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诗词》全解

时间:2018-06-06 19:49:46 七年级下册 我要投稿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诗词五首》全解

  【第一部分:背景知识及相关背景】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诗词五首》全解

  一、字音及词义:

  悠然:悠闲自得的样子。

  人境:人世间。

  车马喧:诗中指世俗往来的纷扰。

  日夕:接近黄昏的时候。

  真意:真正的意趣。

  辨:辨别,说明。

  客路:旅途。

  风正:顺风。

  残夜:夜将尽之时。

  旧年:一年将要结束的时候。

  乡书:家信。

  天街:京城的街道。

  润如酥:滋润如酥。酥,奶油。

  绝胜:绝佳。

  黑云:诗中比喻敌军。

  临:抵达。

  声不起:声音不响。这里指鼓声低沉。

  玉龙:宝剑的代称。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陶渊明(公元3xx~4xx年),字元亮,一说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他的祖父、父亲均做过太守一类官职,但到了陶渊明,家境早已破败。因为有这样的家世背景,陶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书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他自29岁入仕,作过州祭酒、参军一类小官。后因仕途坎坷,又不耐烦为五斗米而折腰向乡里小人,更愤慨于南北士族的兼并不厌,王恭、司马道子、桓温、刘裕等人的篡乱相替,陶渊明于41岁毅然辞去在任仅80余日的彭泽县令,回柴桑归隐。此后直到他逝世的23年间,以耕读自娱,未再入仕。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有《陶渊明集》传世,主要散文有《归去来兮辞(并序)》《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王湾,生卒不详,洛阳人,先天年间进士。开元初为荥阳主簿,仕终洛阳尉。王湾文名早著,殷璠《河岳英灵集》说他词翰早著,为天下所称。尝往来吴楚之间,多有著述。《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被张说激赏,亲手题在政事堂,让朝中文士人作为楷式。

  韩愈(公元7xx~8xx年),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南)人。自谓郡望晶黎,世称韩昌黎。早孤,由嫂抚养。刻苦自学。贞元进士,任监察御史,以事贬为阳山令。赦还后,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又因谏阻宪宗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史部侍郎。卒谥文,世称韩文公。力反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其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昌黎先生集》。

  李贺(公元7xx~8xx年),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县)人。唐代著名诗人。唐宗室郑王之后家世属皇室后裔。少有奇才,七岁能辞章,二十岁应河南府试,被举进士。但因其父名晋肃犯讳(因为晋与进两字音同),取消了考试资格而失去进身之路,仅做过礼郎之类的小官,郁郁不官志,致力于诗歌创作。后因贫困和疾病折磨,在二十六岁的盛年死去。李贺年少即有诗名,为韩愈等赏识,是我国文学史上颇有影响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作想象奇特新颖,常借助美丽的神话传说,驰骋丰富的想象,构思独具匠心,创造出奇特瑰丽的境界。诗歌词近旨远,在唐代诗坛上别树一帜,有长吉体之称。但其作品也有刻意求奇,流于晦涩难懂的一面。著有《李长吉歌诗》。

  马致远(公元12xx?~13xx?),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曲四大家之一。《录鬼簿》记载他曾任浙江行省务官。晚年辞官隐居。所作杂剧有16种,流传至今的有《青衫间》《汉宫秋》《荐福碑》等7种。代表作《汉宫秋》,是元代杂剧中优秀作品之一。另有散曲见于《雍熙乐府》诸曲集,后人将其散曲辑为《东篱乐府》,其中《天净沙·秋思》及《夜行船·秋思》尤为著名。

  2、关于背景

  《饮酒》

  《饮酒》二十首,前有小序说:余闲居寡欢,兼此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景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据此,则这二十首是同一年秋天饮酒后写的杂感诗。托言酒醉,是为逃避当时的文网。萧流《陶渊明集序》说: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饮酒》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大概作于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xx年),陶渊明五十三岁。

  《次北固山下》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濒临长江,与金山、焦山到为犄角。它扼当运河与长江交汇口的南侧,是南来北往船只必经之处。王湾是洛阳人。据《唐才子传》说:他尝往来吴、楚间;据《全唐诗》题下小注,这首诗即写于王湾往游吴中(今苏州市)的路上。

