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七年级语文10月月考试卷

发布时间:2017-10-12  编辑:沈舒文 手机版

  (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寒颤(zhàn) 抹泪(mǒ) 嫩芽(nèn) 粼粼(líng)

  B.并蒂(bìng) 慈怜(cí) 徘徊(huái) 瑞(ruì)

  C.欹斜(qī) 絮叨(xù) 逮着玩(dài) 拆散(chāi)

  D.霎时(shà) 憔悴(cuì) 瘫痪(huǎn) 匿笑(nì)

  2.下列词语中有4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2分)

  祷告 委曲 瑟缩 荫蔽 分歧

  惊呀 烂漫 决别 信服 翻来复去

  错别字

  改 正

  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忍受,艰苦支持。)

  B.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伴随,陪同。)

  C.我们俩形影不离,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而一”。(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

  D.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比喻不愉快不顺利的事情。)

  4.下列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随着经济的发展,路子会越走越宽,人们各得其所,这是毫无疑义的。

  B.今天下午足球开赛了,小张都没收到他盼望已久的足球票,真叫他喜出望外。

  C.有资料显示,北京市父母自作主张给孩子用药造成严重后果的患儿与日俱增。

  D.区区一条生命,在他们眼里,正和一根草、一堆马粪一般,是满不在乎的!

  5.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仿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连贯,句式相同。(2分)

  牵挂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有了妈妈的牵挂,朴素平凡的生活便溢满了温馨的记忆; 。

  6.综合性学习。(5分)

  刚刚跨进中学的大门,眼前的一切都是新的:新的校园,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教室,新的课桌,新的目标,也结识了新的朋友等等,你一定有许多新的感受,请完成下列任务。

  (1)校园美景驻心中。踏进新的校园,优美舒适的校园风光映入眼帘,请把你感觉最美的一处用一句话描述出来,用上一种修辞手法,30字以内。(1分)

  (2)推销自我。进入中学的第一堂课,班主任让大家互相认识,主要是让同学们作自我介绍,并美其名曰“推销自我”。你跃跃欲试,急切地想把自己的优点展示出来,希望赢得同学的好感,结识更多的朋友。请把你要说的话写下来,80字以内。(2分)

  (3)竞选科代表。班会课上,老师让同学们自荐和竞争各学科科代表,你很想当某学科(任选一科)科代表,但你这个学科的成绩并不是全班最好的,你怎么说才既得体而又能赢得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呢?(40字左右)(2分)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15分)

  (一)古诗文积累(5分)

  7.默写填空。

  (1)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2)绿树村边合, 。(孟浩然《过故人庄》)

  (3)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4)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用“ , ”的诗句表达自己想把思念托付明月带给远方朋友的情感。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8~11题。(10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8.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1)陈太丘与友期( ) (2)相委而去( )

  (3)去后乃至( ) (4)元方入门不顾( )

  9.翻译句子。(2分)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0.“下车引之”与“入门不顾”各自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活动?(2分)

  11.用文中词句填空。(4分)

  全文批判的核心是 和 ,作者强调了 和 对于修身为人的重要性。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2~15题。(16分)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窗外天上北归的雁群,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候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时,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啦唰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开得正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2.文中一、三两段反复写母亲要推“我”去看北海的菊花,母亲为什么要这么做?(3分)

  13.文中对母亲形象的刻画颇具匠心,请细心品析。(4分)

  (1)请分析第三段画线句中“我”的回答为何让母亲喜出望外?

  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

  (2)文中写到“我”坐在窗前看落叶,“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你怎样理解母亲挡住落叶的行为?

  14.文中母亲说的“好好儿活”和“我”说的“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在结构上又有什么作用?(5分)

  15.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作者从“看花”中获得了哪些人生感悟。(4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6~20题。(14分)

  开在记忆深处的花

  记忆,好比一口深邃的井,我们所经历的绝大多数人和事,都被淹没了、遗忘了,而能让我们记住的,只有那些开在记忆深处的花。

  小学时,我在加拿大生活学习过两年,经历过很多新鲜事,见过很多有趣的人,但一次买鱼的经历,令我至今难忘。

  那是一个星期日,妈妈带我去一家新开张的宠物店买鱼。水族箱里养着的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鱼让人眼花缭乱。左挑右选,我看中了一种非常漂亮但价格不菲的鱼,一条就需要20加元。

  工作人员是一位十六七岁的大哥哥,典型的西方人的模样:一头很短的黄发,一双浅蓝色的眼睛,一个尖尖的鼻子,一张总往上翘的嘴,这张脸充满了友善。

  我指着那条漂亮的鱼说:“麻烦你给我捞一条。”

  让我意外的是,他问了一个似乎无关紧要的问题:“你养鱼的缸大吗?”

  我疑惑地说:“不大,比较小。”我一边比划鱼缸的大小,一边说。“抱歉,我不能把这条鱼卖给你,你的鱼缸太小,会把鱼养死的,我帮你另外选一种吧。”他笑着说。

  我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按我们中国人的思维,卖东西的主要是把东西推销出去,才不会管其他的。在国内,经常会遇到一些卖鱼人,为了牟利,专门推销那些价格昂贵却难养活的鱼。

  我满脸疑惑,妈妈认为,可能是这种鱼不好养,鱼缸小容易死,怕我们找上门来,他才不愿意卖给我们。

  于是我说:“您放心,如果养死了,我们不怨你。”

  “这种鱼本来能活40多年,现在它还是一个婴儿,但它对生活空间要求比较高,如果鱼缸太小,很容易死的!难道你忍心看一条本来能活40多岁的鱼,在婴儿期就死掉吗?”

