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寒假作业2017(精品)

发布时间:2017-01-18  编辑:飞艺 手机版

  作业一

  释 “因”。

  因①能授官,不以门第取人,且不因②旧制,此乃曹操成大业之因③。其常因④人不备,袭取之,如乌巢焚粮。此一役,动摇袁绍军心,因⑤乘势击破之,成官渡大捷。此亦因⑥许攸之力而得,此正如因⑦枯木变为荣木也。途经绍墓,其尚因⑧众人至前拜祭。其量岂常人可比因⑨此其得众人之心,以一天下。因⑩其有非常之量,故能就非凡之业。

  ①因 ②因 ③因 ④因

  ⑤因 ⑥因 ⑦因 ⑧因

  ⑨因 ⑩因

  2.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昔周人有仕数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一遇。”

  [注]武节,泛指武艺兵法。

  1、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自伤年老失时( ) 是以泣也( ) 文德成就( )

  2、与“昔周人有仕数不遇”中的“遇”词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遇事不慌 B。随遇而安

  C.不期而遇 D。知遇之恩

  答:__________,意思是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吾仕数不遇

  译文:

  人或问之:“何为泣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武节始就,武主又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仕奈何不一遇也?

  译文:

  4、导致“周人”可悲结局的自身原因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二

  1.释“于”。

  “黄鸟于①飞,差池其羽”,何其美也。然于②吾等,则久别矣。自十年前偶见之,于③今已十载,未睹其姿。今造林还草,生态渐复,黄鸟复见,其鸣之美则倍于④昔。吾乡之美已闻于⑤四方。世人皆欲老于⑥吾乡,此乃多人言于⑦我也,非吾杜撰耳。于⑧是吾等畅饮抒怀,陶然醉于⑨是,不亦乐乎?

  ①于 ②于 ③于 ④于

  ⑤于 ⑥于 ⑦于 ⑧于

  ⑨于

  2.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少师事陈实,以义行称。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或问其故,烈日:“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闻其姓名,以事告烈。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诸有争讼曲直,将质之于烈,或至涂而反,或望庐而还。其以德感人若此。

  1.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以义行称( ) 遗布一端( )

  或至涂而反( )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刑戮是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王烈能使盗贼改过自新靠的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三

  1.释“以”。

  “秉烛夜游,良有以①也。”若以②己美于潘安,则出无伤;否则,以③如吾之容现于当衢,则恐惊人。故自当以④书卷为伴,弃夷以⑤近则随众而游,险以远则独不敢至之怯,慕“凌九霄以⑥闹天宫”之勇,从而可醉乎“木欣欣以⑦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之美……

  畅游书海以⑧极夫天地之乐,如此,以⑨帝位予我,亦弃之也,岂以⑩一冕之故而弃心神之逸?以⑾吾有如此之意,故方能长享逸乐。吾虽以⑿康熙六年至京师,然终未以⒀权贵交,以⒁上乃吾心之剖白,希汝能察之,故不必有“贤不见用,忠不见以⒂”之叹。

  ①以 ②以 ③以 ④以

  ⑤以 ⑥以 ⑦以 ⑧以

  ⑨以 ⑩以 ⑾以 ⑿以

  ⒀以 ⒁以 ⒂以

  2.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楚昭王欲之荆台游,司马子綦(qí)进谏曰:“荆台之游,左洞庭之波,右彭蠡之水;南望猎山,下临方淮。其乐使人遗老而忘死,人君游者尽以亡其国,愿大王勿往游焉。”王曰:“荆台乃吾地也,有地而游之,子何为绝我游乎?”怒而击之。于是令尹子西,驾安车[注]四马,径于殿下曰:“今日荆台之游,不可不观也。”王登车而拊其背曰:“荆台之游,与子共乐之矣。”步马十里,引辔而止曰:“臣不敢下车,愿得有道,大王肯听之乎?”王曰:“第言之。”令尹子西曰:“臣闻之,为人臣而忠其君者,爵禄不足以赏也;为人臣而谀其君者,刑罚不足以诛也。若司马子綦者忠君也,若臣者谀臣也;愿大王杀臣之躯,罚臣之家,而禄司马子綦。”王曰:“若我能止,听公子,独能禁我游耳,后世游之,无有极时,奈何?”令尹子西曰:“欲禁后世易耳,愿大王山陵崩,为陵于荆台;未尝有持钟鼓管弦之乐而游于父之墓上者也。”于是王还车,卒不游荆台,令罢先置。孔子从鲁闻之曰:“美哉!令尹子西,谏之于十里之前,而权之于百世之后者也。”