  明代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四把此诗列为盛唐绝作之一,且认为它视初唐格调如一;而神韵超玄,气概闳逸,时或过之。也就是说:这首诗在格调上与初唐的诗歌并无二致,但是在神韵和气象方面较初唐的诗歌更加超妙、闳逸(宏阔、飘逸)。

  傅璇琮同志指出:王湾唱出了那样风格壮美而又富于展望的诗句,一扫武、韦时期绮丽不正的诗风,这就不能不使人们一新耳目,预示着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康庄大道。(《唐代诗人丛考》)我赞同他的看法。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的。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原来他的平淡是来之不易的。

  《雁门太守行》

  李贺生活的年代是唐代中期,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并且发生过多次战争。如史载,元和四年(8xx),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元和九年,他身先士卒,突出、冲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逃窜。李贺这首诗写的是朝廷与河北藩镇之间的战争状况。

  《天净沙·秋思》

  元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

  杂剧就是戏剧。一部杂剧,一般由四折戏加一个楔子构成。一折,相当于现代戏剧的一幕;楔子相当于序幕或过场,放在全剧的开头或中间。角色有正末、正旦、冲末、贴旦、净等。除演唱而外还有科白,科表示动作或舞台效果;白是道白或说白。先白后唱,是元杂剧的定格。

  散曲包括小令和散套两部分。小令是单个的曲子,跟现代的歌词大致相近,是按曲调创作的,每个曲调都有自己的名称。各个曲调的字数和句式都不相同,常用于写景、抒情。课文即属这种形式。散套,又称套曲套数,通常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联缀而成,长短不论,一韵到底,一般都有尾声,适宜于叙述比较复杂的内容,如睢景臣的《汉高祖还乡》。

  曲和词体式相近,都是按调填词,但词的定格一般不变(一种词牌可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体式)。而曲一般在字数定格外可加衬字,较为自由,又多使用口语,风格明快泼辣。

  【第二部分: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饮酒》

  写自己心与世俗远离,所以身在尘俗之境而能感受到超尘绝俗的乐趣。

  《次北固山下》

  诗人即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这首诗咏早春,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

  《雁门太守行》

  这首诗描写一位激昂慷慨、逆境奋战、誓死疆场的英雄。以热烈的礼赞和深沉追念的心情,塑造出十分具体而动人的人物形象。

  《天净沙·秋思》

  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二、文章脉络

  《饮酒》

  一、二句以平易的语言直接道出作者对幽美宁静的田园的喜爱,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的厌倦。

  三、四句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表现作者对超尘脱俗境界的追求。

  五至八句描写田园的美好景色,用菊花、南山、山中晚景、归林飞鸟构成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面,表现出作者陶醉于其中的悠闲自得的心情。

  末尾两句是全诗的总结;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是刚要把它说出来,却已经找不到合适的语言。

  《次北固山下》

  首联:写旅途所见的大江两岸的景色。

  颔联:写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波平浪静的景色。

  颈联:写在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景色。

  尾联:抒写乡思愁绪。遥应开头,照应旅况,自问自答,以怀乡之情作结。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在这首送给好友张籍的小诗中,诗人对早春美景进行了生动的描绘和由衷的赞美。诗歌第一联直接描写早春景色。第一句写近景,写长安大街上的春雨。润如酥三字十分传神地写出了初春小雨细密滑润,珍贵如油的特点。第二句写远景,写春草。在春雨的滋润下,郊野的小草,生机勃勃,远远望去,呈现出一片朦胧嫩绿的颜色,可当你走近细看时,看到的却只是稀朗的嫩芽,那诱人的绿色反而看不到了。这一句生动地写出了诗人细腻观察之后的真实感受。在前两句写景的基础之上,诗人在第二联中,以议论的方式,进一步抒发自己对初春景色的赞美之情。这小雨如酥,春草初绿的时节,正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它的美丽远远超过长安城里那柳絮如烟的晚春盛景。

  《雁门太守行》

  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

  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次写写城内的守军,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此刻他们披坚执锐,正严阵以待。这里借日光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

  三、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作亡,守城将士依然处于不利地位,为下面官军援救作了必要铺垫。

  后四句写驰援部队的活动。同时也反映出刚届青年的作者立志报效国家的决心。

  五、六两句写驰援部队,黑夜行军,登临易水,与敌军共战的场面。最后两句写守军面对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诗人引出这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天净沙·秋思》

  全曲共五句,可分两层。

  第一层(前三句),用九个细节构成一幅画面,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现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

  枯藤,秋末之景。昏鸦,黄昏时归巢之鸦。见此景如何不动游子思乡之情?他人有家而我独无,又增一分思乡之情。古道荒凉。西风起而一年将尽。马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人何以堪?

