文。今天这节课,咱们将一起来学习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什么意思呢?

  (这个“子”在文章中可以当儿子,也可以是女儿。“之”是“的”的意思,那么连起来说也就是古时候姓杨的家里的家里有一个孩子)。

  三、初读课文,理解文意

  师:自由的读一读这篇课文,说说古文与现代文有什么区别?

  (古文比现代文简洁、像古诗一样凝练、故事有趣,但不好读。)

  师:谁愿意把大屏幕上的古文读一读?

  同学们要注意啊,梁国是一个地方。

  师:下面再请一位同学大声读。(生读完一句,于老师再指导,再示范,让这位学生读,直到读完。)很好,太棒了。完全正确。

  再请一位同学读。“你读,要超过女同学啊。”(像指导女同学一样,再指导第一句。待读完一句,让全体同学一起读第一句。再让男同学接读。)

  师:不错。请坐下。

  四、品读课文

  五、背诵积累

  师:看谁记忆力超常,现在就会背了,站起来,勇敢试一试,考一考记忆力。总是你第一个举手。

  1、指名背诵

  2、齐背诵

  六、拓展延伸

  师:这个故事选自《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写的,《杨氏之子》是记叙文,你能把它用现代文把这个故事表达出来吗,他长得什么模样?想象一下?外貌、穿戴,都写下来好不好?杨修家是大户人家,谁来招待,谁来开门呢?小孩子出来是谁叫出来的?小孩出来以后,会怎么样跟孔君平见面?

  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句子的意思。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重点句子,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及语言的巧妙艺术。

  教学用具:

  课件出示全文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了解文言文。(5分钟)

  1、师板书课题,问:题目的意思是什么?

  生:姓杨人家的儿子。

  师点拨:“之”是助词,相当于“的”。

  2、师:说一说这个课题的语言有什么特别之处?

  生:像古代人说话一样的。

  3、师小结:这是古代汉语,也叫文言文,今天让我们走进这篇文言文,感受一下古文的魅力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文,读准字音。师出示:惠、曰、禽、诣。

  2、请学生读上面的生字。

  3、师: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

  生:(只要讲清了大概意思就可以)

  4、师:说一说你感觉到文言文与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吗?

  生1:很难读通顺。

  生2:有些字没有见过,不好认。

  生3:句子比较短。

  三、熟读课文,理解意思。(10分钟)

  1、师:大家再读一下课文,根据注释说一下每个句子的意思。

  2、生读文后讲文章的意思,师点拨:

  孔君平:孔坦,字君平,为人正直,有好的名声。

  其父:他的父亲。

  为设果:小儿为他摆出水果。

  以示儿:以便给小儿看。

  此是君家果。此,这;君,您。

  夫子家禽:您家的家禽。

  3、师小结。(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中的小孩九岁了,很聪明。孔君平去看望小孩子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把小孩叫了出来。小孩摆出水果招待客人,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的水果吧。”小孩应声回答:“我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呀。”)

  四、理解重点句子对话部分

  1、师:孔君平说了什么?小儿又是如何回答的?

  生:孔君平问:这是你家的水果吧?小儿答:我没有听说过孔雀是您好家的家禽呀!

  师:对的,那么谁来说一下杨氏之子这样回答好不好?为什么?

  生1:我觉得好,他很机智。

  生2:我也觉得好,他回答的很巧妙。

  2、师小结:是的,从“应声答曰”说明他反映很快,没有正面回答说杨梅不是我们家的水果,而是巧妙地从“夫子家”说起,意思是说既然孔雀不是你家的,杨梅当然也不是我们家的了。

  五、拓展学习,背诵课文。(5分钟)

  1、师:语言表达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你们平时见过哪些地方巧妙地运用了语言呢?

