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古诗文教学实录

时间:2021-03-31 13:10:15 古诗大全 我要投稿

古诗文教学实录

  古诗文是我们语文必需学习的知识点,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怎么对古诗文展开教学呢?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古诗文教学实录,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古诗文教学实录

  【学习目标】通过品味诗歌语言领会诗人所运用的手法及抒发的感情。

  【预习导学】

  一、作者: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唐朝著名诗人。

  二、背景

  三、学生自学古诗,注意重点字词的意思

  1.北郭:这里指城墙以北.2.白水:明净的水.

  3.为别:分别4.孤蓬:又名飞蓬,枯后根断,常随风飞旋.这里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友人.

  5.征:远行.6.浮云:漂浮的云.7.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8.落日:比喻朋友象下山的太阳一样挽留不住.9.自兹:从此

  10.萧萧:马的叫声.11.班马:离群的马.

  四、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

  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此地一别,离人就要象蓬草那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特别令人留恋而感到难舍难分。诗人和友人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

  【课堂研讨】

  一、导入课文: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离别的苦痛是每个人都曾经历的感情,发之于心而言之于外,就成了送别诗。古代交通很不发达,相知的朋友一旦分手,有可能终身不会再重逢,(唐)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古人”。因而离别在古人那里变得郑重而饱含深情,友谊也因此显得弥足珍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它就是李白的《送友人》。看一看同样是送别诗,李白是不是也和大多数人一样悲伤和凄婉。

  二、教师出示目标,学生齐读目标

  知识目标:诵读、体会诗歌语气并会背诵诗歌,了解李白的创作风格。

  能力目标:品味诗歌语言,分析其表现手法,领悟诗歌鉴赏方法。

  情感目标:感受诗人通过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领会作者朋友的深挚感情。

  三、师:我们以前在回忆诗歌学习时是分几个过程学习的?

  生:1.了解作者的生平简介和诗歌的写作背景。

  2.弄懂诗词的字面意思。

  3.仔细品味全诗。(包括重点字的使用方法,以及意象意境的分析)

  4.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和联想,深入体会诗的意境

  老师: 谁来点评一下这首诗的语气?

  学生1:老师,我觉得这首诗虽然是送别诗却毫无哀伤之意。

  学生2:我也有此感觉,所以读的时候应明快达观一些吧。

  老师: 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2:描写的景物空阔辽远,“萧萧班马鸣”中的“鸣”显出一种豪气,而“萧萧”豪迈中蕴涵着凄凉。

  老师:你能给大家作个示范吗?(此生读诗)。

  老师(面向大家):读得如何?———全班掌声响起。

  老师:大家的眼睛很明亮,对你表示赞许。———下面咱们齐读一遍,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情来,开始。

  学生自由读

  老师:看来大家感受比较深刻,读得很好。大家是怎样理解诗人情感的?

  语言是传情达意的工具,作者也是运用一系列事物来表达其最深挚的情感,能否从其他的地方举一些有关这些事物的例子?

  学生1:“青山依旧在” 中的“青山”。学生2“青山独归远” 中的“青山”。

  学生3“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中的“青山”

  老师:好在哪里?

  学生1:白水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春天写活了,写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机。

  老师:说得好!还有吗?学生2:“抽刀断水水更流”中的“水”

  老师:有道理,认识很深刻。学生3:老师我能举一个关于“落日”的例子

  学生7:名词有“青山”、“白水”、“孤蓬”、“浮云”、“落日”、“斑马”、“游子”。学生8:动词有“横”、“绕”、“征”、“挥手”。

  老师:这些词都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大家交流一下。(2分钟)

  学生9:青山和白水,比较明丽,然而孤蓬、浮云、斑马给人飘泊不定之感,与游子相照应,但是我却不明白,既然这样,为什么还写那色彩明丽的山水呢?

  老师:大家说呢?(学生疑惑)。

  老师(引导):李白是什么性格的人呢?

  学生9:他是浪漫主义诗人,是比较乐观的人。

  老师:那麽,这首诗送别诗,有没有哀伤之意呢?

  学生9:没有。这正表现了李白的豁达与乐观

  老师:所以这首诗虽为送别诗却感而不伤这就是源于李白的达观的高贵品格。

  老师:那些动词呢?大家认为哪些更好?

  学生:“横”、“绕”

  老师:好在哪里?——(学生疑惑)。

  老师(引导):首先要看这两个动词前后分别连接的是什么词。比如说“横”,前后连结的是名词,综合考虑,然后再跟“绕”的运用对比。

  学生10:“白水绕东城”, 水是动的,那应该是“绕”把水的动态写出来了吧。

  老师:说得很好,“横”呢?

  学生8:“横”描绘出了山的静态。

  老师: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学生11:老师,这样看来,“一”和“万里”也应综合考虑了。也就是说在此一别就是万里,有一种惜别之情,而“斑马”又增强了这种感情。

  老师:对。大家的发言很精彩。着首诗在同学们的积极探讨下越来越清晰了,所以我们通过品味诗歌语言,就能够了解诗人,就能与他们进行时空对话。其实这里所说的名词就是诗歌中所说的意象,我们可以把它称为意象语言,那么,什么是意象呢?大家已经体会到,它首先是客观物象,其次还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其实还有一类语言叫做情感语言,如“鸿雁不堪愁里听”、“万里悲秋常作客”中的“愁”、“悲”还有常出现的独“断人肠”等,就直接蕴寄作者的情感。而其他的词,如动词、形容词、数词等,我们就称他为特定词语。鉴赏诗歌时,我们都应该认真品味。

  语言是传情达意的.工具,作者也是运用他们最精练的语言来表达其最深挚的情感,能否从其他的地方举一些语言运用精练的例子?

