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八年级上册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时间:2021-03-22 17:22:32 八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八年级上册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八年级上册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1。 整体感知课文,把握长妈妈是一个怎样人?

  2.把握课文中作者情感变化过程,学习欲扬先抑表现手法?

  3.体会鲁迅先生对长妈妈怀念、同情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把握课文中作者情感变化过程,学习欲扬先抑表现手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入新课学习。】

  每个人都有一段值得回味童年时光,因为那时我们天真无忧。当代作家冯骥才在他文章写道:“我上高中时在外地。人一走,留在家乡童年和少年就像合上书。往昔美好故事,亲切人物,甜醉情景,就想鲜活花瓣夹在书页里,再翻开都变成了干枯了回忆。谁能使过去一切复活?那去世外婆,不知去向挚友,妈妈乌黑卷发,久已遗失那些美丽书,那跑丢了蓝眼睛小白猫……还有快手刘。”我们熟悉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也写过《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关于他童年文章,同学们一定还记得那个将美女蛇故事讲得生动而又诡秘人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专门写他一篇文章——阿长与《山海经》。

  课堂实录

  一、介绍作者及《山海经》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鲁迅及作品有更全面的了解,进而更深刻的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1。鲁迅简介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本散文集,其中收录了十多篇回忆性文章。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是现代世界文坛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鲁迅作品简况:小说集两部《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一部《故事新编》;散文集一部《朝花夕拾》散文诗集一部《野草》。

  2。《山海经》简介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地理著作,共18篇,作者不详,各篇著作时代也没有定论。近代学者多数认为不是出自一时一人之手。其中14篇是战国作品,《海内经》4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主要内容为民间传统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术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

  二、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给下列生字注音。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通过预习,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字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骇(hài)   孤孀(shuāng)   惶急(huáng)  疮疤(chuāng bā)  惧惮(dàn)

  诘问(jié)  渴慕(mù)      疏懒(shū)    霹雳(pī lì)       矩(jǔ)

  灸(jiǔ)     掳(lǔ)        悚(sǒng) 懿(yì)    孀(shuāng)玑(jī)

  【惶急】恐惧着急。

  【诘问】追问,责问。

  【惧惮】害怕,畏惧。

  【深不可测】深得难以测量。比喻对人或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粗拙】粗糙低劣。切地羡慕,文中有想得到的意思。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设计意图: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培养学生交流、倾听、评价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仔细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小组自由讨论。

  1.朗读1、2段,思考:为我们介绍了长妈妈那些方面的信息?说明了什么?

  明确:身份:保姆;名字:用的别人的,真实姓名不为人们所知。说明她社会地位低下的普通的劳动妇女,享受不到受教育的权利,没文化。

  2.文章写了阿长哪些事情?重点写哪些事情? 依课文记叙顺序列出。为什么这样安排?

  明确:文章写了:“长妈妈”名字来历。长妈妈喜欢切切喳喳。不许我走动。睡觉摆大字。懂得许多规矩,如元旦吃福桔,还教给我很多道理。给我讲长毛故事。给我买来《山海经》。

  其中给我买来《山海经》一事是重点。

  略写的那些内容能使人对长妈妈有个初步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实地反映长妈妈的一些毛病,但这些并不能削弱对阿长妈妈的敬意,而详写买《山海经卜事,却令人对长妈妈刮目相看,在作者看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却能够做成功”,我们可以想到幼小的鲁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3.依次领会并归纳每件事情所刻画出阿长性格特征,总结归纳阿长形象。

  明确:长妈妈有无知可笑、愚昧落后的缺点,但更有着纯朴、善良、仁慈的美德。

  4.依照文中时间次序画出事件中表明作者对阿长感情态度词句,对比前后感情有什么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方法?

  明确:学生在课文中画出,师生共同明确,作者对他“喜欢切切察察”“不许我走动”及“睡觉摆‘大’字”是“实在不大佩服”,甚至“最讨厌”。对他繁琐规矩和很多道理也觉得“非常麻烦”;而后对他讲长毛故事产生“空前敬意”,但很明显,这并不是真正崇敬和敬爱心意,因为“这种敬意”,后来竟“淡薄起来”,甚至“完全消失”。最后他买来《山海经》时,作者产生了“新敬意”,因为作者说:书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这样才有作者后来真挚感激、怀念之情,所以最后作者发出一声深沉祝福:“仁厚黑暗地母呵,远在你怀里永安她魂灵!”这样欲褒先贬,使描写人物形象给人意外惊喜和惊叹,起到出乎意外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这就叫先抑后扬写法。这种写法可以使文章有层次,形成跌宕。

  5.作者对阿长有着怎样思想感情?

  明确:纵观全文,作者先是“不大佩服”,后来“发生新敬意”,到最后发出深沉祝福。作者用了先抑后扬表现手法来刻画阿长这一封建社会普通劳动妇女形象,刻画出了一个纯朴热情、善良仁慈、关心小孩长妈妈形象,抒发了自己对长妈妈同情、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

  课后小结

  从整体说来,本文诙谐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庄重。“切切察察”的神态,睡相的描写,吃福橘时的紧张心情,“长毛”的故事,渎后令人捧腹开怀,忍俊不禁。可是,当长妈妈为“我”买回《山海经》后,作者的感情变得深沉庄重,深切怀念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这种色彩的变化,使得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表达得更加真实感人。

  课后习题

  1。  抄写并记会本课的生字词,按小组检查验收。

  2。  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题(四)的短文写作练习,在班上交流。

  板书

  阿长与《山海经》

  事件                             感情

  a、爱说闲话               →不大佩服、

  b、“大”字睡相          → 讨厌、不耐烦—

  c、我所不耐烦的规矩     → 非常麻烦

  d、“长毛”的故事        →空前的敬意(善良的讽刺)

  e、买《山海经》           →产生新的敬意(买书)

  先抑                              →      后扬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2.了解课文的记叙线索。

  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对上节课的内容的回忆,同学们能更迅速地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中来。】

  回顾上节课内容,在思考中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分析了阿长这个人物形象,谁能够口头表述出她的形象特征?