  第二层(后两句),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断肠一语,为全篇主旨所在。

  点出特定时间。夕阳照应上文昏字。断肠人在天涯一句卒章显志。上文写景,均系为此句作铺垫。

  三、写作方法

  《饮酒》

  ⑴全诗景、情、理融为一体,意境深远含蓄。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这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为一支轻盈的乐曲,同时也体现了全诗的宗旨,归复自然。

  ⑵语言朴素自然。

  如开头四句就平易得如同口语,其实结构非常严密。第一句平平道出,第二句转折,第三句承上发问,第四句回答作结。高明在这种结构毫无生硬的人为痕迹,读者的思路不知不觉被作者引导到第四句上去了。

  《次北固山下》

  这是一首写景诗,就长江的风景引起旅途的乡愁,是谓即景生情。

  青山指北固山,绿水指长江。青山绿水寻常用法,未免近于俚俗,但此处加了外前两字,却将北固山的位置,确定得不能用于别处。见得旅程介于水陆之间,因此和下联两岸一帆描写水陆发生密切的关系。颔联完全是写景,其中平阔正悬都是诗眼。因为潮平两岸即加阔,风正一帆正挂着。颈联在那时张燕公非常称赏,以为可作文章楷模。因为此联是即景抒情,见得海日生残夜,江春又入旧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作客日久,引动归思,就结出盼望乡书欲借雁足以传也。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虚实相生,出神入化

  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可算得上是虚实相生手法的一个典范。天街二句写长安早春景色,具有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的笔力。从细草盖地,远看一片草色近却无之实,使早春绿意淡然但万物焕然一新的特点跃然纸上。其咏叹早春,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他写细雨滋润后的大地,仅用了一个酥字,却极其精炼地道出了春雨过后的天街的特点,给人以平和温馨之感。他写晚春的浓绿,用了烟柳满皇都,读者眼中虽是烟柳,但眼前之景却是包罗万象,早春的清新平淡早已不存,取而代之的却是晚春的强烈的绿,绿的使人透不过气,浓的过于夸张,过于刺目,此外又有山穷水尽已无路的感慨。这正是作者抓住了烟柳之满,以实衬虚所致。韩愈此诗,虚实相生手法的运用已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雁门太守行》

  ⑴熔铸词采,驰骋想象。

  诗中黑云压城城欲摧构思新奇,形象饱满,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喜欢吟诵的诗句。

  ⑵浓艳色彩的`词语运用。

  一般说来,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不宜使用表现浓艳色彩的词语,而李贺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非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或让它们并行错出,形成强烈的对比。例如用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阳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两相对照,色彩鲜明,爱憎分明。

  《天净沙·秋思》

  ⑴简约与深细相依。

  古人宋玉曾用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来形容美女身量的恰到好处。《天净沙·秋思》文字之精练,也可以说达到了不能再增、减一字的程度。全篇仅五句,28字,既无夸张,也不用典,纯用白描勾勒出这样一幅生动的图景: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心中来,肝肠寸断。至于游子为什么漂泊到这里?他究竟要到哪里去?这些言外之意,尽可听凭读者去想象。这首小令,确实不愧为言简意丰、以少胜多的佳作。小令的前三句,18个字,共写了九种事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但是,凝练而并不简陋,九种事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事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这些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作者没有写它些事物的方位,也未写这些事物与游子活动的关系,但读者又可以想象得到,并把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简约之中见出深细。

  ⑵静景与动景相映。

  《天净沙·秋思》的艺术效果,又得力于成功地运用了映衬技法。作者将许多相对独立的事物同时纳入一个画面之中,从而形成动与静、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西风与古道相映,便道路更见苍凉;在作者勾勒的秋景图上,一面是枯藤、老树、昏鸦在秋风萧飒中一派灰暗,一面是落日的余辉给枯藤、老树、昏鸦涂上一抹金黄的颜色;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从整个构图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但人是主体,景物是人活动的背景,把前景写充分了,主体就被烘托出来了。这正是相到映衬的妙用。