  学生3:“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

  老师:好在哪里?

  学生3: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春天写活了,写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机。

  老师:说得好!还有吗?

  学生4:“僧推月下门”中的“推”与“敲”的故事。若用“推”就是说门是僧人自己关的,表现出他的孤寂;若用“敲”则说明还有其他人但是却能产生以声衬静的效果。

  老师:有道理,认识很深刻。

  学生5:老师我能举一个非诗歌的例子吗?

  老师:当然可以。

  学生5:《风雪山神庙》中“那雪下得正紧”中的“紧”字,写出了风的紧雪的急,还烘托出当时那种紧张的气氛。

  老师(微笑):看来你是一个细心而善于思考的人啊!(面向大家)其实他们刚才所说的是动词和形容词,究竟还有没有其他

  老师(引导):李白是什么性格的人呢?

  学生9:他是浪漫主义诗人,是比较乐观的人。

  老师:那麽,这首诗送别诗,有没有哀伤之意呢?

  学生9:没有。这正表现了李白的豁达与乐观

  老师:所以这首诗虽为送别诗却感而不伤这就是源于李白的达观的高贵品格。

  老师:那些动词呢?大家认为哪些更好?

  学生:“横”、“绕”

  老师:好在哪里?——(学生疑惑)。

  老师(引导):首先要看这两个动词前后分别连接的是什么词。比如说“横”,前后连结的是名词,综合考虑,然后再跟“绕”的运用对比。

  学生10:“白水绕东城”, 水是动的,那应该是“绕”把水的动态写出来了吧。

  老师:说得很好,“横”呢?

  学生8:“横”描绘出了山的静态。

  老师: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学生11:老师,这样看来,“一”和“万里”也应综合考虑了。也就是说在此一别就是万里,有一种惜别之情,而“斑马”又增强了这种感情。

  老师:对。大家的发言很精彩。着首诗在同学们的积极探讨下越来越清晰了,所以我们通过品味诗歌语言,就能够了解诗人,就能与他们进行时空对话。其实这里所说的名词就是诗歌中所说的意象,我们可以把它称为意象语言,那么,什么是意象呢?大家已经体会到,它首先是客观物象,其次还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其实还有一类语言叫做情感语言,如“鸿雁不堪愁里听”、“万里悲秋常作客”中的“愁”、“悲”还有常出现的独“断人肠”等,就直接蕴寄作者的情感。而其他的词,如动词、形容词、数词等,我们就称他为特定词语。鉴赏诗歌时,我们都应该认真品味。

  总结: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这正是评家深为赞赏的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台湾女诗人白灵说:将心情跟自然的景象放在一块,让自己跟外在的事物之间有一个互动的关系的时候,诗就在那里!

  四、李白除了这首送别诗,我们还学习过李白的哪些送别诗

  《渡荆门送别 》《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和对他们的美好祝愿。这些诗中都表现的是一种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的感情基调,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诗风

  五、回顾学过的李白的诗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秋浦歌》《独坐敬亭山》《古朗月行》《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六、李白诗风特点: 浪漫主义诗歌的特点是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当堂检测】

  一、填空题

  1.诗中的“郭”意思是指    外城

  2.“白水”的意思是      明净的水

  3.“为别”意思是         送别

  4.“孤蓬”是指         此诗中比喻远行的朋友。

  5.“萧萧”的意思是      马的嘶叫声。

  6. “浮云”在此指   飘动的云.

  7.本诗的作者是   唐   (朝代) 李白       (人名)。

  8.“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运用了  比喻     的修辞手法,它的表达作用是 形象地抒发了诗人对朋友漂泊天涯的深切关怀和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

  二、选择题

  1.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C

  A.“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中“横”字写出了青山的静,“绕”字写出了白水的动。

  B. “孤蓬万里征”中诗人用随风飘转的蓬草比喻远行的友人。

  C. “挥手自兹去”写的是既然离别已成定局,那就用潇洒一挥手来对待吧。

  D. “萧萧班马鸣”一句是借马的鸣声来寄托诗人和友人的离别之情。

  (C选项中的“那就用潇洒一挥手来对待吧”有错误,应该是“依然不舍得离别。”)

  2.对这首诗理解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D

  A.“送”字统领了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情感。

  B.“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中的“孤蓬”比喻诗人眼中离别的友人。

  C.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既点出告别的地点,又饱含着绵绵的离情。

  D.这首诗将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块,其感情基调是哀伤情调。

  (D选项“其感情基调是哀伤情调”改成“其感情基调是浓浓的依恋不舍之情”。)

  3.对这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 整首诗通过对送别环境的刻画及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

  B.“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点明了诗的主题,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无限伤感之情。

  C. “蓬”之前用“孤”来限制,准确而生动地描摹出朋友的孤单无依,行迹无定。

  D.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运用了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无限关切之情。

  (B选项“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无限伤感之情。”改成“抒发了诗人对朋友飘泊生涯的深切关怀和依恋不舍之情”。)

  2009(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0—21题。(4分)

  湖  上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20.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2分)

  “乱”字不仅形象地描绘出红林深处传出的此起彼伏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互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感。

  21.全诗写出了游人怎样的心情?(2分)

  【答案】写出了游人愉快的心情。

【古诗文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枣儿》教学实录04-06

《争吵》教学实录04-05

《社戏》教学实录04-06

《吆喝》教学实录05-06

《影子》教学实录12-14

《口技》教学实录05-18

《渔父》教学实录05-19

《太阳》教学实录05-16

日记教学实录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