  2。作者在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时,用了一种什么写法?作者叙述的几件事情中,属于“抑”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属于“扬”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

  明确:

  1。饶舌多事、有许多令人生烦的规矩和道理,但又爽朗热心、乐于助人、关心爱护孩子; 有无知可笑、愚昧落后的缺点,但更有淳朴、善良、仁慈的美德。

  2.先抑后扬。属于“抑”的方面的事件有:

  A。喜欢切切察察;

  B。不许我走动;

  C。睡觉摆大字;

  D。懂得许多规矩,教给我很多道理;

  E。讲“长毛”的故事

  属于“扬”的方面的事件有:买《山海经》。

  课堂实录

  一、研读买《山海经》一节,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

  【设计意图: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培养学生交流、倾听、评价意识和自主 学习能力。】

  1. 买《山海经》一事的起因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简介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我”渴慕着绘图《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

  起因:我从远房叔祖那里听说了《山海经》,很想看这样的图画,但别人不肯帮我;我有没有好机会去买,念念不忘。

  经过:阿长知道我的心愿,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在她告假后的四五天,给我买回来《山海经》,让我又惊又喜。

  结果:我对她产生了新的敬意。这四本书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此后。我就更其收集绘图的书。

  2.文中写了哪些人对待这件事的态度?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作用是什么?

  文中写道那位远房叔祖的疏懒,别人又不肯真实的回答“我”,而长妈妈主动来问,“我”知道他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他说了,就连“我”也不抱什么希望,没有料到长妈妈会帮助“我”。这里用了对比的写法,突出了长妈妈的善良和对“我”细致入微的关爱之情。

  3。阿长来问《山海经》时,我是怎样想的?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我”想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阿长不识字,没文化,不知道《山海经》是怎样的一部书,何况她一向似乎并不善于关心“我”,因此她不会理解“我”渴望得到《山海经》的心情。这表明“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

  4。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表现了“我”得到绘图《山海经》的欣喜之态。可谓又惊又喜,感激不尽。

  5。你怎样理解文中说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因为这件事,“别人不肯做”,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知“我”心,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热心;别人也“不能做”,有画的《山海经》很难找,要跑多少路,打听多少地方,谁能像阿长这么给“我”操心费事,况且她又不识字,居然买来了。所以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6.文章写阿长买《山海经》的笔墨不多,用的是一种叙述语言。为什么不详写她是如何买到《山海经》的呢?(留下想象的空间),你认为她是怎样买到这本书的?

  提示:她是怎样到处打听,怎样跑书摊书店,操了多少心等。

  7.这件事可以表现长妈妈的什么特点?

  对孩子心思观察细致,关心孩子,热心帮孩子解决疑难,乐于助人。

  8.结尾两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之情。

  二、问题探究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使学生能更深入的理解本文的主题。】

  1. 本文的记叙线索是什么?

  本文是以作者的思想变化为线索的。

  2. 为什么文题是“阿长与《山海经》”,而文中却写了几件似和《山海经》无直接联系的事?记叙文的中心是作者通过记叙人和事体现出来的对生活的一定看法。中心思想贯穿着文章始终,是文章的灵魂。作者是根据中心思想来选择材料和安排材料的。

  记叙文的详略安排,是根据中心来确定的。对表现中心意思有较大作用的,为了突出重点,就要详细描述;与中心意思有些关系的次要材料就要写得简略些,详略配合得当,才能更好地突出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更好地表达中心意思。略写往往是记叙文中的烘托部分,没有略写,文章内容就会呆板,头绪就会不清,情节就会不连贯。如果说详写是红花,略写就是不可 少的绿叶。如文中略写的“我”不大佩服阿长的三件事就起到了丰富文章内容,更全面完整地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的作用。

  3。你认为本文的题目好不好?为什么?

  对于买《山海经》,作者用了相当多的篇幅和非常具体的细节描写,作者只是随意的告诉阿长《山海经》的事,他却真的买了回来,这令作者对他产生了衷心的敬意。体现了这位长妈妈的善良、热心和对孩子关心、爱护。

  三、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意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怎样看待他们?谈一谈你的想法和感受。

  课后小结

  本文按生活的本来面目,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鲁迅童年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刻画出一个真实、生动、鲜活的普通劳动妇女——长妈妈的形象。她饶舌多事、不拘小节,有许多繁文缛节,但为人诚恳、热情,有着淳朴、宽厚、善良、仁慈的美德,这些都是令作者心灵震憾的原因,文中表达了作者的深切怀念之情。其词恳切,其情真切,十分感人。加强诵读,在诵读中力口深体会。

  课后习题

  当有一天阿长为“我”买到绘图的《山海经》时,如果“我”想对她说句话,会是什么话?请写几句话描述它。

  板书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

  感知人物        烦琐、愚昧、迷信   善良、朴实、真诚

  拎出线索        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

  品味细节        竖手指、睡觉姿态、古怪仪式、讲长毛

  想象创新        紧扣人物性格、联系现实生活

【八年级上册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10-18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10-24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09-04

八年级上册《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11-10

八年级上册《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12-15

八年级上册阿长与山海经的教学设计谁有?03-29

八年级语文上册《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12-17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模板04-12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精品)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