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走一步,再走一步》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1-03-18 17:25:4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走一步,再走一步》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走一步,再走一步》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我个人非常喜欢《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软弱而胆小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他自认为无法穿越的狭窄拐点,是父亲的智慧,引领他坚强而勇敢地顺利拐弯,从此他的性格,步入豁然开朗的广阔——这个叫莫顿·亨特的八岁小男孩,一直体弱有病,所以妈妈一直暗示他不要冒险,有一天他在小伙伴们的激将下,爬上了一座通向悬崖的岩石架,他趴在高高的石架上认为自己“绝对没法爬下去”,坚信自己“会滑倒摔死”,就在黑暗的绝望里,父亲用平静的语气指导他“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感谢教材的编写者,充满智慧的,把这篇文章放在初中第一册的第一课,我想其初衷,就是为了让刚刚步入成长阶段的孩子们,学习怎样以“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方式,化解人生中的困难,走向生命的开朗与开阔。

  感谢课文中的“父亲”,他以一个父亲的智慧,给予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财富——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让自己胆怯的儿子,从此勇敢。

  其实我们也不必谴责课文中的母亲——她从母爱的本意与本能出发,一再告诫孩子“不要冒险”,虽然她的告诫对孩子充满了消极性的无良暗示,但天下又有哪一个母亲,不是小心翼翼的呵护孩子,生怕本来就多病的孩子再有闪失呢?

  因为喜欢,所以教课文的时候,就格外上心了些。也生发出了课堂生成中的亮点与暗点。

  亮点一:

  引导孩子朗读第11段——“嗨,慢着,”我软弱地哀求道,“我没法——”

  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我”的`语言?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语气来读?

  结果,孩子读的非常的精彩。他们用颤音,来表达出主人公内心的恐惧。

  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真正用朗读,来揣摩人物的心理。

  亮点二:

  引导孩子朗读第16段“父亲”刚刚出场时的一段话:

  “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父亲的口气,是低沉的,还是响亮的?是着急的还是缓慢的?为什么?

  学生回答——都不是。父亲的语气,应该是平静的。特别是“晚饭做好了”这一句看似与孩子眼下困难无关的话,更彰显出父亲其实是想用平静的语气,来平静孩子恐惧的心理。

  就在这样的朗读中,学生们逐步感受到了对父亲的崇拜和热爱。

  作为一名教师,我希望我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爱自己的父亲。惟有如此,父亲的伟岸,才能够助推他们少年历程中的成长。

  最得意的,是亮点三——

  我在第18段,灵机一动抛出了一个问题——“父亲有足够宽阔的肩膀,他完全可以让处于危险中的孩子跳到自己的怀里,自己用双臂接住儿子,那么他为什么还要让孩子自己一步一步的艰难爬下来呢?”

  但是暗点,也在此时产生——

  有的学生回答说“父亲不能让孩子跳下来”,理由是“太高了,20多米”。

  这个时候,我糊涂地用了“假设离地面并不高,那么父亲为什么不接住孩子”,太牵强了。

  其实,应该接着引导——真的是20多米吗?

  这样,可以领着学生细读课文第8段,让学生在争议中弄明白课文的内容——“我”只是停留在“离崖顶还有三分之二路的狭小岩石架”上。

  可惜,我当时不够机智,没有以这个步骤来提升学生“细读课文”“读细课文”的意识——课文中的“我”到底离地面几米并不重要,但是培养学生具有“深读课文”的意识,却是我工作的重点。

【《走一步,再走一步》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反思12-24

《走一步再走一步》语文教后反思06-27

七年级语文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反思07-15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反思06-0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反思05-29

七年级语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12-04

语文七年级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08-31

七年级《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12-03

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12-11

初一语文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