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优秀课文赏析

时间:2023-01-07 15:24:31 课文 我要投稿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优秀课文赏析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跟课文打过交道吧,借助课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你知道课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优秀课文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优秀课文赏析1

  一、全文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提出问题──什么是格物和致知。

  第二部分(3~12):分析问题──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和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13):解决问题──真正格物致知精神在学术研究和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的重要性。

  二、全文的写法及语言特点

  本文是丁肇中一个报告中的一部分,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

  1、扣题开谈,适时立论。

  文章一开始并没有直接提出全文的论点,而是紧扣文题,先引用《大学》中的句子,扼要说明格物致知的意思,强调探察物体即实验在现代化学术中的重要性。然后从大处落笔向中心靠拢,先说明中国传统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埋没了其真正意义。接着从实验过程的两个特点,中国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作者自己的亲身经验,分析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最后指出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两个意义,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2、思路清晰,说理缜密。

  这篇文章在论证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过程中,先论述传统儒家对格物致知精神的不科学态度,接着阐述格物致知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最后指出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含义,逐层深入,有很强的说服力。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一气呵成。

  3、风格朴实,方法灵活。

  文章简短精要,写得朴实通俗,深入浅出,读来亲切有味,没有说教气息,这种风格也是漫谈式论说文的一个特点。这种风格的形成除了语言的明白通俗外,与行文的灵活和说理方法的多种多样也是分不开的。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优秀课文赏析2

  1、多年来,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

  品味: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就提出了他的论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全文就是围绕着这个论题进行论述的。

  2、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品味:这一段揭示出中国传统教育的目的,这个目的与丁教授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不一样。作者所说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意义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也就是通过实验得到知识。

  3、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哲学家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品味:这两段文字举明“格”竹子苦思头痛而失败的例子,证明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4、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重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品味:这两段文字是后面几段的总说,说明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在于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才能得到。

  5、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品味:这一段说明实验的过程应该是积极的探测。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动手栽种、研究生长过程、科学的观察。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优秀课文赏析】相关文章:

语文课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赏析03-27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原文03-30

关于课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教学设计04-11

初二语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08-08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03-16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阅读题目04-29

《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导学案03-22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导学案08-09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