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六年级语文上册《学与问》教学反思

时间:2021-05-30 12:56:36 六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学与问》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学与问》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学与问》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学与问》教学反思1

  《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刚拿到这篇文章,通读一篇。与我们学过的《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很相似,在文体和结构方面几乎都如出一辙。应该说这篇文章脉络清晰,内容简单。

  课文第一个事例是哥白尼的例子,我引导学生抓住“经常”和“缠着”理解哥白尼非常喜欢问。“这对哥白尼后来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吗?”与下文的“不懈追求”联系起来。“这些问题呢?”读一读这些问题。抓住省略号让学生说说哥白尼还可能提哪些问题。并列举古今中外名人因为勤学好问而成功的例子。让学生把握这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与他成就的联系。

  第二个事例是沈括的例子。他就是通过自己的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想结合解开了心中的疑团。最终成为了一个了不起的'科学家。(“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梦溪笔谈》)

  我们现在现在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我们应该怎么办?(多问)问谁呢?怎样问呢?自然过渡到第三自然段的学习中去。(要学会发现问题,随时随地提出问题,拜能者为师。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在由“能者为师”让学生说说与之相近的名言警句,如“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等。

  最后回到文章的中心观点,让学生将学与问结合起来,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做学习的主人。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学与问》教学反思2

  《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列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另一个是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感悟:“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让学生明白“只有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勤学好问固然重要,但在求知的过程中,还要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去获得答案。

  在课堂上,学生乐于思考,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不仅巩固了课本知识,体验了文体的结构,更重要的是学生将已有的知识与新知识相结合,更加能体会课文所蕴含的哲理:“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只有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在知识的天地飞得更远。”学生领会了文章的主旨,再联系实际生活,才能学以至用。

  学生对课外知识的阅读积累很有限,在提问到相关课外知识时,只有个别学生能够回答完整,这说明以后要注重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并形成良好的积累习惯。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学与问》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语文《学与问》教学反思07-01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3、学与问》说课稿05-19

六年级上册《学与问》教学反思三篇06-08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3课《学与问》教学案例05-10

《学与问》教学反思汇总三篇05-27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3课《学与问》课文04-16

第23课《学与问》 教学设计与反思06-23

第23课《学与问》教后反思(苏教版六上)06-19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钱学森》教学反思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