  ⑶景色与情思相融。

  诗言志。这首小令旨在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但人的思想感情,是抽象的东西,难于表达。作者运用传统的寄情于物的写法,把这种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的可感的事物,具有明显的深秋色彩,与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处,用有形表现无形,方使人感到具体生动。自然景物本来是没有思想感情的,但当诗人把这些客观事物纳入审美的认识和感受之中,这些事物便被赋予感情的色彩,同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了。小桥、流水人家,不过是极常见的普通景色,但当它与断肠人在天涯同处于一个图景之中时,便不再孤是孤立的景物,而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使图景带上悲凉的气氛。所谓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就是这个道理。

  四、名句赏析

  《饮酒》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在东篱下采菊,悠然望见南山。苏轼《东坡题跋》卷二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风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索然矣是说这两句意思是无意是偶见南山,南山胜境正好与悠然自得的心情、与自己隐居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其意相合;如果有意却望南山,人为地去寻真意,则失去自然之趣。南山,丁福保《陶渊明诗笺注》认为指的就是庐山。

  《次北固山下》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残夜还未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其炼字炼句极见功夫。生和入是拟人手法,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驱尽黑暗,江上景物呈现的春意闯入旧年,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可谓景中含理,景中出理。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全篇中绝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遥看近却无了。试想: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在何处?连影儿也不见。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你瞧吧,春来了。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迹,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可是当你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诗人象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远远望去,再象也没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这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这设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皇城中的街道)上的纤细小雨。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更给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而小雨又滋润如酥。酥就是奶油。受了这样的滋润,那草色还能不新吗?又有这样的背景来衬托,那草色还能不美吗?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次句写城内的守军,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这里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不能等同起来,敌军围城,未必有黑云出现;守军列阵,也未必就有日光前来映照助威,诗中的黑云和日光,是诗人用来造境造意的手段。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写秋原旅人的情怀。开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纯粹写景。作者只单纯地说了六种景物,便让一幅秋野黄昏行旅图的背景活现在读者眼前:天色已是黄昏时分。夕照下的枯藤攀附在老树上,树头几点寒鸦。地上一条清溪,溪上架着小桥,不远便是数椽幽静的茅屋。第三句古道西风瘦马,虽然还是只说景物名称,但是这三个词却具有丰富的感染力:古道是苍凉寂寥的,西风是萧瑟悲凉的,瘦马是疲惫无力的,这已经不是单纯地写景了。而瘦马一词,在这里还应该包含骑在马上的人。这是这幅画面的主要部分。夕阳西下写时间,断肠人在天涯,这才明显地写到旅人,写到旅人的心情。秋天本来就容易使人发生悲凉之感,特别是在苍然暮色中,对着荒郊萧瑟的景物,骑着疲惫的瘦马,孤独地走向天涯异域,他更会想到故乡的人,瞻望漫长的前路,因而触动情怀,引起悠悠的哀愁。作者只说了断肠人在天涯六个字,就含蓄着这许多的意思。

  【第三部分:类文品读】

  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回答问题: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本诗押韵的字是 ,韵脚是 。

  2、这是一首送别诗,交代送别地点的句子是 ;虚写景物的诗句是 。

  3、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的意思是什么?

  4、天涯若比邻中比邻的意思是 。

  5、对本诗首联赏析有误的是( )

  A、城阙指长安,送别之地,五津采用借代手法,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

  B、在长安而望五津,可望并不是实写,这是诗人的想像,使人感到气象宏伟。

  C、既望中可见,则此行并非远别,因而有不必伤别之意,这两句为全诗奠定抒情基调。

  D、这两句承题,叙将别之时的景象,借景抒情,有依依不舍之意。

  (参考答案:1、津、人、邻、巾;in 2、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3、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心的朋友时刻关怀自己,即使远隔天涯,也会觉得跟近邻一样。 4、邻居 5、D)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诗词五首》全解】相关文章:

1.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爱莲说》全解

2.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岳飞》全解

3.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强项令》全解

4.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强项令》全解

5.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课文全解和课文目录语文版

6.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全解之《强项令》

7.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蟋蟀在时报广场》课文的全解

8.语文《巨人和孩子》课文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