  [注]安车:可供乘坐的车。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之: ②于是:

  ③径: ④拊:

  ⑤步: ⑥引:

  ⑦第: ⑧若:

  ⑨卒: ⑩置: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其乐使人遗老而忘死,人君游者尽以亡其国,愿大王勿往游焉。

  ②荆台乃吾地也,有地而游之,子何为绝我游乎?

  ③若我能止,听公子,独能禁我游耳,后世游之,无有极时,奈何?

  ④美哉!令尹子西,谏之于十里之前,而权之于百世之后者也。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令尹子西的性格特点。

  作业四

  1. 释“之”。

  一僧欲之①南海,询于唐僧,唐僧不之②应。久之③,此僧以箪食瓢饮之④助至南海,夸⑤之于唐僧:“此何难⑥之有?”唐僧曰:“汝之⑦百折不挠,实可钦佩。然汝之⑧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之⑨乎?”

  ①之 ②之 ③之 ④之

  ⑤之 ⑥之 ⑦之 ⑧之

  ⑨之

  2.阅读下文,完成文后试题

  魏文侯且置相,召李克而问焉,曰:“寡人将置相,置于季成子与翟触,我孰置而可?”李克曰:“臣闻之,贱不谋贵,外不谋内,疏不谋亲,臣者疏贱,不敢闻命。”文侯曰:“此国事也,愿与先生临事而勿辞。”李克曰:“君不察故也,可知矣,贵视其所举,富视其所与,贫视其所不取,穷视其所不为,由此观之,可知矣。”文侯曰:“先生出矣,寡人之相定矣。”李克出,过翟黄,翟黄问曰:“吾闻君问相于先生,未知果孰为相?”李克曰:“季成子为相。”翟黄作色不说曰:“触失望于先生。”李克曰:“子何遽失望于我?子之言我于子之君也,岂与我比周[注]而求大官哉?君问相于我,臣对曰:‘君不察故也,贵视其所举,富视其所与,贫视其所不取,穷视其所不为,由此观之可知也。’君曰:‘出矣,寡人之相定矣。’以是知季臣子为相。”翟黄不说曰:“触何遽不为相乎?西河之守,触所任也;计事内史,触所任也;王欲攻中山,吾进乐羊;无使治之臣,吾进先生;无使傅其子,吾进屈侯附。触何负于季成子?”李克曰:“不如季成子,季成子食采千钟,什九居外,一居中;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彼其所举人主之师也,子之所举,人臣之才也。”翟黄方然而惭曰:“触失对于先生,请自修,然后学。”言未卒,而左右言季成子立为相矣,于是翟黄默然变色内惭,不敢出,三月也。

  [注]比周:勾结。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临: ②察:

  ③过: ④果:

  ⑤说: ⑥遽:

  ⑦进: ⑧傅:

  ⑨负: ⑩东: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寡人将置相,置于季成子与翟触,我孰置而可?

  ②贵视其所举,富视其所与,贫视其所不取,穷视其所不为

  ③季成子食采千钟,什九居外,一居中

  ④触失对于先生,请自修,然后学。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李克的性格特点。

  作业五

  1.释“而”。

  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而①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而②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而③青于蓝,更胜其父。婉贞博学而④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而⑤思也。三思而⑥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非而⑦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而⑧。