  生:比如,幽默故事,笑话,对联等等。

  2、师:大家现在了解了课文的意思,那就试试去背诵吧。

  生自由读和背。

  六、布置作业:

  继续背诵课文并默写。

  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读准节奏,读出韵味。背诵课文。

  3.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过人,感悟古文韵味,初步培养学生喜爱古文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读懂故事,品味杨氏之子语言的精妙。

  2.了解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在古代梁国,有一姓杨家的孩子九岁了,特别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拜访孩子的父亲,恰巧孩子父亲不在家,于是孔君平把孩子叫了出来,想考验一下他是不是像传闻一样聪明。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孔君平是怎样考验这个孩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杨氏之子》。(板书课题)

  2.解释课题: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生说意思,师归纳)

  二、初读课文,检查朗读

  1.生自由小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指名朗读,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3.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读法。

  4.学生练习朗读。

  5.同学们,读完课文有什么感受吗?(生畅谈)

  6.多种形式朗读,学生点评。(自由读、指生读、同桌读、集体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意思

  1.学生默读课文,借助注释,自主理解课文。

  2.用现代语言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在说的过程中找出不能理解的词句,全班交流。(在进行过程中,强调“杨、孔、君、夫子”等关键词,引起学生注意)

  预设:惠:同“慧”,智慧。诣:拜访。乃:就,于是。示:给……看。

  君:您。古时敬称。闻:听说。禽:鸟。夫子:古诗对年长而且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文中指孔君平。

  3.指名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然后串连起来,说一说全文的意思。

  4.理解了每句话的意思,现在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5.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1)你对杨氏之子了解多少?

  (2)故事中除了杨氏之子,还有谁?他们谈了些什么?你从哪句中知道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谁能说一说?(生举手说)

  二、体会语言的艺术与精妙

  导语:读了这么多遍课文,你觉得哪句话最妙(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妙在哪儿?

  预设:

  1.你说杨梅和我是一家,在姓氏上和我开玩笑,我说没听过孔雀和你是一家,也从姓氏上回敬给你。

  2.一个“未闻”,孔雀和你不是一家,那杨梅和我也不是一家。

  3.如果换成“孔雀是夫子家禽”好不好?为什么?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个“未闻”,婉转的回答,既表达了对孔君平的尊敬,又不失机敏,加以反击。)

  (1)指导学生带着不同的语气,读出意味。

  (2)再造情境,迁移运用“未闻”。

  师:杨氏子,在下柳君平。师手指着杨梅说道:此是君家果。

  学生应对:未闻柳树是夫子家树。

  4.分角色对话。

  两名同学分角色读文中人物的对话。(方式:直接读原文,或用现代语言来进行对话)

  5.发挥想象,填补空白。

  师:这么聪明的小孩,他说话时的表情是怎么样的呢?孔君平听完小孩的话以后会是什么反应呢?发挥你的想象,写下来。

  三、升华感悟

  1.杨家之子思维之敏捷,言语之巧妙,让人回味无穷,真是不简单啊!其实,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说话要讲究艺术。

  2.语言的魅力充实着我们的生活,课后请同学们运用我们敏锐的头脑去感悟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课下请完成今天的家庭作业。(看大屏幕)

  (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2)课外搜集一两则《世说新语》中的小故事。

  [教学板书]

  21杨氏之子

  孔君平杨梅杨家果

  孔雀夫子家禽

  杨氏之子(甚聪慧)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古文,古文要读好,首先要理解意思,这是学生通过自读及合作交流可以基本达到的。教学时就可以放手让学生操作。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学习适时停顿朗读,入情入境地品味文本。同时以理解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何处为突破口,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深入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与聪慧,感受文本语言的精妙。

  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教案 篇6

  课题:

  杨氏之子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诣、禽”2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梁、诣、禽”3个会写字。正确读写“聪惠、应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

  5.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诣、禽”2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梁、诣、禽”3个会写字。正确读写“聪惠、应声”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按触文言文,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意图导入(8)分钟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课件学生自由阅读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互相交流:

  以上句子具有什么特点?(都是文言文,也叫古文。)

  3.交流古文:

  (1)古文中“曰”是什么意思?(就是说的意思。)

  (2)“我”在文言文中怎么说?(吾)

  (3)那么“你”在文言文中怎样说?(汝)

  (4)如果想表达一个小孩子可以好好教诲、培养的意思可以怎么说?(孺子可教也。)

  4.谁能完整地背诵我们学过的一篇文言文?(指名多个学生背诵《自相矛盾》。)

  5.谈话导题: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也叫古文。它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富。它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意义深远;它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来学习一节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杨氏之子)

  学生齐读课题。

  6.理解课题:“氏”古代“姓”和“氏”分用。姓是总的,氏是分支,后来姓和氏不分,可以混用。“杨氏”可以解释为杨家。“之”的。“子”儿子。“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7.了解《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8.简介作者

