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发布时间:2017-11-16  编辑:pinda 手机版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列黑体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屋舍 (shě) 阡陌qiān mò) 便要还家(yào) 诣太守 (yì)

  B、案牍 (dú)濯清涟 (zhuó) 亵玩 (xiè) 鲜有闻 (xiān)

  C、轩敞 (xuān) 箬篷 (ruò) 钩画了了(liǎo) 选贤与能(jǔ)

  D、决眦入归鸟(zì) 老妪 (yù)幽咽(yān) 垂髫(tiáo)

  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B、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C、选贤与能     D、便要还家。

  3、选出不是对偶的一项:( )(2分)

  A、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B、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C、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D、 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记承天寺夜游》是作者贬官黄州时所写,该文仅以很小的篇幅,描写深秋月夜的景色,抒发被贬后的复杂心情。

  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一句不写自己对故乡的难分难舍,却反过来说故乡水难舍诗人,为诗人送行,真是独辟蹊径。

  C、李白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杜甫则是现实主义诗人的代表,他们并称“李杜”。

  D、“拄杖无时夜叩门”中 “无时”意思是没时间无空闲,传达了无法享受美景的遗憾之情。

  5、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不妥的一项是:( )(2分)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答谢/中书书。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陶渊明,北宋文学家、诗人。一名潜,字元亮,其《桃花源记》是诗《桃花源诗》的序。

  B、《爱莲说》,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说”,是古文中的一种议论文体。

  C、《陋室铭》中的“铭”,是一种用韵文体,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

  D、《核舟记》作者是清代的张潮。这是一篇介绍核雕艺术的说明文,展示了我国古代艺人卓越的艺术才能。

  7、按照提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有一句景物描写,似水墨画一般,“ , 、 , 。”颇有点像七年级所学丰子恺的《竹影》里的墨竹画。

  (2)《归田园居》“ , ”两句,可以看出作者劳作的艰辛。

  (3)《渡荆门送别》中“ , ”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4)《陋室铭》中,作描写陋室外环境的句子是: ,

  (5)《春望》诗中,触景生情,移情于物的诗句是: 。 8、赏析。(4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①颔联用“征蓬”“归雁”自喻,暗示了诗人政治生涯的 (2分)

  ②,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描写了塞外怎样的风光?(2分)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桃花源记(10)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9.翻译句子,(4分)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0.桃花源中人为什么“皆叹惋”?(2)

  11.为何当渔人要离开时,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2)

  12.桃源世界与“大同社会”比较,你更喜欢那个社会,为什么?(3)

  (二)记承天寺夜游(12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3.解释加线的词。(2分)

  ①念无与为乐者( ) ②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者( )

  ③怀民亦未寝 ( ) ④水中藻荇交横 ( )

  1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②相与步于中庭

  15.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笔下的月有何特点?(3)

  16.你如何理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一句的含义,你如何理解?(3分)

  (三)三峡(13)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

  17. 本文的作者是 ,他是 (朝代)著名的地理学家。(2分)

  18.解释下列加粗加点的字词:(2分)

  至于夏水襄陵 或王命急宣

  虽乘奔御风 属引凄异

  19.翻译“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分)

  20.“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和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 , ”意境相同。(2分)

  21.“清荣峻茂”一句所写的对象依次是: 、 、 、 。(2分)

  22.如果你到三峡旅游,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前往,为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说说理由。(3分)

  (四)湖心亭看雪(9)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3、解释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①人鸟声俱绝 ( )②余挐一小船( )

  ③上下一白( )④客此( )

  24、用现代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5、你认为相公的“痴”表现在哪些地方?(3分)

  三,写作训练(50)

  翻开自己的成长日记,每个人都会回忆起珍藏在心中的那份感动:也许是孤独时得到的一个问候,也许是沮丧时得到的一个鼓励,也许是跌倒时得到的一个搀扶,也许是迷路时得到的一个指点……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得到来自父母、亲友、老师、同学乃至陌生人的关心和帮助,这点点滴滴的关爱,就像一颗颗爱的种子播撒在我们的心田,有那么一天,我们也会把爱的花香传递到整个世界。

  请结合你自己的成长经历,以“滴水之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参考答案:

  1、 C2、A3、D4、D5、B 6、A

  7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8、1)漂浮不定,不得志,被排挤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意思对即可)

  9 1)带领妻子和儿女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2)问现在是什么年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就更不要说魏晋了

  10感叹外面动荡的社会和世人生活的痛苦

  11不想自己平静的生活被外人打扰,不希望有战争

  12自由发挥

  13.

  ①想到 考虑到 ② 只是 ③睡觉 4)交错纵横

  14.

  ①那个夜晚没有月亮?哪儿处没有竹柏?

  ②我和他一起来到中庭

  15.月光如水,空明澄澈 似真似幻(意思对即可)

  161写出作者赏月时的闲情雅致 2写出作者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也就是因为作者不得志却能欣赏到如此美景表现出作者的旷达

  17. 郦道元 北魏)

  18至于夏水襄陵 上升到 或王命急宣 有时

  虽乘奔御风 飞奔的马 属引凄异 连接不断

  19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

  20.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21.“清荣峻茂”一句所写的对象依次是:水清 树荣山高 草盛

  22自由发挥

  23、解释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①绝消失 ②挐( 通桡 撑船 )

  ③一( 全 )④客( 客居

  24、(1)湖上弥漫的水汽结成冰花,天与云雨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2)他们见到我,非常高兴的说,湖上还能碰到您这样闲情雅致之人呢!

  25、围绕大雪三日,人鸟声俱绝 时日更定 独往湖心亭看雪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