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造人》教学教案与练习

发布时间:2017-12-08  编辑:林仪 手机版

  28、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

  2、按课文内容复述

  3、完成导学案的练习

  4、阅读相关材料《嫦娥奔月》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4

  教学策略:

  阅读神话,要理解其积极意义,女娲是神,具有非凡的能力,她造人的手段、方法体现了“神”的威力,而在细节的处理上,作者又赋予了她人的心理,人的感情。

  课前自学

  (一)读一读,识记下列的内容

  女娲(wā):传说中造人、补天的神。

  幽光(yōu)

  灵敏:反应快。

  绵延:延续不断。

  莽莽榛榛(mǎnɡ zhēn):草木丛生的样子。

  神通:原是佛教用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今指特别高明的本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积累基础

  写出表示人兴奋、高兴的成语,看谁写得多。最少写5个。

  二、研读课文

  1、整体感知

  研读课文,比较神话故事和课文内容,筛选出联想想像的内容。

  明确:

  课文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1)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2)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场面;(3)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4)作者的评述,其中女娲造出小人之后欢欣鼓舞的场面以及对女娲的人性化描写最见作者的想像力。

  2、句段品读

  (1)画出文中描写女娲形象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然后分析女娲的形象。

  明确:

  神话中的主人公女娲是神,具有非凡的能力,她造人的手段、方法体现了“神”的威力,而在细节的处理上,作者又赋予了她人的心理,人的情感,人的生活体验,从而使想像内容既显“神威”,又合人情事理。女娲所以要造人,是因为她感到寂寞孤独,造人的愿望自然而真实;采用模仿自己的样子造出人形的方法,是出于水中自己像的偶然诱发,极富于人类经验;“人”的产生,使女娲得到做母亲的自豪和欣慰;晚霞里,星光下,女娲的忙碌疲倦,正显露出一位母亲勤劳、智慧、伟大的身影。

  (2)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是如何理解这种写法的?如果你也有神力,你能创造出其它的物种吗?

  明确;

  那时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做出科学、准确的解释,但是人类想要探求自身的起源,所以借助想象。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象恰恰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

  三、探究质疑

  (1)跳读课文,画出文中表达人类诞生后表现女娲的喜悦心情的句子,讨论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2)讨论女娲分批造出的“人是否有区别。

  (3)女娲创造了人类,却滑赋予每个人无限生命,让人类自己繁衍讨论这样对人类有什么好处。

  提示:

  人的产生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人类产生的同时,也产生了“爱”,产生了人间的温暖……

  (4)神创造人,是对人类起源的错误解释,但是这类神话为什么能够世代流传?

  提示:(1)这类神话描写了人类出现之前地球上的情景,这是引人遐想的。(2)这类神话都有奇妙的想像,这是非常有趣的。(3)这类神话无非是现实的人类繁衍历史的改造,非常富有人性,这是令人感觉亲切的。如女娲的形象分明是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四、归纳小结

  神话的主要特点是:

  1.神话把自然加以形象化,进行了不自觉的艺术加工;

  2.神话创作的基础是现实生活,创作方法则是浪漫主义的;

  3.神话表现了远古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信念。正因为这样,所以神话具有丰富多彩的想像、奇妙的情节和感人的艺术力量。正如马克思说,它表现了“人类童年时代的天真”,具有“永久的魅力”。

  我国远古比较著名的神话有: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鲧禹治水、刑天舞干戚、共工怒触不周山等人

  28、女娲造人(课堂检测)

  1、文中第10自然段“人”字所用引号的作用是(3分)( )

  A、特殊意义 B、强调 C、引用 D、特定称谓

  2、解释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4分)

  开天辟地( ) 生气蓬勃( ) 兴高采烈( ) 疲倦不堪( )

  3、下列语句表现女娲如何让人类自己繁衍生息内容的一句是(3分)( )

  A、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B、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搓着。

  C、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入一个泥潭里……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模样一般无二。

  D、她终于想出了一个方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儿分男女,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