  刘义庆(403年--444年),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朝宋政权文学家。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9.教师范读课文。

  交流文言文名句,联系以前的学习的文言文,导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教学(30)分钟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3)了解这篇课文与以前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回忆以前了解的文言文的有关知识。)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教学重点生字。

  (1)“曰”不能写成“日”,“惠”和“禽”不仅要把结构写匀称,还要注意把笔画写正确;

  (2)有两个多音字要读准,一是“为设果”中的“为”读“wèi”,二是“应声”的“应”读“yìng”。

  4.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再读感知,交流学法: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这件事的?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在读好、读通课文的基础之上,对照课文中的注释和平时掌握的语言表达特点相结合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可以和其他同学团结协作,从而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

  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节奏。

  2.小组学生互读互听,互相评议。

  3.教师领读,学生再读。

  4.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师生评议。

  现阶段学生接触的文言文较少,能否正确断句、流利朗读是学生首先遇到的困难。教学中通过教师范读,给学生以停顿、语气、语调上的暗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朗读,为理解文本铺开道路。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2)分钟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理解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并读熟了课文,大体了解了课文内容。

  2.请同学们课下自由朗读,试着背诵课文。

  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教案 篇7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杨氏之子》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三组的第一篇课文。本组的主题是“语言的艺术”,所选课文最大的特点是在人物语言上见功力。编排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

  2、文本解读:《杨氏之子》选自《世说新语》。这是小学阶段第一篇文言文。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课文内容简单,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通过本课学习,一是让学生理解古文的意思,感受故乡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二是让学生对文言文有初步的认识,为以后的学习奠基;三是通过课后搜集妙言小故事,积累语言,丰富语言。

  3、教学目标:

  A类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

  3.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

  B类目标: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抓住重点词,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和聪明机智。

  C类目标:

  1.分组练笔丰满文本。

  2.交流课外搜集的妙言小故事,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4、教学重难点: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学生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因此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让学生参考课后注释读懂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把没写出来的内容补充出来,应做为难点来突破。抓住人物对话,感悟杨氏之子的聪惠,语言的精妙,也是本课重难点之一。

  5、预习作业:

  1.会写课后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能正确朗读课文,能根据课后注释,了解故事内容,旁边批注自己的感悟和不懂的问题。

  3.搜集妙言小故事,准备课上交流。

  二、说教法:

  阅读教学的核心是读,因此本课教学主要采取读式教学法。谈话导入——讲究激励性;初读寻疑——提倡自主性;再读释疑——倡导探究性;细读解析——主张创造性;美读品味——提倡鉴赏性;熟读成诵——主张积累性;读写结合——激发想象性,意在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三、说学法: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读,学习文言文的最好方法还是读,因此学习本课的主要方法是朗读。让学生经历初读—再读—细读—美读—熟读—诵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相结合,让学生经历寻疑—释疑—解析—入情—品味—成诵—读写的过程,体现学生从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说教学目标的具体实施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板块:名言导入,激发兴趣。(A3 5分钟)

  以同学们课下积累的古代名言警句为话题导入新题,解题。然后大屏幕出示《杨氏之子》,让学生读,比较与平时所学课文有什么不同,发现文言文的基本特点,言简意赅,使学生对学习文言文产生兴趣。

  第二板块:反复朗读,读好文本。(A1、2 10分钟)

  本板块除让学生过好生字关外,应重在读上下功夫。首先引导学生断句,让他们明白应怎样停顿,然后通过自读,抽生读检查。在朗读不尽人意时,老师再逐句进行指导,并通过表情和适当的.肢体语言范读,还原语言文字的形象,切切实实让学生感受到读书学习是一种乐趣。因为好的朗读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能激情激趣。

  第三板块:根据注释,疏通全文。(B1 10分钟)