  ①而 ②而 ③而 ④而

  ⑤而 ⑥而 ⑦而 ⑧而

  2.阅读下文,完成文后试题

  李广与兄弟共猎于冥山之北,见卧虎焉,射之,一矢即毙。断其髑髅以为枕,示服猛①也;铸铜像其形为溲器,示厌辱之也。他日复猎于冥山之阳,又见卧虎,射之,没矢饮羽。进而视之,乃石也,其形类虎。退而更射,镞破簳②折而石不伤。余尝以问杨子云。子云曰:“至诚则金石为开。”余应之曰:“昔人有游东海者,既而风恶船漂不能制,船随风浪,莫知所之,一日一夜得至一孤洲。其侣欢然,下石植缆,登洲煮食,食未熟而洲没。在船者斫断其缆,船复漂荡。向者孤洲,乃大鱼。怒掉扬鬣,吸波吐浪而去,疾如风云。在洲死者十余人。又余所知陈缟,质木人也。入终南山采薪还,晚趋舍,未至,见张丞相墓前石马,谓为鹿也,即以斧挝之。斧缺柯折,石马不伤。此二者亦至诚也,卒有沈溺缺斧之事。何金石之所感偏乎?”子云无以应余。([汉]刘歆《西京杂记》)

  ①服猛:谓降服凶猛之敌。②簳:箭杆。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①以为枕 以为: ②示服猛也 示:

  ③冥山之阳 阳: ④其形类虎 类:

  ⑤既而风恶船漂 既而: ⑥晚趋舍 趋:

  ⑦卒有沈溺缺斧之事 卒: 沈: ⑧子云无以应余 无以: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见卧虎焉,射之,一矢即毙。

  ②莫知所之。

  ③怒掉扬鬣,吸波吐浪而去,疾如风云

  3、对于李广射石虎,杨子云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又是什么?

  作业六

  1.阅读文段,完成题目

  里有丁一士者,矫捷多力,兼习技击、超距之术。两三丈之高,可翩然上也;两三丈之阔,可翩然越也。余幼时犹见之,尝求睹其技,使余立一过厅中,余面向前门,则立前门外,面相对;余转身面向后门,则立后门外面相对,如是者七八度。盖一跃即飞,过屋脊耳。后过杜林镇,遇一友,邀饮桥畔酒肆中。酒酣,共立河岸,友曰:“能越此乎?”丁一士应声耸身而过。①友招使还,应声又至。足甫及岸,不虞岸已将圮,近水陡立处开裂有纹,丁一士未见,误踏其上,岸崩二尺许,遂随之坠河,顺流而去。素不习水,但从波心跃起数尺,能直上而不能旁近岸,仍坠水中,如是者四,力尽竟溺焉。②盖天下之患,莫大于有所恃。恃财者终以财败,恃势者终以势败,恃智者终以智败,恃力者终以力败。有所恃,则敢于蹈险,故也。田侯松岩于滦阳买一劳山杖,自题诗曰:“月夕花晨伴我行,路当坦处亦防倾。敢因恃尔心无虑,便向崎岖步不平。”斯真阅历之言,可贵而佩者矣。

  (节选自【清】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

  注解:①过厅:过道,厅堂可以通行的地方。②田侯,即田功,字松岩,纪晓岚的朋友。

  一 解释加点的字

  1里( ) 2甫( ) 3虞( ) 4圮( )

  5遂( ) 6素( ) 7竟( ) 8敢( )

  9便( ) 10斯( )

  二 翻译

  ①友招使还,应声又至。(3分)

  ②盖天下之患,莫大于有所恃。(3分)

  三 回答问题

  你怎样看待“有所恃”? “可贵而佩者”是作者针对什么而言的?

  2.阅读文段,完成题目

  范仲淹

  范仲淹,字希文,其先邠州人也,后徙家江南,遂为苏州吴县人。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

  母丧去官。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置府学。上书请择郡守,举县令,斥游惰,去冗僭,慎选举,抚将帅,凡万余言。以殊荐,为秘阁校理。仲淹泛通《六经》,长于《易》,学者多从质问,为执经讲解,亡所倦。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土大夫矫厉沿风节①,自仲淹倡之。

  岁大蝗旱,江、淮、京东滋甚。仲淹请遣使循行,未报。乃请问曰:“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恻然,乃命仲淹安抚江、淮,所至开仓振之,且禁民淫祀,奏蠲(jiān免除)庐、舒折役茶、江东丁口盐钱,且条上救敝十事。

  【注释】①矫厉沿风节:正直、严肃、崇尚气节。

  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更适: 去之: 知: 凡:

  以: 六经: 质问: 亡:

  感激: 振: 淫祀:

  2.翻译:

  (1).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2) 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3. 简答:本传记详写范仲淹举进士前的经历,与后文所叙的内容有何关系?请作简单说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