  没有唯利是图,也没有高深的理论,有的只是再普通不过的道理:对生命自然而原始的尊重。我被他的话深深震撼了,我觉得自己无比渺小。最后,在他的建议下,我选了很好养却最便宜的一种鱼:斗鱼。一种几乎可以在一个茶杯里生活的漂亮的鱼,价钱仅需3加元。

  从此以后,我对自己所养的一切动物有了另外一份关怀:尊重每一个生命,而不仅仅是让它们吃饱喝足。

  开在这记忆深处的花,历久弥新,永远艳丽、清晰,吸引着我,指引着我。

  (选自《读者》2012年第18期)

  16.请在下面括号里填入表示“我”心理变化的词语。(3分)

  意外→( )→( )→疑惑→( )

  17.品析第⑦段划线句,说说作者“疑惑”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原句回答)(2分)

  18.卖鱼店工作人员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3分)

  19.下面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把一次买鱼经历中所受到的教益比作“记忆深处的花”,形象生动。

  B.对卖鱼人运用了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手法。

  C.文章结构完整,开头和结尾互相照应,主题突出。

  D.“难道你忍心看一条本来能活40多岁的鱼,在婴儿期就死掉吗?”使用的是反问句,强调了卖鱼人不忍心鱼在婴儿期死掉,为揭示小说主题埋下伏笔。

  20.品析第 段划线句,说说“尊重每一个生命”在这篇文章中所包含的意思。读了这篇文章,你有怎样的启示?(3分)

  四、作文(40分)

  生命如花,离不开雨露的滋润。无论是美丽的自然风光,经典的艺术形象,神秘的科学世界;还是刻骨铭心的故事,激动人心的场面,怦然心动的瞬间;甚或是生活中一次倾心的交谈,一句深情的叮嘱,一个鼓励的眼神……点点滴滴,都如同清纯的甘露,滋润心田。

  什么是滋养你心灵的甘露呢?

  请以“我心灵的甘露”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参考答案

  1.B(A粼lín;C逮dǎi;D痪huàn)

  2.委曲——委屈 惊呀——惊讶 决别——诀别 翻来复去——翻来覆去

  3.D

  4.B(“喜出望外”指遇上出乎意料的好事而感到特别高兴,这里应用“大失所望”)

  5.示例:①有了爸爸的牵挂,人生成长的旅途便迈出了坚定的步伐。②有了孩子的牵挂,平淡悠长的日子便充满了幸福的笑意。③有了朋友的牵挂,寂寞跋涉的路上便收获了遥远的希冀。④有了家庭的牵挂,漂泊在外的日子便孕育出乡愁的美丽。

  6.(1)示例:进入校园,两旁的行道树像站立的卫士一样挺立,好像在向我们敬礼似的。

  (2)示例:我名叫×××,今年12岁。我性格开朗,心胸开阔,喜欢交朋友,也乐于助人,愿意为朋友两肋插刀。我爱学习,成绩较好,特别喜欢数学。我爱好广泛,喜欢唱歌、绘画、打篮球和乒乓球等。希望同学们喜欢我,和我交朋友。

  (3)示例: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我热爱语文,责任心强,有你们的信任和支持,我一定会为同学们服好务,做好老师的助手。请大家给我一个机会!(只要说出自己的优点,表达自己的愿望和点出竞争学科并表达得简明得体即可)

  7.(1)老骥伏枥 (2)青山郭外斜 (3)何当共剪西窗烛 (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8.(1)约定 (2)丢下、舍弃 (3)才 (4)回头看

  9.友人感到很惭愧,走下来拉他(的手),元方(径直)走进了家门,连头也不回。

  10.“下车引之”表现了友人内心的惭愧。“入门不顾”表现了元方对父亲友人的言行极为不满。

  11.无信 无礼 信 礼

  12.她想让“我”看看外面的世界,希望“我”变得像菊花一样坚强,绽放出自己的美丽。

  13.(1)这是因为:①儿子同意“看花”,说明儿子消沉的情绪有所好转。②让儿子能够重新感受生活的美好,是母亲的心愿,这一愿望终于要实现了。

  (2)“档”是动作描写(细节描写),母亲怕瘫痪的儿子看到落叶触景生情,对生活失去信心,她挡住的是绝望,带给儿子的是希望,生动形象地体现了母亲细心周到,处处为儿子着想,突出母爱的伟大。

  14.母亲说“好好儿活”,是顽强性格的体现,既指自己要不屈地与病魔抗争,更是鼓励身患病痛的儿子战胜病魔,勇敢地生活下去。母亲的话是她对“我”的希望和嘱咐;“我”的话,是“我”对母亲的承诺,对自己人生的坚定信念。在结构上形成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15.①身患重病的母亲,一直热切地期待陪我“看花”,表现母亲对儿子细腻的呵护和关爱,“我”从中感受到母爱的伟大。②母亲病逝后,“我”终于在“看花”时,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领悟到人要积极勇敢地面对生活的道理。(意合即可,抓住两个要点:感受母爱;懂得积极面对不幸的人生)

  16.疑惑 怀疑 震撼

  17.他问了一个似乎无关紧要的问题。

  18.友善 热情(耐心) 尊重生命

  19.B

  20.意思:注入情感,并根据饲养动物的特性,恰当地喂养,保证它们活得好,活得长。(或:尊重生命,把动物当人一样喂养。) 启示:①我们应该在尊重生命的前提下追求利益,不能把人类的利益凌驾于其他生命之上。②卖鱼人不唯利是图、热情友善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③我们要勇于认识到自已的不足,及时改变自我。(能答出其中一条的主要意思,即可得满分)


更多热门试题推荐:

1.2016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2.2015-2016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3.2016年七年级上册语文10月考试题(带答案附作文)

4.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5.2016初一第二次月考试卷

6.2016朝阳区初一语文期末试题(附答案)

7.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

8.2016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相关推荐