  本板块的教学,在学生依据注释自读自悟的基础上,采取寻找伙伴,自由结合的方式,理解内容。在汇报学习成果时,以简驱繁,从以下几点突破难点。

  本课只有五句话。学习第一句话,应重点强调孩子姓杨,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着重理解通假字“惠”,同智慧的“慧”,但还有仁爱、善良、温顺之意。“聪惠”一词,说明杨氏之子既聪明又有教养。第二句重点理解“诣”字,诣多指拜访尊敬的人或长辈,可见这杨氏非同一般,是孔君平尊敬的一个人,而且杨、孔两家交往甚密,不然怎会“乃呼几出?”这个小孩怎么会知道来人姓孔?既然如此,就不能理解为孔君平是以杨梅取笑杨氏子,而是开个玩笑,“考考”他,是不是“甚聪惠”。第三句重点强调,孩子端来各种水果,其中有杨梅,再次强调“杨”字。第四句让学生明白,孩子姓杨,而杨梅的第一个字也是“杨”,看来,杨梅是你们家的水果。第五句强调:“禽”不是指家禽,“禽”指的是鸟,飞禽走兽。孩子由孔君平姓孔,马上想到孔雀,真可谓聪惠。

  抓住重点词语,反复朗读文中人物对话,感悟人物说话的语气,便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也不失为学习文言文的一种好办法。

  第四板块:美读品味,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惠(B2 10分钟)。

  学生仅仅理解了课文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升华文本,才能活跃思维。想想:全文55个字围绕哪三个字写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找到“甚聪惠”后,再引导学生品读全文的对话,体会杨氏之子之聪惠。

  ①从“应声答曰”可看出他反应快。

  ②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的回答中,可看出孩子会听,能听出孔君平话中话,也用孔的姓回敬孔。答得妙,加上“未闻”语气委婉客气,避免了对长辈的冒犯,且天衣无缝。

  ③从“为设果,果有杨梅”可看出他会待客,热情、大方、有礼。最后再让学生读,反复比较有无“未闻”两字的微妙变化,使学生感悟到:幽默风趣的一说一答,使见面的场面非常轻松愉快,显示出孩子的聪明机智和应对能力。

  读书要读出味道来,抓住关键词,带着问题读书,才能读出味儿来,才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第五板块:熟读成诵,丰富积累。(A2 5分钟)

  人常说:“熟读成诵更要紧”,学完课文,然后创设情境让学生诵背,更有利于积累语言,丰富语言。

  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语言艺术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这是学生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虽然难学,但学生却兴趣十足,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立足于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初步感知文言文,了解阅读古文的一些方法,能读、敢读文言文,并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教学理念】

  语文教学倡导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熟读成诵,从而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杨氏之子》是孩子们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教材这样的编排,目的有三: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能借助注释和上下文初步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感受中国五千年的语言魅力。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因此,对于初尝文言之味的小学生而言,更应该多读少讲。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引领孩子们走进这个故事,引导学生去感受杨氏之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并通过多次地朗读激发学生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使孩子们被祖国的语言魅力而折服。

  【学习目标】

  1、初步感知文言文,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能通过注释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和句子的意思。

  3、理解课文,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和他回答的巧妙之处。

  【学习重难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机智。

  【学习准备】课前搜集有关机智问答的故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初识语言的艺术

  1、读周恩来机智问答故事。

  师:同学们,你们会说话吗?

  (媒体出示周恩来机智问答故事,请生阅读后自由说说自己的感受)

  师:我们每天都要用语言进行交流,人一出现,语言也出现了,但能说话并不意味着会说话。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和别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使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课文也和说话有关。

  2、板书课题,读题。(板书:杨氏之子)

  3、解题:课文讲得是谁的故事?

  4、比较古今称谓的不同使用

  能用上课题的方式来介绍介绍自己吗?(费氏之女、陶氏之子……)

  这和我们平时的说法相同吗?(老师点拨:“之”就是“的”的意思。)

  师:不但题目如此,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文章也是古人用古代汉语所写下的文章,我们平时称它为古文,老师现在告诉你它的名字叫做:文言文。

  (板书:文言文)

  二、读,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学生自由读书,把课文读通。

  2、带着问题听教师读文。

  故事中的杨氏之子是个怎么样的人?

  故事的另外一个主角是谁?

  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3、交流、反馈,指导学生正确读好文中的句子。

  学生回答后出示: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未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教案(精选8篇)】相关文章: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11-10

五年级语文《杨氏之子》教案02-24

五年级语文《杨氏之子》教案范文09-05

五年级下册语文《杨氏之子》教学反思03-04

《杨氏之子》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06-05

五年级下册说课稿:《杨氏之子》03-14

《杨氏之子》公开课教案03-04

五年语文下册第10课《杨氏之子》说课稿11-10

《杨氏之子》语文教学反思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